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对学习和认知的革新,学习的关键除了要构建知识并促进学习者的认知行为,在此过程中建立一个能够联通各个知识节点的社会知识网络也变得日益重要.不同于以往知识建构所秉持的行为交互层次、个体知识内化与外化水平以及社区整体知识增长的角度,研究从后现代知识观和联通主义学习观的视角出发,设计了以知识网络和社会网络为双核驱动的连接式知识建构模型.该模型强调知识建构过程中知识具有的情境性、进化性和社会性等特点,以社会知识网络为建构载体,关注知识建构活动中建立的知识与知识、人与知识、人与人之间的可视化连接.随后,基于学习元知识社区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以期为知识建构领域的研究者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技术》2019,(4):47-53
群体知识建构强调群体成员间相互协作、共同建构知识。群体交互的质量直接影响知识建构的层次。文章基于以协同知识建构为核心的教师混合式研训模型,从面对面研训阶段切入,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方法,探讨教师的组内交互特征、群体知识建构层次和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个体知识建构与群体知识建构的结合、群体目标、适当的认知冲突等可促进教师的群体知识建构,而中心人物对群体知识建构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海峰  王炜 《电化教育研究》2020,(1):99-106,121
协作知识建构是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场无建构、建构无深度和深度难持续的现象是翻转课堂面临的主要挑战,原因在于学习者的经验知识匮乏、概念建构乏力和持续动力不足。为此,研究基于经验之塔理论和认知冲突理论提出了经验认知冲突探究法,它包括经验生成系统、个体认知冲突系统、集体认知冲突系统和知识建构系统。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通过三轮迭代实验逐步改进了评价权重、问题设计和学习支架,最终形成了一种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深度协作知识建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经验认知冲突探究法消解了以微视频为主的经验学习模式的局限性,提供了多元化经验生成方式,建立了以问题嵌入驱动个体、小组和集体认知冲突的基本方法,开发的学习支架能够促进学习者进行深度协作知识建构的连续统发展。  相似文献   

4.
CSCL协作知识建构是CSCL的核心所在,本文在现有协作知识建构过程模型的基础上,依据动机理论和组织发展理论的研究成果,对异步CSCL情境下学习者协作知识建构活动的动力开展深入探讨,创新性地提出异步CSCL情境下协作知识建构活动的动力机制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分析框架对华南师范大学07级同学异步协作知识建构活动进程开展个案研究,发现个体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动机会引发个体间的认知性、社会性和教学性互动,个体间的互动以群体规范、群体认同感、情感交流和教学管理等为中介对个体的后续动机产生影响,实现协作知识建构。在群体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师和群体均要注意采取不同的策略来激发并维持学习者的动机,促使协作知识建构活动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5.
知识建构是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亦是各参与主体冲突协商、相互博弈的过程,而认知偏差作为学习者固有的认知心理现象,易对知识建构协同策略的选择产生影响.为深入揭示深度学习知识建构过程中学习者认知内在机制,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认知偏差、团队冲突与知识建构的关系迸行分析.研究表明,证实性偏差、自我维护偏差和敌对归因偏差显著正向直接影响知识建构,任务冲突在认知偏差和知识建构之间起中介作用,而关系冲突与知识生成的关系不显著.据此基于脑科学对认知偏差的阐释,从社会连接、心理契约、心智解读、自我意识与控制、情绪等五个维度提出了知识建构有效发生策略,拓展了深层次知识建构的研究范畴,助力深度学习的有效发生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发展的,是内在建构的,是以社会和文化方式为中介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学习者在人际互动中通过社会性的协调进行知识的  相似文献   

7.
<正>所谓认知冲突,指认知发展过程原有概念(或认知结构)与现实情境不相符时在心理上所产生的矛盾或冲突。认知冲突可以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不平衡—平衡”的过程,面对新知识或者新问题,当学习者发现已有的知识经验无法解决新问题或者与解决新问题的方法经验不一致时,认知冲突就随之自然产生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内容理解、文本表达、情感体悟等方面来营造认知冲突,以使学生在同化或者顺应中完成对学习内容的重构,  相似文献   

8.
沈学新  秦晏伦 《教师》2012,(12):52-52
一、把握创设认知冲突的时机,让学生知识的构建更饱满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如何利用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间的某种差距而产生的认知失衡,把握创设冲突的时机,让学生知识的构建更饱满?1.课始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提供一种既令人愉快又有用的东西,当学生们的思想经过这样的准备之后,  相似文献   

9.
王靖  王琦  邓雯心 《电化教育研究》2021,42(9):84-90,114
在协作知识建构过程中,学习者之间的认知冲突可以为持续的有意义协商、知识创生提供内部动力.很多学习者面对认知冲突时会选择逃避妥协、直接附议等方式,导致学习无法走向深层次的知识建构.因此,提出有效消解认知冲突的对话提示支架设计四原则,据此设计了选择类、改善/保留类、补充/融合类三类对话结构性提示支架.开展了三轮实验验证支架效果,并采用认知网络分析和滞后序列分析对学习者的对话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学习者的社会属性在协作知识建构中是需要重视和调节的因素;所构建的三类对话结构性提示支架对于学习者的认知冲突消解具有正向引导作用及后续积极效果;对话提示支架的作用机理在于将认知冲突外显化,减少学习者面临冲突时的不确定感和低效能感.  相似文献   

