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暗示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用委婉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一些想法和行为产生影响,让人按照其他的方法来获取一些信息。暗示分为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常运用积极的暗示可以让一个人坚韧不拔,战胜困难与挫折,更加乐观豁达地成长。本文就是从生活环境暗示、表扬心理暗示、肢体语言暗示三个方面描述了在后进生积极暗示有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2.
挫折心理是小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严重的挫折心理对小学生的的人格和品质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伴随着学生的挫折心理会产生一些消极的行为和表现,小学生的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自身学习、自我评价、人际关系、意外刺激、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因此,解决学生的挫折心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挫折心理是小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严重的挫折心理对小学生的的人格和品质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伴随着学生的挫折心理会产生一些消极的行为和表现,小学生的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自身学习、自我评价、人际关系、意外刺激、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因此,解决学生的挫折心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生活在今天的孩子一般条件都比较优越,但过分优越的环境不仅没有使孩子成为好苗子,反而使他们养尊处优,很难面对困境,其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比较差。据媒体报道,目前孩子的心理素质呈下降趋势,尤其是一些中小学学生经受不起一点点的挫折。有的孩子甚至因为一些小挫折就发生心理扭曲,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个别孩子还因此而逃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让人心痛不已。我们都知道,人生之路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挫折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在所难免的。但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强,经得起打击;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弱,经不住挫折考验,面对挫折而恐惧、消极、悲观,自然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导致心理障碍,影响身心健康。特别是高科技时代的今天,强竞争、快节奏、多变化给人带来更加强烈的情绪冲击,使矛盾、冲突更普遍、更尖锐。因此,教师要把握学生心理,巧用挫折教育。挫折教育要使孩子有勇气敢于面对困难,机智应付困境,有能力解决难题。教师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教育。挫折教育决不是苛刻的批评、大声的谩骂和严厉的责打。心理研究表明,承受挫折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一样,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获得、提高。我们在平常的教育工作中运用挫折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1.慎...  相似文献   

5.
抗挫折承受力,又称抗挫折能力、耐受力、容忍力,是指个体适应挫折、抵抗和应付挫折的能力。即在遇到挫折情境时,能否经得起打击和压力,有无摆脱和排除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一种耐受能力。个体的抗挫折承受力的大小与挫折影响密切相关,抗挫折承受力较强的人,受挫折的消极影响较小;而抗挫折承受力较弱的人,受挫折的不良影响较大,甚至会因挫折而导致心理和行为的异常。个体的抗挫折承受力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  相似文献   

6.
挫折攻击理论及其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挫折攻击理论提出了一个值得人们研讨、重视的问题,有一定的合理之处。许多犯罪行为就是由于犯罪人受了某种挫折而产生的攻击行为,青少年犯罪尤其如此,这与该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有关。挫折攻击理论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王国富  赵转等 《学校卫生》2001,22(2):151-152
目的 探索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状况及干预对策。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在押少年犯105人。结果 发放和收回105份问卷均为有效答郑。分析结果显示,从产生犯罪动机到作案是有一定时间的,1周以内占43%,1周以上占35%,对已产生犯罪动机的人进行及时干预是非常必要的;少年犯罪前心理紊乱,生理与行为状态均有改变,绝大多数犯罪少年都愿意在犯罪前得到及时有效的挽救。结论 少年犯罪前心理状况可为预测和干预犯罪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学教师心理挫折的成因与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挫折是心理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的情绪反应。心理挫折对大学教师的行为有积极影响 ,也有消极影响。克服挫折消极因素需要教师个体的自我调整 ,学校领导的疏通引导  相似文献   

