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雷春鸣 《科教文汇》2014,(5):132-13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习作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应成为生活习作素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本文笔者试图从让学生参与体验校园生活、留心关注社会活动、观察体悟家庭生活三方面粗浅地谈谈如何挖掘学生生活习作资源,拓展小学语文课程空间,达成生活素材与习作教学的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习作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指导他们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习作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指导他们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相似文献   

4.
武建国 《科教文汇》2007,(3S):75-7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习作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指导他们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相似文献   

5.
戴海敏 《科教文汇》2013,(20):163-164,179
一直以来,一提起写作,老师感到头痛,学生感到害怕,习作教学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觉得自己无话可说,为了完成习作任务,就会一味地抄袭;或者绞尽脑汁胡编乱造,用自己的嘴巴说的却是别人的思想。其实习作是学生表达、交流的需要,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与习作是一脉相连的。因此,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感受观察生活,寻找美,发现美,积累习作素材;得到美,表达美,点燃习作激情;热爱美,赞美美,激发习作欲望。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是学生作文空洞,无话可说,缺乏信心,对作文产生厌倦心理。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作文呢?  相似文献   

7.
余绍芝 《科教文汇》2010,(14):103-10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是学生作文空洞,无话可说,缺乏信心,对作文产生厌倦心理。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作文呢?  相似文献   

8.
练新群 《知识窗》2022,(2):120-122
在写话与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巧用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写话,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学生心中播下嫩芽,让学生有所积累,厚积薄发,在写话与习作中快乐表达,提升学生口语和书面表达上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习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而教好学生习作也是一名语文教师所要关注的重点。作者认为,习作就是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写出自己的心声。该文结合小学生习作的现状,提出在习作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激发学生兴趣,鼓励个性表达;(2)体验生活,积累个性素材;(3)合理创新,进行想象训练。  相似文献   

10.
作文贵在真情实感,它是小学生习作充满活力的原因。情感真实,表达才会情真意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真情实感问题作为小学习作的一条重要要求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真情实感从小学习作看包含着这样几个意见:1.真实的内容。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2.真实的感受。写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认识,而不是套出来,移植过…  相似文献   

11.
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柱 《科教文汇》2014,(33):149-150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写出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多写多练。在教学中多方面提高以让学生写出高质量具有真实情感的好文章来。  相似文献   

12.
雷艳芬 《科教文汇》2014,(8):187-187,193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体验是促使学生“心动”的催化剂,是解决知行脱节问题的关键。通过课堂、课外两大阵地的活动,让生活走进课堂,让体验充盈课堂,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情感和内心体验,必须关注学情,设计弹性方案,开放教学过程,才能促进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将回归生活的、开放的品德教学生动有效地展现在课堂。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引导生活,学习做人,开辟出真实灵动的、富有积极向上的生命力的品德课堂教学天地,让广大师生充分感受到品德学科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3.
朱子建 《科教文汇》2012,(29):100-101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方式,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学生习作过程也是表达情感的过程。怎样让学生有话可写,言之有物,恰如其分地表达真情实感?教学实践中要突出观察、积累、想象这三方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行读相成,“悦”读无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越 《科教文汇》2014,(8):182-183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新课标》中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由于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15.
孙瑜 《科教文汇》2014,(33):22-23
英语教师不仅要传授英语知识,而且肩负着塑造学生心灵的重大责任,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和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因此,需要英语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将教与学紧密结合,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依靠自身完美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师,生活中的友。  相似文献   

16.
刘俊 《科教文汇》2013,(36):F0003-F0003
《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鼓励学生自己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点燃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课堂内外的语文学习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书写美的字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优美的语言可以陶冶性情,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通过对"声"、"色"、"情"艺术的追求,实施美育教育,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王学 《科教文汇》2013,(17):162-162,164
我们都知道,把阅读教学和写作课有机结合起来,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积极的作用。课堂上,教师如何将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教材的示范性,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这便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戴凤君 《科教文汇》2012,(14):78-79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法也应做相应的改变。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与写作训练相结合;加强泛读指导等几个方面谈谈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