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毋情讳言,在传媒浮躁情绪越来越浓厚的今天,各种经过"制造"然后出炉的"新闻",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蔓延趋势。是先有"事件"后有"新闻",还是先有"新闻"然后再去制造"事件"?传统的新闻理念、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以及传媒的公信力在"新闻制造"面前遭到了空前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当下,信息源多样,信息流复杂,凸显一个时代浮躁的特性。社会转型、竞争加剧,压力无处不在,社会弥漫着浮躁的气息。有些媒体像得了浮躁病,新闻观念及新闻价值不断被挑战。个别媒体为追求轰动效应和看点、卖点,不惜媚俗以迎合受众,甚至抛弃新闻人的道德操守。人们不禁要问:新闻媒体,这是怎么了?  相似文献   

3.
当今,是个信息发布的时代,时效、线索、题材等要素的第一手获得成为各家媒体夺取受众目光的焦点,这使得"快餐"式的新闻似乎成为流行的必然。然而,这种"快餐"也让记者队伍中普遍滋生出浮躁情绪,使新闻稿件变得思想没深度,语言无趣,读者不爱看。只有深入新闻现场,依据新闻事实去寻灵感、抓细节、搞策划,这样写出的新闻,才能真正打动读者,也最受读者欢迎。  相似文献   

4.
《军事记者》2006,(2):69-69
浮躁是学习的大敌。根据以往的函授学习情况,在浮躁的学习心态中,惧怕或厌烦“重复”是一个重要表现。在本期学员中,有相当一部分学员是报道员或新闻干部,他们对新闻知识已经有一些了解,因此当进入理论学习时,一翻教材就有似曾相识之感(尽管本期教材是新编的),于是便产生自负和浮躁,对这种“重复”学习心生厌烦;也有一部分学员是第二次或多次参加新闻函授的老学员,这些学员更容易产生浮躁,有的甚至连教材尚无翻看就匆忙得出“大同小异”的结论。这种讨厌“重复”的具体表现是:不能坐下来耐着性子潜心阅读教材,不能按照函授中心的要求按时完…  相似文献   

5.
李鹏 《今传媒》2013,(6):12-13
近年来,"说新闻"类节目铺天盖地般登台亮相。这种播报方式出现背景,从受众角度看,是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浮躁心态和巨大心理压力要求新闻媒体播报具有亲和力;从媒体角度看,是媒体之间激烈的竞争要求变革报道理念,更新价值取向,适应受众需求;从播报本身看,是传统的新闻播报方式已使受众产生排斥情绪和逆反心理。这种播报方式呈现的个性特色主要表现在播报方式由"播"而"说",主持风格由"同"而"特",表达样式由"板"而"活",突显了"说新闻"的通俗易懂和口语化色彩。  相似文献   

6.
雷电 《新闻前哨》2003,(9):11-1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闻队伍结构的变化以及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我们新闻队伍中一些从业人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敬业观、求实观、群众观等都在不同程度地淡化。主要表现出以下“三风”上。 一是心态上的浮躁风。一些新闻从业人员看不清  相似文献   

7.
在多媒体时代,各种各样的新闻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假、大、空新闻,低俗、庸俗、媚俗新闻也时不时现身媒体,影响了媒体的信誉,引起受众的反感。去年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目的就是要新闻工作者抛弃浮躁的心理,转变作风,深入基层,切实履行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扎扎实实地写好新闻,做好报道,真实地反映时代的风貌。本文试图从甘于吃苦、反映民生、呈现重大主题三个方面说一说"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感受及新闻报道带来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2008年4月3日,中国新闻摄影协会在北京召开“维护新闻摄影真实性研讨会”,会议宣布经专家组权威鉴定,首届华赛获金奖作品《广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被认定为假照片,华赛组委会决定取消其获奖资格。类似的还有,某地晚报摄影记者,因“藏羚羊照片造假事件”而遭到广泛批评。功利与浮躁,不断裂解着新闻的生命价值。作为有良知的新闻人,抗拒功利与浮躁,就要务必注意“三忌”。  相似文献   

9.
书业内外     
媒体的浮躁在于缺少文化当前,人们都在指责媒体"浮躁"。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在"文化论坛"上发言说,这种观点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我们的新闻队伍中间,有些人是浮躁的,但大部分还是很踏实的,不像上面描述的那  相似文献   

