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研究棒球运动在我国高校的开展。高校应成为棒球运动普及和发展的重要基地。棒球运动高校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将是我国棒球运动普及和开展最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广州普通高校开展棒球选项课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棒球选项课只在广州少数的几所重点高校开展,其他高校基本上是不开展的,地区分布很不均衡;参与的人数少,学生基础很薄弱,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校棒球宣传力度不够,师资力量缺乏,主管领导不重视,场地器材经费不足,竞赛缺乏影响力,棒球缺乏交流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一些对策,希望能促进我国棒球运动的开展与普及。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际棒球运动发展迅猛,已有100多个会员国和地区;20世纪末奥委会首次通过允许职业选手参加奥运会棒球比赛条例,2002年中国开展具有职业性质的棒球联赛,试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棒球比赛中与棒球列强决一高低。这要求我国青少年棒球教练员重视科学化、规范化训练,不断提高竞技水平,为国家培养优秀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4.
中国棒球队直接进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2年第1届中国棒球职业联赛和2003年首届中国大学生棒球联赛成功举办,预示着中国棒球运动正在蓬勃发展。采用文献法和历史调查法,通过对棒球发展史以及棒球在中国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中国棒球运动存在“两头大,中间小”的状态———小学覆盖面广、职业棒球队得到大力发展,中学队伍却很少的瓶颈问题,人才培养存在断档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要使棒球运动在中国得到普及性的开展,必须搞职业棒球联赛和高校棒球。  相似文献   

5.
中国棒球职业联赛管理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探索棒球职业化的管理模式为切入点,在对我国棒球运动有关材料的收集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以实现我国棒球运动职业化为目标,从管理方面对目前我国棒球运动现状进行客观分析,对棒球联赛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本研究为推进中国棒球运动的职业化过程,对我国棒  相似文献   

6.
我国普通高校棒垒球协成立已经9年了,但我国普通高校棒球运动发展速度较慢,我国普通高校棒球联赛水平与想象相差甚远。通过对出席2012年7月"全国棒垒球联赛"开幕式领导的访谈、及对参加全国棒垒球联赛所有普通高校教练员及运动员调研。经过整理、分析问卷,找出我国普通高校棒球人才培养的途径,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在现实训练、比赛及我国普通高校棒球运动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制约我国棒球运动发展的因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棒球运动集力量、速度、谋略和美感于一身,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被誉为"竞技与智慧的结合",而且在美国、日本等地极具影响力。然而"奥运瘦身"计划使棒球运动暂别了奥运大家庭,在"奥运战略"背景下的我国,棒球运动如何发展则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分析法、逻辑归纳法对国内外棒球运动的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论棒垒球运动在普通高校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提出普及和发展棒垒球运动应以高校为切入点,对普通高校开展棒球运动的可行性和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看我国高校竞技体育项目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项目设置入手,分析我国高校竞技体育项目布局规模及结构.结果显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设置项目逐届增多,其竞赛项目在我国高校的布局欠合理.提出我国高校竞技体育项目布局策略: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网球、射箭、棒球等项目尽可能多在综合性高校开展;跆拳道、柔道、摔跤、自行车等单人项目多在专业性体育院校开展;赛艇、划船等水上项目多在沿海城市高校开展.  相似文献   

10.
张盈迎 《新体育》2022,(12):25-29
网棒球,英文名lacrosse。是一项古老的运动,起源于北美印第安土著部落。现代起源于北美,流行于世界的篮球、冰球等运动,最早在发明创造期间,都以网棒球运动作为了参照。本文通过网棒球运动名称起源、发展历程、项目特征、场地器材、规则简介以及我国青少年参加网棒球运动的益处等几个方面,对网棒球运动进行了全面的介绍。通过本文的研究,能让广大读者对网棒球运动有一个初步的概念性了解,便于专家和学者们进一步发掘网棒球运动在青少年体质改善、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宝贵作用。  相似文献   