10.
知识转化是知识持续生成与创新的关键。在生态化网络课程建设中强调知识转化,不仅有利于个体知识的升华、深度交流的发生,而且有利于在知识再生的基础上维护课程的信息系统平衡。以主体间活动方式及知识形态为基本分析维度,建立生态化网络课程中知识转化模型,包括:在以个体知识建构为核心的学习者知识转化中实现知识的应用与价值;在以种群协作知识建构为核心的个体—种群间知识转化中实现知识共享与再生。由此形成生态化网络课程知识转化的超循环运行途径。  相似文献   

11.
知识并不通过个体对外部客观的表征而产生,也不通过个体自身的内部推理而获得,而是在共同体内异质个体之间通过广泛对话的途径被建构。知识建构性网络聊天室提供了异质个体之间广泛对话的理想空间,促进了知识建构、知识共享及集体智慧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知识并不通过个体对外部客观的表征而产生,也不通过个体自身的内部推理而获得,而是在共同体内异质个体之间通过广泛对话的途径被建构。知识建构性网络聊天室提供了异质个体之间广泛对话的理想空间,促进了知识建构、知识共享及集体智慧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在线课程个性化学习缺乏人际间更深入互动的现象,基于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在线学习环境下知识建构互动模型的设计方案。首先在引入并借鉴Gunawardena模型和Stahl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在线学习环境下知识建构互动模型,该互动模型由互动层次模型和互动过程模型两部分组成;随后尝试了从学习者个体追求高阶层次认知水平发展的动力上,解释学习者群体之间互动所引发的知识转化现象;还比较了在线学习环境下协同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的专注点差异,指出了协同学习更重视学习的联结性、社会性,更注重学习者群体之间有意义互动行为引发的特点;最后分析了创设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空间情境的组成要素,设计了流程,并提出了促进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4.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发展的,是内在建构的,是以社会和文化方式为中介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学习者在人际互动中通过社会性的协调进行知识的社会建构.在教学中学生是主观知识建构的主题,他们以客观知识为参照,借助于个人先前的经验去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而个人建构的主观知识是否与客观知识相一致,需要由社会来评判,教师和其他同学都是评判员,教师的主题性主要表现为设计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环境.根据建构主义的启示,我设计了一节习题课的教学.1教学内容已知a,b,c∈(0,1),求证:(1-a)b,(1-b)c,(1-c)a不能…  相似文献   

15.
虚拟学习社区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发展的学习框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侧重从系统的整体性、智能的整体性和动态性、学习模式、知识管理这四个维度,来构建虚拟学习社区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发展的学习构架。根据建构主义、情境学习理论,在Internet上建立虚拟学习社区,就在于学习社区可以应用学习者的个体智慧,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通过个体间长期的互动、合作和知识建构,达到集体智慧的凝聚和升华。  相似文献   

16.
虚拟学习社区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知识的获取、分类、存储和共享,使学习者实现个体知识建构和协同知识建构。本文以SECI模型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基于移动学习的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建构双回路循环模型,从个体知识建构和协同知识建构两个回路分析了知识建构的阶段和过程,重点分析了模型中的知识吸收与知识扩散、SECI、知识冲突、知识协同和知识建构环节,最后实证研究了基于Wiki的"云计算"词条的知识建构过程。本研究探索了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知识建构的新模式,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教育除了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具有鲜明的生命性。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尊重生命的独特性、自主性,关照生命的整体性,使教学达到本应具有的更深层次。构建生命化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更应该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作为拥有不同知识经验和成长背景的个体,作为现代社会中生存的人,他们会在沟通与合作中进行知识的共享、心灵的碰撞,形成学习共同体,共同建构知识的意义。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受体,而是两个主体共同探究知识、建构知识。如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当作者袁鹰先生惊骇于那又小又轻的羊皮筏子上坐着六个人在风口浪尖上颠簸时,这使我突然想到,该用什么词汇描述这惊险的一幕?这个问  相似文献   

18.
基于Web的知识建构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新的学习环境下知识的界定和知识获取方式的研究,提出基于Web的知识建构支持系统(KCSS),以有助于个体知识和协作知识的建构。该系统的主要特征是远离静态知识建构,学习小组共享学习成果,共同获取知识并协作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9.
在多主体交往系统内,由于个体间发展的差异性、层次性,多样性等特点,各参与主体在积极投入交往性互动活动的同时可以实现自我的知识建构,社会性素质建构,和人格建构等多方面的建构效应,任何一种构成的交往系统内不管采取何种交往形式,都必须首先具备实现有效建构的条件,即各互动方之间交往活动的理解性、反思性、真诚性、连续生成性及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律。  相似文献   

20.
整容中的身体是由社会与个体共同建构的,社会主要对个体生物性的身体给出了"建构",而社会关系中的身体即社会性的身体则是个体建构的重点.社会与个体在身体建构中的作用是不同的,社会对身体的建构是有意识且有导向性的.个体只能被动的接受社会建构出的身体形象,但社会建构的内容必须通过个体的自我建构才能实现.当人们觉得由社会与自我共同建构出的美丽身体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多益处时,他们就可能选择整容.整容中的身体处于被社会与个体循环建构之中,只要循环不打破,整容就会一直风靡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