10.
当今之世,同新闻娱乐性节目相比,社科类节目是较为难办的.一般人认为,社科类节目收视率低是个定律.然而,经过尘嚣与浮躁之后,越来越多的受众把目光转移到社科类节目上来.最近,央视《百家讲坛》中的"品三国热"就是一个佐证.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央视十套《百家讲坛》讲解品"三国"以来,声名大振,成为媒体关注率较高的文化界名人.一时间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推崇赞誉者有之,批评讥讽者有之.  相似文献   

11.
在都市报竞争的激烈与浮躁中,谁能找到不一样的新闻,做出不一样的版面,办出与众不同的报纸,谁就能在同质化竞争中独领风骚。独家新闻是报纸获得持续竞争力的关键。追求独家新闻也一直是新闻从业者追求的报道境界。  相似文献   

12.
郑英 《新闻传播》2014,(2):63+65
感动别人的作品,首先要感动自己。"形象结果",是让新闻鲜活生动起来的活力因子。瞄准新闻中的"概念结果"来借用形象,是新闻"形象结果"的构成原则。一个好的记者要想写出出彩感人的新闻佳作,就必须在提炼"形象结果"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闻表现形态和传播渠道的日益增加,新闻生产进入了浮躁和迷失交织的时代,信息量在膨胀的同时并没有为我们提供足够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时代纪录.很多人淹没在碎片化的信息中难以自拔.因此,新闻传播中的快并非都是优点,慢也并非均是缺点,传统媒体如果能够静下心来以深入的态度、以广阔的视野去描述社会的“画面”,那么这种慢就有可能成为传统媒体应对网络媒体冲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一些报纸广播中,不是新闻的新闻占据了大量的版面和节目,许多作为新闻发布的消息,实际上却是旧闻,新闻不"新",新闻不多成为新闻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一、"新"是新闻价值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新闻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新闻浮躁的成因及戒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括"纸馅包子"在内,近年来一些假新闻的出笼,已在社会上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研究"纸馅包子"等假新闻出笼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新闻从业人员的浮躁是一大因素。浮躁者,轻浮急躁也。目前这一弊端  相似文献   

16.
电视民生新闻在进行采访与创作时应有效遵循真实性、时效性、生活化与创新性原则。"以人为本"是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与创作中的"情",需要通过树立人文关怀意识,充分体现民意;强化创新精神,深化民生新闻独特性与深刻性来体现这一主体思想。"客观性"是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与创作中的"理",需要通过坚持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深入群众获得第一手资料,全方位了解事件真相来体现这一主体思想。  相似文献   

17.
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节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广大受众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新闻信息.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新闻播音要加快语流推进速度,用"播说结合"或"说新闻"的播报样式,使新闻播报更平易近人,具有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不能策划,但新闻表达可以策划,策划在电视时政新闻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尤其是当前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如何保持电视主流媒体在话题设置上的定力和引导力,非常值得新闻工作者思考。从主题确定、内容筛选到表现形式,时政新闻采编制作播出各环节,都充分体现了"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登高望远,才能对内容浮躁、表现浮夸、粗制滥造、主题低俗的电视新闻时刻保持警惕警醒之心。  相似文献   

19.
正稍有新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线",是新闻传播活动必须坚持的基本准则之一。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对时效性的追求越来越高,"抢发新闻"已成为媒体间竞争的日常活动。但各媒体在"抢发新闻"的同时,却可能忽视新闻的"生命线",导致演变成传播虚假新闻的结果。以2013年几家新闻媒体"抢发新闻"导致的虚假新闻为例。2013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正大规模打击网络谣言的不法行为之际,  相似文献   

20.
正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是我国中医学历经数千年历史长河而形成的独特诊断方法,俗称为"望、闻、问、切四诊法"。这种诊断方法,尤其是诊断过程中的思维模式,囊括了中医学理论的精髓,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新闻采访与中医施治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二者的思维模式和活动过程殊途同归。记者在新闻采访中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索和记录等活动就如同中医的"四诊法",所以"四诊法"在新闻采访中的运用尤为重要。笔者试图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就新闻采访中的"望闻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