11.
棒球运动是一项竞技性很强’的运动项目,比赛中充满了智慧、速度与力量,因此,也有许多人把棒球运动比喻为运动场上的“桥牌”。在棒球比赛中,投手作为唯一的进攻型防守队员有着无法比拟的重要性。本文就少年棒球投手投球时的上肢动作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为少年棒球运动员训练合理化、系统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兴体育运动在北京市高校推广的途径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分析高校开展新兴体育项目的情况、途径与方法、开展方式、教师现状等,结果表明:对高校开展新兴体育项目,大部分教师持肯定态度,但目前开展情况却不尽如人意。提出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新兴体育项目;通过俱乐部、体育教学、课外活动三种主要途径加以实施,使新兴体育运动与传统体育运动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3.
《时尚球类》2005,(4):32-33
到南京参加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的国际垒球联合会主席波特,在10月1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不少人对垒球运动还有误解,他要明确告诉大家:垒球不是女子棒球,而是一项独立的体育运动。 今年7月,垒球和棒球两项运动被国际奥委会挡在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大门之外,很多人把这归结为这两项运动不普及、特别是在欧洲不普及等原因,对此,波特说,国际垒联在争取让垒球运动重返奥运会的过程中发现,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结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对垒球运动的误解,比如很多人以为垒球就是女子棒球,这是错误的。 波特说,垒球起源于美国,虽然不少人认为它与棒球一样,但实际上,它在包括用球在内的许多器械上与棒球都有不同,投球的方式也不一样,比赛场地比棒球小,更方便开展。现在,很多地方都有男子垒球队,夏季奥运会之所以设立女子垒球项目,是想大力发展女子垒球运动,并不是因为垒球只是女子运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棒球运动是儿童喜爱的体育活动,已有100多年历史,在我国,儿童棒球运动已开展多年,并在某些国际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经过长期严格训练的儿童棒球运动员,在生理上有哪些特点呢?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也是选材时需要了解的资料。为此,我们对一些儿童棒球运动员的某些生理学特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棒球运动源于英国十六、七世纪以来流行的板桨球(crickct)。1839年,现代棒球首先在美国纽约州的古柏斯镇(Cooperstown)诞生。1845年,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捧球竞赛规则。从此,捧球运动在美国逐渐开展起来。南北战争后,棒球运动迅速遍及全国。本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把捧球定为  相似文献   

16.
棒球运动是智慧与竞技的运动,是时间与距离的运动,具有很强的欣赏性和刺激性。棒球运动项目的一般特征包括:竞赛特征、技术特征、战术特征、文化特征、价值特征。通过对棒球运动项目一般特征的重新认识、概括与分析,旨在为更好地认识棒球的专项特征以及更好地开展和认识棒球运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沈贵良 《体育教学》2010,29(1):57-57
现代棒球运动源于英国的板球(Cricket)而创于美国。棒球运动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了。棒球是以9人为一方,在室外场地使用球棒和球进行的一项球类运动。这既是业余竞技运动也是一项职业运动项目,比赛的目标是赢得比对方更多的分。棒球运动是集体性、对抗性很强的球类运动项目,它在国际上开展较为广泛,影响较大,被誉为“竞技与智慧的结合”。近20年来,我国少年儿童棒球有较快发展,中国少棒队在世界少年软式棒球锦标赛中曾7夺冠军。在学校中,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棒球运动资源,可以发挥棒球运动应有的优势,充实体育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外棒球运动发展迅猛.已有140多个会员国和地区,尤其是在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台湾等地区非常盛行。随着中国大学生棒垒球分会成立和中国开展具有职业性质的棒球联赛,试图在2008年奥运会棒球比赛中与欧美等列强抗衡,不断提高竞技水平,为国家培养优秀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19.
棒垒球运动集力量、速度、谋略和美感于一身,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被誉为“竞技与智慧的结合”,而且在美国、日本等地极具影响力。然而,奥运瘦身计划使棒球运动暂别了奥运大家庭,在奥运战略背景下的我国棒球运动如何发展则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分析法、逻辑归纳法对棒垒球运动教学的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棒垒球教学创新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影响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网球运动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影响我国普通高校网球运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制约网球运动开展的因素是场地不足、运动氛围差、竞赛制度不完善、师资缺乏等。并就此提出建议和对策,旨在推动网球运动在高校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