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集聚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发展也需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集聚发展来带动,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本文分析了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与区域人才承载力在区位空间、发展目标、资源要素、创新要素上的耦合关系,构建了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区域人才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浙江省2007—2012年的数据,对两者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浙江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与区域人才承载力的耦合度曲线呈现出先升后降,再升再降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区位优势的概念内涵下,将地区生产成本差异引入标准的新经济地理学框架,研究地区生产成本差异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区生产成本优势将引导制造业将向该区域集聚,而区位优势所带来的生产资源节约将进一步强化这种集聚效应。产业集聚带来的运输成本节约将压低优势地区的价格,进而拉大地区收入差距。运输成本的提高将阻碍制造企业向具备区位优势的地区集中,阻止地区间收入差距拉大,制成品消费比重或者企业规模经济程度提高将促进两地制造业活动的分化,并相应地拉大地区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3.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承担着为各行各业提供工作母机的重任,高度发达的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为了解我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地区差异,本文首先应用熵值法测算了我国各地区装备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然后,分别应用基尼系数、Theil-L指数和Theil-T指数对地区差异进行分析;最后,运用Moran’s I指数与LISA集聚图判断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区域空间相关性和区域空间集聚性,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差异显著,呈现出明显的东强西弱态势;东中西部区域间差异随着时间趋于减小,区域内差异随时间趋于增大,说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大区域层面差异减小的同时,正在形成局部集聚效应;从空间相关性来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存在正空间相关性,并主要受FDI、贸易自由度、经济基础与区位商等因素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制造业产业集群识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介绍和评价几种主要的国外的产业集群识别方法基础上,选取“地点系数”法(雇员集中度系数法)对我国制造业进行了产业集群识别的实证分析,得出了我国现有的制造业产业集群集聚度高和集聚度低的区域以及制造业产业集群程度增长快的地区,并且对识别结果进行了实证检验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三个测度指标分析了近几年来文化制造业的集聚特征,结果表明各区域文化制造业集聚水平差异很大,其中广东文化制造业的集聚程度最高,江苏、浙江等地的文化制造业集聚水平较高。通过技术效率指标发现,大部分省市文化制造业的规模经济水平和资源配置水平同样存在差异。为了进行更深入的分析,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了文化制造业集聚水平与综合技术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促进文化制造业集聚能够显著提升技术效率。建议技术效率较低的区域着力促进文化制造业集聚,从而提升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构造产业协同集聚指数,利用2006—2013年中国2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程度进行测算,并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的垂直关联模型,构建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理论框架,从地区和行业层面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协同集聚现象;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影响因素的作用存在差异;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构造产业协同集聚E-G指数,利用2011-2016年浙江省11个设区市数据,对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同集聚程度进行测算,并利用随机效应模型研究电子商务相关因素对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集聚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各市存在不同程度的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集聚状况,杭州、宁波、温州、金华地区协同集聚程度较高;电子商务水平、跨境电商交易、两化融合水平、快递物流行业水平、电子商务用户基础等因素对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集聚均具有显著正效应,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就电子商务驱动浙江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3-2015年我国省级制造业面板数据,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本文分析了制造业集聚对创新生产率的影响,并进行了区域比较。理论分析表明,制造业集聚主要通过创新投入不断减少和创新产出有效增加,从而推动技术进步或技术效率的提高等作用机制来促进创新生产率提升。实证结果显示,(1)制造业集聚能够有效促进其创新生产率提升,并且技术效率的改善而非技术进步是制造业集聚促进创新生产率提升的主要途径;(2)分区域比较来看,制造业集聚对创新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的影响作用在东、中、西部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东中西部区域制造业集聚均有利于显著促进其创新生产率提升和技术效率改善,但作用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系数虽为正,却不显著;(3)无论是替换核心解释变量,还是分时间段进行回归估计,抑或对制造业集聚对创新生产率影响的作用途径进行检验,上述结果均成立。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推进我国制造业创新生产率提升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制造业空间分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借助重心分析方法考察了我国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研究发现:(1)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变动方向来看,198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南下东进"特点,但是2003年后,我国部分制造业呈现"北上西进"特征;(2)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区域来看,目前我国大部分制造业主要集聚在东南沿海地区;(3)从区域分布的制造业属性来看,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聚更为明显,而资源依赖型制造业更多分布在北部和中西部地区.本文也对我国制造业上述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做出了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主体,与农业、服务业相比,制造业的集聚现象更加普遍。集聚经济是促进制造业增长和布局调整的核心力量,当前我国制造业正亟待转型升级和布局优化。为研究制造业集聚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利用区位熵指标,测算长三角地区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代表性制造业的集聚度,研究发现:2006—2016年期间,长三角制造业的集聚水平总体上呈现为稳定且缓慢下降的趋势,其中核心城市的下降幅度更大。通过全局Moran’I指数的计算,发现长三角各城市的制造业集聚具有空间相关性。结合理论分析和相关检验结果,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究长三角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扩大的市场规模和配套企业投资是影响制造业集聚的重要因素,而劳动力数量已不再是影响长三角制造业集聚的主要因素。为此的政策建议是加强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在技术和人力资本上增加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