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捕鼠之猫     
赵人患鼠,乞猫於山中,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馀,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 “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於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郁离子》译文:  相似文献   

2.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②?”其父曰:“是非③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穿吾垣墉④,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⑤!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⑥而去夫猫也?”[注释]①中山: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之一。②盍去诸:盍,何不;诸,“之乎”合音;去,使之离开。③是非:这不是。④垣墉:泛指墙。⑤病于无鸡:比没有鸡为患尤烈。⑥若之何:如何,为什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赵人患·鼠()②·乞猫于中山()③是非若·所知也()④吾之患…  相似文献   

3.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兽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予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  相似文献   

4.
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予患之,告其父网:“盍去诸?”;  相似文献   

5.
一、吃鸡的猫[原文]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吾之何而去夫猫也。”——刘基《郁离子》  相似文献   

6.
(一)赵人养猫赵人患鼠,乞①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③去夫猫也?”(选自刘基《郁离子》)〔注〕①乞:求,讨。②盍(hé)去诸:盍,何不。诸“,之乎”的合音。何不赶走它呢?③若之何:为什么,怎么能?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去”和“去饥寒犹远”中的“去”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去.国怀乡,忧谗畏讥B.去.死肌,杀三…  相似文献   

7.
老鼠过街出重拳,为民除害乐欢颠. <乞猫>何必将鸡去①,<三戒>弘扬喜造天②. 不管它来白与黑③,务求其绩万和千. 柳刘邓著垂青史④,仰屋虔诚学此篇.  相似文献   

8.
赵人养猫     
[原]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日:“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教材课文《我们家的猫》(1997年版)较之于原全日制教材课文《猫》(1988年版),文字作了较大的改动,其改动方法归纳起来有增添、更换、调序、删除四种,简要分析如下: 一、增添 1.在原标题“猫”前增添“我们家的”4个字。这  相似文献   

10.
一郑振铎的《猫》是一篇文字朴实、描写生动、感情丰富、寓意深刻的作品。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将它与《荔枝蜜》、《小麻雀》、《挖荠菜》等组成散文单元。但是,作者是把它作为小说的。《猫》写于1925年11月,被收在1928年作者自己选编的小说集《家庭的故事》里。作者在《家庭的故事·自序》中指出:“我写这些故事,……并不是我自己的回忆录,其中或未免有几分是旧事,却决不是旧事的纪实。其中人物更不能说是真实的。”长期以来,特别是“五四”前后,一虚一实,大体是区分小说  相似文献   

11.
猫国里有一只十分聪明的猫王,它的名字叫作“卡拉”,是只既爱捉老鼠又爱动脑筋的猫王,小动物们都十分敬佩它。有一次,卡拉说要开一个灭鼠会。动物们纷纷来到了会议厅。卡拉说:“我决定开展一次‘灭鼠大战’。今日我请来了6只猫,它们6分钟就能捉6只老鼠,请问几只猫100分钟捉100只老鼠呢?问题简单地说也就是:6只猫6分钟捉6只鼠,几只猫100分钟捉100只  相似文献   

12.
《猫和兔》     
《猫和兔》□凤城市凤山经济管理区中心校执教者:徐春芳指导教师:刘庆海李惠君《猫和兔》一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习动物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以及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较好材料。本课与《鸽子和鹰》《蜗牛》构成本册“动物”教学单元。从能力培养来看,属于...  相似文献   

13.
某日见一只猫在追老鼠,我心里产生疑问——猫为什么会吃老鼠?为寻找答案,本人特邀集了猫、鼠和一批名人作答。猫说:“消灭老鼠是我们的天职,每一只猫都有消灭老鼠的义务。”鼠说:“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猫嫉妒老鼠列为十二生肖之首,欲除之而后快,但事实证明,那是不可能的。”孔子说:“小猫坦荡荡,老鼠常戚戚。”屈原说:“杀鼠之心佳兮,可以导吾心;灭鼠之举好兮,可以导吾行。”李白说:“仰天大笑出门去,哪管小猫与老鼠。”曹邺说:“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猫见老鼠岂罢休?”吴承恩说:“花果山近日来了一只猫…  相似文献   

14.
语文大师老舍写的《猫》一文,文笔清新,感情充沛。作者通过对猫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特点的描写,抒发了对猫的喜爱之情。我们在教学这篇散文时,应从阅读的角度入手,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美。结构美写文章如同做针线,应该瞻前顾后,一针一线,有条不紊。《猫》一文就是这样具有针线细密之美。课文分两段写了大猫和满月的小猫。第一段先总写大猫的性格“古怪”,接着分三层写了“古怪”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刘元卿(1544-1605),明代学者。他的著作主要有《刘聘君全集》《诸儒学案》。这是一篇小品文,讽刺了那种为图虚名而追求名号的现象。任何事物都得有个名号,名号作为事物的代称,要名副其实,不能失其“本真”。但是,无论古今,都有人为图虚名,追求不符其实的名号。本文中的客人们,投猫的主人所好,一个比一个浮夸,他们为猫所命的号,一个比一个大、猛,然而,最后终于走到了反面,竟然以鼠为猫号,此猫又是何等的渺小,何等的可笑。现实生活中,明明是个小店,却要取号为“总汇”;明明是一幢小楼,偏要号之为“大厦”。本文既讽刺了主人的虚荣心,也讽刺了客人们的阿谀奉承。  相似文献   

16.
新版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选入了郑振铎的散文《猫》。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叙写了“我”三次养猫的故事。文章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又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尤其是《猫》文主旨的多重性,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  相似文献   

17.
如何使课堂教学结构安排得更为合理,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这主要是应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去考虑。 我在教学《猫》一课时,根据教材抓住事物细致观察,描写的特点,再结合大多数学生喜欢猫,熟悉猫这一实际,安排了“说——读——写——背——练”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8.
《猫》是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一篇小说,在《猫》中,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猫与鸟、猫与人、人与人的对比以及人的思想、情感前后变化的对比。以“对比”为支点,可以撬动《猫》的教学,以此引导学生深刻地体会对比手法在《猫》这篇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黑猫》和《白猫》中都出现了“猫”的意象。在两部作品中,作者分别创作出性格鲜明的男性角色,他们以病态的形象登场,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剖析作品中“丈夫”这一形象,说明并非所有男性是父权制的受益人,他们同时是父权制社会的牺牲品。作家写的是猫,表现的却是人,从而凸显“猫”的真正象征意蕴:揭露丑恶的病态人格,对病态人格进行反思,从反面表现其对美的心灵、健全人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猫》,作者当初是把它当作小说或小故事来写的,而并非一篇“纪实”的记叙文。但由于它短小精悍,对猫的观察与描述又十分精细。我们也不妨把它当作一篇记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