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吕景蒙《嘉靖颍州志》是成书年代较早的一种颍州志,也是今皖北地区现存的且价值较高的明代方志。该志不仅保存了明代颍州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其完备的体例和忠于史书的纂志精神还对后世颍州志的修纂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此外,该志完备的体例、考订精审的内容以及鲜明的议论特色,都为其打上了名志的烙印,使其成为了嘉靖时期淮河流域志书修纂的代表性成果。  相似文献   

2.
吴汝纶是晚期桐城古派的代表人物,他以“字字有本,篇篇成”为原则修成的《深州风土记》,与旧志体例有所不同。该志“人谱”“金石”等篇中的史学研究方法,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且“人谱”为吴汝纶首创。《深州风土记》为甭末名志,这一事实批驳了单学诚“人不可与修志”的偏见。它对直隶及后来河北的不少名志起了示范作用,其影响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3.
《南康市志(1986-2000)》(以下简称“南康市志”)使用小篇体式,志首有概述、大事记、特载,书后为附录,全志设34卷、161章、701节,146.5万字,分卷、章、节、目四个层次,资料丰赡,内容翔实。笔者阅读该志时,正值三伏天和“秋老虎”暑热交侵,但因其朴实清新,且具重点突出、特色彰显的长处和优点,读来却不觉有酷热难当、躁闷难耐之苦。  相似文献   

4.
《(嘉庆)庐州府志》编排合理,内容翔实,资料丰富,“以考据存文献”,为清代方志之佳构。论述了该志之纂修过程及其内容、特点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隆庆海州志》是研究明代海州地方史的最为翔实、可靠的资料,该志对海州诸多方面的记载皆可补正史之不瞳。本文从生态环境、逃户现象、乡风民俗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考证,并分析了州志第一作者张峰的惠民措施。全文于明代海州经济多所阐发。  相似文献   

6.
在漫长的历史中,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本文对历代儒家学者关于什么是志,如何立志、怎样实现“志”的理想目标等进行了综合的论证与分析,并认为儒家的志功论是合理的、完整的,在当今仍有其重要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7.
志志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这个星期天上午,爸爸妈妈外出办事了,让志志自己在家玩,说好11点回家一起准备午饭。志志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今天他想独自为全家准备午饭,给父母一个惊喜。他打开冰箱一看,东西可真不少。于是,志志就把黄瓜、茄子、西红柿、豆腐等都拿了出来。每样东西都洗干净后,志志就找了一把水果刀切起来了。以前,父母准备饭菜时,志志只是打下手,剥个葱什么的。这次亲自上阵操练,志志还真觉得挺兴奋的。这几样东西都比较好切。志志把几样东西切成了小片片,就像玩一样兴趣盎然。毕竟是孩子,干这么点活儿就费了快一个…  相似文献   

8.
清朝同治版本《房县志》,由知县杨延烈领衔纂修。该志遵循“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的原则,约而不漏,赅而不杂,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房县自唐虞三代至清同治四年的4000多年历史,实现了志书“张驰政治,以彰教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吐鲁番出土砖志集注》出版以后,作重又校读该书,结合评介章提出的问题,分别对其中五条注释进行了订正、补充,同时对印制出现的字词错漏进行了补正,此是使用《吐鲁番出土砖志集注》必要的补充材料。  相似文献   

10.
教育人种志是教育研究对人种志的一种借用,它具有人种志的根本特征和研究规范,又体现了教育研究的学科特色。自20世纪初人种志在西方人类学中确立其方法霸主地位之后,一些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将人种志运用于教育研究,从而萌发了教育人种志的雏形。随着质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兴盛以及教育人类学的诞生,教育人种志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逐渐成型,并在正规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关于教育人种志的理论探讨与反思,使得该研究方法的应用范围逐渐向纵深发展,并诞生了学校教育人种志。  相似文献   

11.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2.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地区”和“民族”性类目常常并列列出,归类时可以从有关相近相邻类目的内容划分中找出划分标准;分析主表中注释隐含的划分标准;分析类目包含的主要内容成分判断或参考一些相关类目规定的划分标准,来寻找到合理的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颜氏家训·音辞》中"败"、"好"、"恶"三个字的语音在汉语史中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其词性、语义也有着相应的变化。经过考察,可以发现"败"、"好"、"恶"语音声、韵、调的发展和更替具有规律性;词性、词义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上古到中古和从中古到现代,语音演变趋势呈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千谒文是我国古代一种应用文体,从应用文的实用效果来看,这种文体的真正成熟应在宋代。本文通过三苏的干谒文,兼与唐代干谒文的比较,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三苏干谒文的成功之处,即构思纡徐婉曲,曲折往复;自我展示,恰如其分;言辞得体、不卑不亢。  相似文献   

17.
论“硬新闻”的“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硬新闻”写“软”,成为白热化的新闻竞争中非常重要的新闻业务问题。软化硬新闻,要把理论认识和新闻实践统一到党性与群众性相一致上来,找准党的要求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关键在于确立一个新而巧的新闻主题。硬新闻软化到位的标志,是广大读受看报道。  相似文献   

18.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9.
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电影《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以直观的音像形式重现了古希腊的一场战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因素.影片在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的塑造及文化的内涵上,对原作既遵从、又疏离,使得作品从一部反映部落英雄战争的史诗,转向更为深邃的人性拷问,更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向;但如果仅凭影片去理解史诗,则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20.
钟嵘《诗品》中的"滋味"说体现了其诗歌审美理论,在古代诗论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滋味"说吸收了前人"味"论的文艺思想成果,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五言为体、抒情写景的详切充分、追求"自然英旨"、"风力"与"丹采"的具备等方面,它对后世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古代的诗歌创作和批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