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来信对1982年《化学教学》第二期〈关于无机酸强度的教学问题〉中“中心原子相同的含氧酸的酸性强弱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数的含氧酸酸性强弱,要视其所受影响的主要因素而定。一般来说,无机含氧酸的强度是由中心原子的电负性、原子半径以及氧化数等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对含氧酸酸性的影响,是通过它们对R—O—H键中的氧原子的电子密度的影响来实现的,当中心原子的电负性较大,半径较小,氧化数较高时,则它同与之相连的氧原子争夺电子的能力较强,能够有效地降低氧原子上的电子密度,使O—H键变弱,容易释放出质子,而表现较强的酸性。  相似文献   

2.
由上表知氯的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次序是:HClO_4>HClO_3>HClO_2>HClO;氯的含氧酸的氧化性由大到小的次序是:HClO>HClO_3>HClO_4(HClO_2有些例外)。含氧酸酸性强弱,常用ROH规则解释。当中心原子的电负性越大、半径越小、氧化数较高时,R—O之间键结合力强,而O—H间键相对地较弱,故越易离解出H~+离子,酸性较强。对于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数的含氧酸:HClO、HClO_2、HClO_3、HClO_4来讲,随着中心原子的氧化数增加,氯原子对所有氧原子外层电子的吸引  相似文献   

3.
气态氢化物水溶液酸性的递变规律一直是化学教师觉得不好解释的课题之一。 有人根据含氧酸分子内活性氧原子O—H键极性的增强而变大推广到氢酸。认为根据氢酸分子内活性氢原子上R—H键极性的大小来说明氢酸强度的变化规律。即键的极性越强,那未酸的强度也就越强。可是我们根据这些酸分子的极性,只能解释同周期元素氢酸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一、酸碱质子理论要点(1)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都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2)酸(?)质子+碱.酸容易放出质子,就是说酸根接受质子能力较弱反之亦然.酸的酸性越强,其共轭碱越弱;碱的碱性越强,其共轭酸越弱.(3)反应方向是由较强的酸将质子转移给较强的碱,生成较弱的共轭酸和共轭碱.二、为什么生成弱酸、弱碱的盐才能水解H_2O既能接受一个质子形成H_3O~+,又能放出一个质子变成OH~-,据理论要点(1),H_2O既是碱又是酸,但H_2O对放出质子的能力很弱,而H_3O~+又很容易放出质子,依据理论要点(2)H_2O是一个很弱的酸;又是一个很弱的碱.盐溶于水后,溶液中存在着水合的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它们可以分别和水作用,使水分解.  相似文献   

5.
判别氧化物水合物酸碱强度的简易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物水合物可分为三类:(1)碱性氢氧化物;(2)两性氢氧化物;(3)含氧酸。它们在生产中、科学实验中和教学中均有重要作用。格琳卡指出,氧化物水合物的分子式均可写成R(OH)_x的形式。它们在水中有两种离解方式:碱式离解 R(?)O—H→R~ OH~-酸式离解 R—O(?)H→RO~- H~ 究竟以何方式为主,或两者兼有呢?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 ,乙醇 (CH3CH2 OH)和苯酚 (C6 H5OH )分子中都含有羟基 (—OH) ,但是羟基的取代活性却大不相同。例如 ,把乙醇与氢溴酸混合加热 ,就能得到一种不溶于水且比水轻的油状液体溴乙烷(CH3CH2 OH +HBr △ CH3CH2 Br +H2 O) ,说明在反应中 ,乙醇分子中的碳氧键断裂 ,卤素原子取代了羟基而生成了卤代烃。但是苯酚中的羟基在一般条件下 ,却很难使碳氧键断裂而发生取代反应。这种取代活性的差异可以从两者结构的不同找到原因。在醇分子中。由于碳和氧电负性不同 ,两原子间的电子云偏向电负性较强的氧原子一方 ,…  相似文献   

7.
一、原子的电负性电负性这个概念是 Pauling 最先提出来的。他定义电负性为“分子中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少化学家曾对它作过各种解释。较受欢迎的一种解释是:“除了两个原子相同和带有同样取代基以外,两个原子成键的电子云是不对称的(相对于该键的垂直等分面),电子云基本上不是向键的这边就是向键的那边移动,这要看哪个原子(核加电子)对电子云有较大的引力,这种吸引就叫电负性”例如,在 BrCl 分子里电子云向 Cl 这边移动,以致于在 Cl 旁发现电子的几率比在 Br 旁的大,也就是 Cl 对电子云的吸引比 Br 大,Cl 的电负性比 Br 大。从元素周期表看:右上角的原子电负性最大,左下角的原子电负性最小。电负性的近似  相似文献   

8.
<正>电负性的概念是用来表示两个原子形成化学键时,吸引键合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元素电负性数值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键合电子的能力越强。在元素周期表里,每一种元素对应一个电负性数值,如氢2.1、碳2.55、氮3.04、氧3.44、硫2.58等。那么,当原子带上正电或负电后,它的电负性与中性原子是否相同?原子带上正电,对电子有静电吸引力,因此,它吸引电子的能力比中性原子强,所带正电越多,它吸引电子  相似文献   

9.
氢键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讲清氢键的本质,对于掌握化合物的性质是有重要意义的。一、氢键的本质关于氢键的理论,目前仍在发展中,一般可以近似地认为氢键的形成是由于静电相互作用力。即:在氢键 X—H…Y 中,X—H 基本上是共价键,由于 X 电负性很大,吸引 H 原子的电子云,使 H 原子几乎成为“裸体”质子,造成了很大的偶极矩。由于这个  相似文献   

10.
一、判断含氧酸强弱的经验规则含氧酸的分子结构中非羟基氧原子数越多,则酸性越强.例1判断含氧酸酸性强弱的一条经验规则是:含氧酸分子结构中含非羟基氧原子数越多,该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如表1.  相似文献   

