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食家     
首先得声明,我决不一般地反对吃喝;如果我自幼便反对吃喝的话,那末,我呱呱坠地之时,也就是一命呜呼之日了。可是我们的民族传统是讲究勤劳朴实,生活节俭,好吃历来就遭到反对。母亲对孩子从小便进行“反好吃”的教育,虽然那教育总是以责骂的形式出现:“好吃鬼,没有出息!”孩子羞孩子的时候,总是用手指刮着自己的脸皮:“不要脸,馋痨坯;馋痨坯,不要脸!”  相似文献   

2.
倪匡 《出版参考》2009,(8):38-39
我是一个生活态度很随便的人,就是广州人讲的“煮来你就吃吧”那种人,什么都无所谓。不喜欢争输赢,人家下棋争个你死我活的,为了一个棋吵得面红耳赤,我觉得自己认输就好了嘛,又有什么关系。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不知道奖励我什么东西,买了一支好钢笔给我。我哥哥一看就喜欢,我说你拿去好了。没有什么东西是我特别喜欢:非要不可的。女人也是这样。人家问我最喜欢什么样的女人,我说最首要的条件是她要喜欢我,她不喜欢我,我喜欢她有啥用?  相似文献   

3.
记者采访往往会出现这么几种情况;一是觉得什么都新鲜,什么都想采写,抓到一大堆材料后,又不知道应当报道什么;二是认为什么都一般化,平平常常,没有什么值得报道;三是依赖领导.领导出什么题目,就去采写什么稿子;四是跟着请柬走.你请我到哪里,我就去哪里采访,你要求报道什么,我就报道什么。这几种情况的共同特点,就是完全推动了记者在采访中的主体地位。究其原因,就是记者缺乏一种特有的职业嗅觉,职业敏感。发现不了什么是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这里所说的职业嗅觉,职业敏感,就是记者的新闻敏感。  所谓新闻敏感,是指记者…  相似文献   

4.
屈指算来,我搞宣传报道工作也有十个年头了,发表的稿件有厚厚的几大摞。作品不仅多次在《经济日报》、《农民日报》、《河南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而且还30多次获奖。我写稿的体会是:把自己当“读者”。写稿是让读者看的,不是作者去卖弄才华,因而把自己当“读者”,作品的好坏优劣一目了然。如果自己都觉得味同嚼蜡,往报刊投稿自然是“摸着石头过河”。我在写稿时,十分注意喜闻乐见,雅俗共赏,时常将自己放到读者的位置,读者喜欢“吃”什么就“端什么”;在撰稿时,不贪大求全,需要三言两语的,决不穿靴戴帽;有必要“洋洋洒洒”…  相似文献   

5.
熟悉我的人都说我这个人特“怪”。少年伙伴跨马走四方时我成了“教书匠”,改革开放经商热时我握笔进了军营,当年军校同学宫升街长时,我却又进了政治学院。对,是怪,怪就怪在我喜欢的这支笔上。入伍十多年,尽管我这人脑策智拙,还是咬牙握紧自己喜欢的这支笔,训练累了,背几句自己喜欢的诗词;饭后路上,观察一件引人注目的趣事;晚就寝前,读几页指导写作的书籍;节假日里,随记下所思所感。每每身边发生一些让人心动的“新闻”,就展箴提笔陶醉于静静的氛围中,是否变成铅字就随编辑大入的心意了。日子一天天滑过,“萝卜条”“豆腐…  相似文献   

6.
周志强 《中国图书评论》2014,(4):M0001-M0001
单纯就阅读来说,人们总是喜欢读那些让自己“愉悦”的东西,就像这一轮韩剧热:我知道这也许不是很现实,可是我就是喜欢!  相似文献   

7.
追求特色     
什么是特色?我就是特色。有人说我虚伪,也有人说我实在;有人说我软弱,也有人说我坚强;有人说我圆滑,也有人说我固执。你可以喜欢我,也允许讨厌我。因为我的“基因”是独一无二的,是与你和他有所区别的。  相似文献   

8.
刘畅 《青年记者》2004,(12):35-37
我比较喜欢用“理想、理性”来概括自己的职业追求,因为理想,我们坚定;因为理性,我们会牢记自己身上的公共责任。换句话说,就是有着诗人一样的激情,有着史学家一样的严谨。  相似文献   

9.
读者来信     
我们为何要摒弃“弱国心态” 什么是“弱国心态”?第一是喜欢夸大自己的成就;第二是不喜欢提及自己的缺点;第三是很介意人家的批评。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日前倡议,国人应摒弃“弱国心态”。  相似文献   

10.
周青 《重庆档案》2006,(5):12-14
一、人文精神的根在老百姓,表现为老百姓普遍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 什么是人文精神?搞清这个概念是建设重庆人文精神的基础,但这个概念也许就如什么是文化一样,有太多的理解和解释。笔者认为人文精神就是:“普遍表现的社会生活中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按照这样的理解,人们对重庆人文精神的表述有很多种,有人认为是“包容与开放,刚毅与豪爽,美丽与时尚(苟欣文教授语)”,有人认为是“忠实诚信,吃苦奋进,不甘落后”(王重举教授语),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些表述有一个起点就是人,是围绕人的活动而言的,它的根在老百姓。表现为老百姓喜欢什么?厌恶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以及他们日常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只讲一个问题,即新闻作品的风格问题。名记者必然有自己的风格,没有风格成不了名记者,这是一条规律。仅仅是写稿多,没有风格,几天不见报,读者就记不住你了;或者虽然记住了你的名字,却记不起你的作品。有时读者会说某某记者“见报不少”;但问起“他都写了些什么稿?”回答是“记不起来了”。记者要成名,没有见报的数量显然是不行的,但如果没有自己的代表作,没有让读者过目难忘并剪贴下来反复欣赏的作品也是不行的。没有代表作,对记者特别是资深记者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一、什么是风格什么是风格?风格就是作者的个…  相似文献   

