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作为西画东渐第三途径的典型代表,潘玉良的绘画作品具有鲜明的现代性意味,其绘画之路是一条不断摆脱西方传统绘画范式,逐步走向自主自足的过程,她极具开放性的绘画探索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文章基于潘玉良绘画的本体语言,运用图像学、符号学、色彩学的研究方法,探讨现代性绘画方法对潘玉良绘画作品的影响及体现,进而总结潘玉良绘画艺术在中国现代绘画领域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潘玉良和高更两位生活在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上都钟情于人物画.通过对两位艺术家油画人物作品的比较研究,能看出在油画人物创作上有很多共同点,也有不同点.高更作为象征主义绘画的旗手指引着潘玉良的油画人物创作,潘玉良的油画人物吸收了高更人物绘画中的处理技巧,借鉴了高更象征性绘画表现语言.通过对两位画家油画人物作品的比较研究,对研究潘玉良中晚期的油画风格特点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潘玉良是民国时期知名女性画家之一,与同时代的女性画家相比,她的绘画体现出了更明确的性别意识的觉醒,这使其成为研究早期中国“女性艺术”有意义的对象。文章还原历史语境,将潘玉良的绘画与其人生际遇联系起来,通过自画像中的自我认同、人体画中的叛逆及自我隐喻、情节性绘画中的女性世界等三个层面的考察和辨析。研究显示,潘玉良的绘画体现出了性别认知、生命体验、权利觉醒、自我价值的实现等多种维度的女性意识,并以绘画的委婉、隐晦的方式传达出来。  相似文献   

4.
画家潘玉良是我国杰出女性,她毕生研究融合中西绘画艺术,并在国际画坛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笔下传出深深地忧郁情感。结合其苦难的人生经历,从动静结合、继承与创新、包容与吸纳三方面解读其作品的内涵,从而更加全面地解读潘玉良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5.
潘玉良作为民国时期女性画家之一,以独特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式在同时代众多的艺术才俊中脱颖而出,从而名著画坛。笔者从其作品的美学取向和图式风格出发来探讨潘玉良油画作品产生的艺术意味。其风格新颖,具有独特的创作艺术语言,从西方语言绘画的情境里汲取经验,结合自身的民族气息转向自我价值的探寻而迭出新意,自立于20世纪中国美术之林。  相似文献   

6.
画家潘玉良是20世纪初我国第一代远赴西方国家学习西洋画的杰出女性.她毕生研究融合中西绘画艺术,并在国际画坛上取得辉煌的成绩.她的成长带有传奇的色彩,从最初的雏妓到留学的教授,伴随她一生的是苦难历程,造成她心理上的孤独、忧郁及缺失性的体验.结合她带有忧郁情感的作品,分析其在绘画艺术上所获得的成就,并深入了解其产生忧郁情感...  相似文献   

7.
提起潘玉良这个名字,也许最先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便是巨星巩俐在《画魂》这部电影中所饰演的“潘玉良”的形象——她穷苦贫寒的出身、波折传奇的经历以及杰出盖世的才华,都让人们深深记住了她的故事. 潘玉良及其自画像 潘玉良是20世纪享有盛誉的女性艺术家,也是较早走出国门学习西画且卓有成就的中国女画家,她与孙多慈、陆小曼、关紫兰一同被誉为民国四大女画家.  相似文献   

8.
潘玉良一生创作了大量彩墨画作品,尤其以彩墨人物画最为突出。潘玉良的彩墨人物不仅代表了她的艺术风格,还反映了中国画与时俱进、兼容并包的艺术特点。本文试图通过对她彩墨人物画线条的研究,来折射她在艺术创作中"中西融合"的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9.
从古典主义到抽象主义,从大卫特到毕加索,都表现出现代绘画理念对传统绘画观念的挑战,现代主义绘画是在传统绘画基础上的批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潘玉良生活的时代及其个人经历的分析,研究其彩墨画的产生背景与特点,以其一幅代表作为例分析画面的题材、表达方式、绘制手法。潘玉良的彩墨画有着不可磨灭的西方文化烙印,同时又吸收了中国民间艺术中的淳朴气息,创造出了独具潘氏特色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真相     
年近九旬的吴冠中在接受采访时,话语还是那么尖锐锋利。记者问他潘玉良的故事。他说:潘玉良我很熟。她是很好的人,但是画卖不掉。我们在吹‘世界名画家’呀,像这样的画家在巴黎不知有多少。  相似文献   

12.
现代绘画从产生到现在,其新颖、多变的形式与绘画基础就具有的密切的联系。该文从现代绘画的产生与绘画基础的关系,从现代绘画最具代表性的方面(现代绘画的表现形式)中所体现的绘画基础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绘画是锻炼、培养儿童想象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想象蕴含在绘画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儿童在绘画想象的运用是全方位、多角度的。从点、线到面都可以想象,从绘画的故事情节、画面内容到物体的形象、状态再到多种颜色的交叉运用,都无时无刻不存在着想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清代绘画的世俗化倾向是传统文人画余绪的终结和中国画现代形态的肇始。从吴门画派到扬州画派再到海上画派,是中国画世俗化递进的三个重要阶段。从绘画本体上分析清代绘画世俗化的两个代表性画派——扬州画派和海上画派,我们可以从绘画的题材、色彩、形式等方面看到他们同文人画传统之间产生的变化、拉开的距离和世俗化严谨的清晰脉络。清代绘画的世俗化过程是社会形态从"农"到"工"的转型,是艺术家从"士"到"商"的转型,是文人画职业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小读者》2007,(7)
石楠,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安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作品有长篇传记小说:《画魂——潘玉良传》、《寒柳——柳如是传》、《从尼姑庵走上红地毯》、《刘海粟传》、《张恨水  相似文献   

16.
在潘玉良习画的那个年代,政府是不允许人们画裸体的,甚至明令禁止用模特教学。 为此,潘玉良常苦于在人体写生上找不着感觉。有一天,她去浴室洗澡,突然眼前一亮:一大群光着身子的女人,就这样成了她眼中的艺术素材,她躲在角落里,偷偷地画着。忽然传来一声尖叫:一个肥胖的女人发现了她。胖女人冲上去就要打,幸好有人在旁劝解说:“这是上海美专的学生”。趁着乱,潘玉良带着画作落荒而逃。  相似文献   

17.
西方现代绘画艺术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大卫的新古典主义,从那里开始,画家以空间为主线,经历了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野兽派到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完成了从传统绘画向现代绘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兴安盟科右前旗民族幼儿园侯燕在幼儿园教学中,绘画很受幼儿的喜爱。幼儿时期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阶段,而绘画则是最能激发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手段。因为绘画蕴含了从观察到思维,从认识到实践,从想象到创造等教育契机,符合幼儿的生理、心...  相似文献   

19.
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印象主义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艺复兴时期到19世纪法国艺术的繁荣,传统写实绘画已日臻完善,并逐渐陷入僵局,而印象主义各时期的画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在各自的领域,把传统写实绘画发展到了顶峰,继而又探索出了新的方向.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印象主义的出现,到修拉、塞尚、凡高、高更等人的试验和探索,绘画完成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真相     
年近九旬的吴冠中在接受采访时,话语还是那么尖锐锋利. 记者问他潘玉良的故事.他说:"潘玉良我很熟.她是很好的人,但是画卖不掉.我们在吹'世界名画家'呀,像这样的画家在刀黎不知有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