11.
氢键的模型     
氢健对许多学生来说是一种有点抽象和困难的概念,然而在化学上它是极为重要的,氢键是基团A——H和原子B在相同或不同分子中的原子之间的引力,A和B都限于氟、氧和氮,也有例外,已知最强的氢键是F—H…F键,它有40Kcal/mol的能量,通常氢键的数值大多在3—6Kcal/mol与共键的键能数值(150—400Kcal/mol)成了对比。 H—F…H—F—→2H—F H—F—→H~++F~- △H=+7Kcal/mol △H=+370Kcal/mol 一般来说,氢键的力量随着A的酸性和B的碱性增加而增强,但是,这规则也有许多例外。 氢键可以被钩孔模型所表示,钩代表H—A体系中的H,孔代表A和B,也就是F、O或N(氟、氧或氮)  相似文献   

12.
在醇的分子中,因为氧的电负性大,O—H键的氢显示出一定的酸性。在醇与活泼金属(例如金属的)的反应过程中,还可以看出不同的醇显示不同的反应活性,其酸性次序为:H_2O>CH_3OH>1°>2°>3°醇,这一点在各教科书中结论是一致的,但对醇类显示酸性及其对规律性本质的认识则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是从电子效应的角度出发,认为烷基是斥电子的基团,具有+1效应,以叔丁醇和甲醇为例,叔丁醇羟基  相似文献   

13.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够给出质子(H+)的物质都是酸,凡是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物质酸碱性的强弱可以从对应微粒得失质子能力强弱的角度进行比较.若电解质HA在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HA→←H++A-,则A是弱酸HA的共轭碱,且HA给出H+能力越弱,则A-结合H+的能力就越强,即HA酸性越弱,A的碱性就越强.运用这些观点能帮助学生轻松解决溶液中的几个典型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有机物脱水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反应类型 ,脱水反应的形式较多 ,应用广泛。在有机推断题中经常遇到 ,下面就中学常见的脱水反应的类型及规律进行简单的归纳、分析。一、脱水反应的常见类型1 .醇分子内脱水规律 :醇分子内C—O键及羟基所连碳原子相邻碳原子上的C—H键断裂 ,脱去水分子形成不饱和键 ,属于消去反应。RCHHCH2OH浓H2 SO4△ CHRCH2 +H2 O  当—OH不在链端时 ,有以下情况    CCH3HHCHOHCH3浓H2 SO4△CHCH3CHCH3+H2 O实验证明 ,脱水时是与羟基所连碳原子相邻的 ,含氢较少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与羟基脱去水分子…  相似文献   

15.
某些有机物与无机物一样,也具有酸碱性。中学常见有机物的酸碱性小结如下; 1 具有酸性的有机物 (1)某些有机物具有较强的酸性,并具有酸的通性。中学常见的有: ①甲酸:HCOOH+H2O(?)HCOO-+H3O+,Ka=1.77×10-4 ②乙酸:CH3COOH+H2O(?)OH3COO-+H3O+,  相似文献   

16.
结构决定性质 ,这是化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 .有机物的结构同样决定着有机物的性质 .下面介绍中学化学中有机物结构影响其性质的典型例子 .1 不同基团对羟基性质的影响1)脂肪链烃基与羟基相连构成醇 ,醇羟基难电离 ,溶液呈现中性 ,如CH3CH2 OH、CH3CH2 CH2 OH等 .2 )苯环与羟基相连构成酚 ,苯基使酚羟基发生一定程度的电离 ,从而显酸性 ,如C6 H5—OH NaOH→C6 H5—ONa H2 O .3 )羰基与羟基相连构成羧酸 ,羰基使羟基较易发生电离 ,从而显较强的酸性 ,如2CH3COOH Na2 CO3→2CH3COONa CO2 ↑ H2 O .2 不同基团对羰基的…  相似文献   

17.
Fe2+和H2O2混合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即为芬顿试剂。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去除废水中有机物。芬顿试剂中起着关键氧化作用的是其中的自由基。在亚铁离子催化下,过氧化氢被分解释放出羟基自由基,来攻击水中高密度有机物分子团,将其彻底氧化。  相似文献   

18.
一、判断含氧酸强弱的经验规则含氧酸的分子结构中非羟基氧原子数越多,则酸性越强.例1判断含氧酸酸性强弱的一条经验规则是:含氧酸分子结构中含非羟基原子越多,该  相似文献   

19.
元素电负性的三种标度 元素电负性(X),自鲍林(L.Pauling)于1932年最先提出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化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概念之一。所谓元素电负性X,就是元素相互化合时“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化学物质中以化学键结合在一起的原子即键合原子,都有得失电子的能力。若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强,称电负性大;若原子提供电子的能力强,称电正性大。人们把一个原子在分子中吸引成键电子对的相对能力称为该元素的相对电负性,简称电负性(X)。由于定义和计算的方法不同,所得电负性的数值也不相同,比较有代表性的标度有以下三种: 1.Xp 1932年鲍林(1.Paling)在研究化学键的键能E和化合物的生成焓ΔH_f等热化学数据时发现如下关系:  相似文献   

20.
1 氢键的定义 氢键是一种特别强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在氢键中,一个氢原子在两个电负性原子间起一种桥梁作用。它与电负性极强的元素(如F、O、N等)以共价键结合,又以纯粹的静电力和另一个分子中电负性极强的原子结合而形成的。一般可表示为X—H…Y,式中X和Y均代表电负性较大的原子。 氢键的强弱与X和Y原子的电负性大小及原子半径有关,一般来说,电负性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形成的氢键就越强,此外还与成键方向有关,只有当X—H…Y在同一直线上时,氢键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