12.
媒体不应任由“网络语言”泛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仁 《新闻三昧》2005,(1):19-19
当前一些“网虫”已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网络词典。诸如,“偶稀饭粗稀饭(我喜欢吃稀饭)”“晕倒,楼主刚从火星归来?(指不懂你的意思)”“偶8素米女(我不是美女)”“介素虾米东东?(这是什么东西)”等等。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不少中小学生开始用网络语言写作,  相似文献   

13.
关于政法消息标题的准确性问题,我曾在《新闻知识》上写文章谈过。这次我想就政法消息(以下简称消息)标题的鲜明性和生动性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鲜明性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是指标题的内容,就是说标题要把消息中所写的事实和思想,清楚、突出地显示出来,使读者一看标题就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什么是应该提倡的,什么是应该反对的;应该爱什么,恨什么。不要使读者看了标题后,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换句话说,就是要把消息中的最新、最主要的事实和思想观点,通过标题清楚、明确地告诉读者。第二,是指标  相似文献   

14.
近三年来,我采写了40多篇批评报道,有的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有的还在全国、省、市获了奖。我的感受是:采写批评报道时,新闻记者既要有“胆”,更要有“识”。所谓“胆识”,就是要把握批评的选题、时机和分寸。选准对象、抓准事实批评什么,反对什么,要根据每个时期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来确定题目。应当选择那种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和鲜明性特点,能够充分体现选题思想和宣传意图的典型,而不是选取意义不大、偶然性很强的事,尽量做到揭露、批评个别典型事例,推动解决一批类似问题。1998年下半年,全…  相似文献   

15.
我刚到大众日报社的时候,听说齐松涛同志曾出过一本书,内容是宣传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虽然据说是本小册子,仍然觉得不是件简单的事.那时不像现在,出书的比比皆是,在当时说是凤毛麟角也不为过.不久,又听说他是十二级干部,还听说曾犯过右倾错误.尽管我那时是从学校才来的造反派,但因为对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和1958年所谓“大跃进”中的“拔白旗”等某些做法,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自己的看法,故内心里认为,他的所谓右倾——那时很难说有什么真正的右倾,只有名义上的所谓右倾——大约只是不那么太“左”罢了.  相似文献   

16.
漫长的约定     
有一阵子,我老婆到外地学习,百无聊赖的我于是热衷于上网聊天,并且自己发明了叫“抢女朋友”的游戏,就是找一对在大厅里聊得正欢的男女,向那男的下战书,把他的聊友“抢”过来。她就是我抢过来的“战利品”。抢过来之后,我就有点后悔了,因为我喜欢上了她。更麻烦的是我比她年长十八岁,她仅高中毕业,刚考完大学而已。  相似文献   

17.
莫言  华凝 《出版参考》2004,(12):18-19
中国作家在国外的所谓“演讲”,其实多半是自欺欺人。一是外国人对中国文学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的兴趣,能来三五十人听(其中多半还是自己的同胞),已经很不错,有时候来上三五人,你如果还想拿出事先写好的讲稿读一遍,那离神经病也就不远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赶快进饭馆,喝着吃着,该说点什么就说点什么。二是中国作家中,就我所熟悉的范围内,给他一个题目立即就能出口成章、言之成理的很少,多半是满嘴烂蒜,把那些说了多少遍的陈词滥调再重复一遍而已。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开明精神”?“开明精神”是一个特定的含义,指的是建国前上海开明书店的精神,或者说开明书店的光荣传统。“开明精神”可以用“四求”加以概括,这就是:求义、求新、求实、求精。这就是开明书店的精神和优良传统。所谓求义,就是致力于对社会多做贡献,坚持正义,反对邪恶,坚持进步,反对落后;就是“不向钱看,只想勤勤恳恳地出几本书,老老实实地给读者送一点温暖”;就是对作者、对编辑满腔热忱,大力扶植,荣辱与共,同舟共济。按今天的话说,就是办店的指导思想正确。所谓求新是指在出书办刊上努  相似文献   

19.
实话实说,我对摄影技术一窍不通,也从未摆弄过照相机。不懂摄影技术,不见得看不出新闻图片的好与差。生活中的道理有时就是这样简单:不会拍电影却会看电影;不会演节目却会欣赏节目;不会种庄稼,但人人都会挑挑拣拣吃自己喜欢的五谷杂粮。既然新闻与图片挂上了钩,文字与摄影总会有些相通之处。我把上夜班时对图片的所见所闻所思如实记录下来,也许一个“门外汉”的话,对于内行们来讲,听一听也可能有所裨益。一、夜班没有“关系图”“关系稿”,在新闻界里是个常用词组,到底有没有“关系稿”?回答是肯定的,有!尽管编稿、用稿全部…  相似文献   

20.
在播音员心理素质中什么是比较重要的因素呢?我认为:就是自信.相信自己。使人勇往直前;只要我们正视“自信心”,在播音实践中起原动作用客观实在。认真分析并正确运用它。我们就能甩开羁绊,使我们的播音水平得以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