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形,如果长增加2厘米,宽增加5厘米,那么面积就增加60平方厘米,并且这时恰好变成一个正方形。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有位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曾在一次小学数学观摩活动上观察到《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片断:在适当的铺垫、引导后,教师让学生用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的方法得出了①号图形的面积(如图,长和宽分别为4厘米和3厘米)。  相似文献   

3.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关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日益成为数学教育和教学及其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但学生需要积累什么样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有效地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这些问题仍然值得研究。在本文中,笔者阐述了自己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4.
李斌 《小学教学研究》2003,(11):20-20,30
猜测是数学理论的“胚胎”,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藉数学的直觉思维作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可见猜测是人们学习数学、探索知识的重要方法。那么,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猜测呢?课例1:“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片断1郾操作感知。学生用12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拼出几种长方形。找出每种长方形的面积和相应的长、宽,填入表中。面积(平方厘米)长(厘米)宽(厘米)2郾提出假设。让学生观察分析表中数据的关系,发现什么规律?小组交流讨论,初步得出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等于长、宽所含厘米…  相似文献   

5.
随着2011年版《小学数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关于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备受老师们的关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如何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本文通过小学阶段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阐述了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那么,教师该如何让学生在探究经历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呢?下面笔者以"圆的面积"为例,谈一下自己的思考和尝试。本课教学之前,学生学的都是多边形的面积,要计算圆这样的曲边图形的面积,这是第一次碰到。让学生完全自主探索如何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有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学论和教育心理学提出,要重视研究和利用各种实践形式,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智力.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理解知识,探索规律,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探索规律教学长方形面积时,首先通过例题“有一块长方形玻璃,长5厘米,宽3厘米.求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推导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前,我让学生先准备15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卡片.教学时,我要求学生用这15个正方形拼成长方形,能拼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其长、宽各是多少?并且想一想,这些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一般有下面两种拼法:  相似文献   

8.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四基":基本数学知识、基本数学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什么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教学中怎样开展数学活动?学生要经历怎样的数学活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要积累怎样的数学活动经验?最近,笔者上了一节公开课"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对上述问题做了一些探讨与反思,现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课上,我们研究的课题是:长方形长和宽的变化对其面积的影响。下面就是主要的研究过程:问题1.画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1/2。这样,这个长方形  相似文献   

10.
正"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四基"之一。它是指围绕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学生在经历了与学科相关的各类基本活动之后,形成的并在遇到相似情景时可以忆起的某种体验、方法性知识或某种观念。那么如何让学生获得"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呢?《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活动,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四年级的练习题中出现了如下一道题,部分教师认为本题在小学阶段无法解答。笔者不以为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剪一剪,拼一拼,本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题目:如图①所示,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对角线的长度为10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分析与解]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一般要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各是多少?然后用“长×宽”来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由题目告诉我们的两个条件,在小学阶段不能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因而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无法直接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求出。但是,我们可以剪出这样的两个长方形,并沿…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自此,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呢?笔者以为有如下的教学路径。1.不但要经历数学活动的全过程,更要对其进行总结归纳。一个人对解决问题的体验与积累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有时是暂时的、模糊的,如果不及时进行总结归纳,这种经验就会消退,从而失去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2~83页。【教学目标】1.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操作、观察、猜想、类比、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形成初步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画图观察,问题定向谈话:下面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2cm2的不同的长方形,在小组里说一说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学生在方格纸上操作后,组织交流不同的画法。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一张A4纸唤醒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认知,能正确、快速、多角度地思考解决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问题。2.使学生通过玩A4纸的主题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猜想、分析、推理、验证等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发散思维,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京版)第六册第49页。课前思考这是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规律:周长一定时,长和宽越接近,长方形的面积越大;围成的正方形面积比长方形面积大。学习探索规律重在探索,抽象出规律后重在应用。学生需要在操作中、举例中逐步感悟和体会。在探索的过程中,有猜想,有验证,有筛选排除,有比较分类,还有列表尝试等活动,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数学思考的经验,提高学生举一反三应用规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上,梁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 在一张比例尺为 1:5000的地图上,有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大部分同学是这样做的: 1.先求图上长方形的面积。4×3=12(平方厘米)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正式将"基本活动经验"作为"四基"之一明确提出,数学活动经验开始进入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视野,逐渐成为数学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数学活动经验渗透于数学学习之中,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提高自身数学素养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必经之路.本文从数学活动经验的内涵、教育价值等角度进行探究,并尝试通过具体教学案例进行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策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引入概念 一个概念在学生思想上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究,使他们在探索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时,从问题“剪一块面积是150cm^2的长方形的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怎样剪?”出发,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把这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已知长方形的面积是150cm^2,长比宽多5cm,求长方形的长与宽。”  相似文献   

19.
一、发现 1.情境: 师:我们已经学会用面积单位量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现在每人手里都有一个红色的长方形和一些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我们全班分成左右两组来一次竞赛,看哪一组的同学最先求出它的面积.(两组的长方形虽都是红色的,但是大小不同.一组的长方形长、宽分别4厘米、2厘米,另一组的长、宽都不是整厘米数.这样,两组求面积的速度和准确性肯定不同.)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设计必要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过程,感悟知识的形成和应用。可见,数学实验已经被认为是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有效途径。要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启发学生在"做"中体验数学,在"思"中感悟数学,领会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