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从提升学生的信息检索与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标出发,对“信息检索与科技创新”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从教师能力提升、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进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以期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具备良好素质和高度创新能力的人才。本文首先分析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的基本内涵,并指出了高校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中的重要作用,最后,论述了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进行综述,并以科技创新环境支撑能力、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科技创新产出能力和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为一级指标建构江苏省13个省辖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江苏省的13个省辖市,采取因子分析方法,对其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且对各个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排序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创新人才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至关重要。在全球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国际科技激烈竞争的背景下,由于我国创新人才的匮乏,科技原创能力不强,在许多科技的关键领域尚不能自力更生。这对于曾经有过辉煌科技创新历史的中华民族来说确实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当前,关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起了党和国家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不少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应该尽快建立健全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培养机制。审视我国的传统教育体制,由于过分强调教育管理的统一性,教育内容的划一性和评价方式的单一性,严重制约了教师创新精神的发挥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我们培养的学生在总体上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增强培养创新人才的责任感,在学生接受国民教育体系的整个过程中,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坚持创新教育,为培养创新人才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提出了创新能力的本质,阐述了大学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分析了国外高校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方法,提出了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青少年科技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中学科技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适应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而课外科技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做”中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整个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我校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实践,从两大方而淡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妥之处,请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黄蕾 《农村教育》2007,(6):48-48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由此可见,人才的素质,其核心为创新能力。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有创造力、身心健康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在总体状况方面:科技创新人才规模相对较小;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缺乏;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留才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科技创新人才流失严重;全社会对人才资源开发和自主创新的投入不足。二是在理论研究与成果转化方面,缺乏成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尚处于积累阶段。三是在中国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发展方面,企业尚未成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发展的主体,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发展存在障碍。因此,我们应着重从理论研究、公共管理和企业微观管理三个方面加强中国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教育情报参考》2006,(5):10-10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指出,“提高我国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的规模与质量,而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建立健全适应时代发展、符合创新人才培养规律的教育体制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基础和关键。而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落实素质教育首先应更新观念,要注重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素质是当代新型军事人才必备的核心能力素质之一,军队院校科研管理部门作为统筹院校科研发展的管理机关,在学员科技创新素质培养方面具有重要职能。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的影响,学员创新素质培养方面尚存在很多不足。应完善科技创新素质培养的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积极组织开展类型多样的科技创新活动、制定相关奖励措施、统筹安排有关工作等方面完善相关工作,提升学员的创新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