9.
硕士新生行为挫折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行为是指在环境作用下心理和生理的外在表现,是为实现一定目标的一切自觉的能动活动。硕士研究生新生行为挫折是指在通往目标过程中遇到的阻力现象。他们的行为挫折根源于客观环境,尤其是他们所处的特定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0.
人的生命过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正处在逐渐走向人生成熟时期的高职学生们,他们的生理、心理、智力和能力正处于一个与社会的整合期,与他人之间的交往处于一个适应期,对前途和未来处于一个憧憬期,于是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挫折,挫折对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引起消极的身心反应,还可能导致心理行为障碍和疾病。本文根据笔者在一所高职院校执教中对高职学生的挫折心理及行为进行研究,把握其受挫的“因“——挫折感的形成,以及受挫后的“果“——心理反应和行为特征,探究高职学生应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如何进行心理调适,使挫折对其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11.
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孩子的心理素质呈降低趋势,心理承受能力差,尤其是一些中小学生经受不起一点点的挫折。有的学生甚至因为一些小挫折就心情郁闷,萎靡不振,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个别孩子还因此而逃学,走上犯罪、轻生的道路。在南京召开的中国心理学第八届理事会上,有关专家也指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的亚健康状态,每年至少有25万人因心理问题而失去生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陶菁 《职业技术》2007,(11):35-36
人的生命过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正处在逐渐走向人生成熟时期的高职学生们,他们的生理、心理、智力和能力正处于一个与社会的整合期,与他人之间的交往处于一个适应期,对前途和未来处于一个憧憬期,于是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挫折,挫折对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引起消极的身心反应,还可能导致心理行为障碍和疾病.本文根据笔者在一所高职院校执教中对高职学生的挫折心理及行为进行研究,把握其受挫的"因"--挫折感的形成,以及受挫后的"果"--心理反应和行为特征,探究高职学生应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如何进行心理调适,使挫折对其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时遇到了更多的困难和挫折,这种就业挫折感对其生理、心理、行为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主要就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就业挫折、应对就业挫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挫折心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挫折。挫折对大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 ,引起消极的身心反应 ,还可能导致心理行为障碍和疾病。本文主要研究大学生的挫折心理 ,把握其受挫后的心理反应和行为特征 ,探究正确对待挫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遭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知道如何战胜挫折。所谓挫折是指人从事某项活动时,由于遇到困难或于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对职校生而言,学习成绩没达到理想的目标,人际关系出现困扰,兴趣愿望没得到满足以及自我尊重得不到实现等都可能成为他们受挫折的原因。职校生受挫折后的行为反应有两种:一是消极行为,即挫折行为,表现为退缩、压抑、逃避和攻击行为等;二是积极行为,即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表现为克服困难,获得成功。对挫折有积极行为的人耐挫折能力强。所谓耐挫折能力是指人对挫折的容忍力及对挫折的…  相似文献   

16.
邹敏  池丽萍  王练  陈虹 《学前教育》2010,(11):18-20
挫折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会对个体的生理、心理乃至人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性格或个性因素、对挫折的心理准备、过去的挫折经验及处理策略不同,挫折对人影响的性质与程度就不同。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挫折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幼儿园的儿童也会遇到一些挫折,那么,引发幼儿园儿童受挫的缘由有哪些?  相似文献   

17.
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导向目标。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障碍,导致目标的难以实现,这就是挫折。挫折又分为挫折情境和心理挫折。现代人应当学会有效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降低挫折感受,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孩子的心理素质呈降低趋势,心理承受能力差,尤其是一些中小学生经受不起一点点的挫折。有的学生甚至因为一些小挫折就心情郁闷,萎靡不振,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个别孩子还因此而逃学,走上犯罪、轻生的道路。在南京召开的中国心理学第八届理事会上,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学生心理方面的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有厌学情绪;考试方面存在考试焦虑、考场恐惧现象;情绪意志方面表现出情绪波动性大,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另外,有不少学生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心理逆反等。中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失衡和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到家庭、危害到社会。  相似文献   

20.
<正>挫折是指一个人有目的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是人生普遍会遇到的一种挫败情境,人的一生中随时都可能遭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挫折首先带给人的是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在这种情绪体验下,有的人会一蹶不振,有的人会奋发继续努力。对于青少年来说,由于认知和心理发展条件得不够成熟,常常不能对挫折做出正确积极的归因,导致对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