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基于创新范式的嬗变,分析了"互联网+"助推"中国制造2025"和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的综合动因和现实必然,探索了"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融合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实现途径,剖析了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的外向结构、内向结构和系统结构,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区域协同创新生态体系,和以创新绩效、创新网络及创新群落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建立了一整套"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的综合治理策略和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创新系统的三个子系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决定了中国企业的成功需要三个子系统的协同,但目前研究多是从某个或某两个子系统进行分析。鉴于此,依据理论抽样法选取中国5家典型互联网企业,通过多案例研究法分析了5家企业的创新环境特点及创新实践,深入探讨了中国互联网企业创新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机制与创新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刘帅  李琪  徐晓瑜  王璐瑶 《软科学》2023,(1):50-57+68
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基于中国277个地级市2003—2018年面板数据,以金融发展水平和市场活力为门槛变量,实证检验互联网对城市创新差距的非线性影响。结果发现: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有效地降低了城市之间的创新差距,并且移动互联网表现出了更强的作用;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基础上,互联网对城市创新差距的影响显著存在基于金融发展水平和市场活力的“单门槛效应”;城市只有跨越相应的金融发展水平和市场活力的门槛,互联网才能有效地促进中小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缩小城市创新差距。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互联网视为一种传播工具,利用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库中的2700家中国企业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知识溢出对包容性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互联网知识溢出能促进包容性创新,对于非出口企业、单厂企业、小规模企业和处于非经济聚集区的企业,互联网带来的益处更大。通过分位数回归发现在不同劳动生产率下面,企业对互联网知识溢出的吸收能力不同,进而创新绩效也有所不同。研究结论对于中国实施"互联网+"战略促进包容性创新,实现社会均衡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茂红 《科技创业月刊》2011,24(14):32-34,37
由于互联网产业迅猛发展以及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互联网产业呈现出寡头垄断市场结构,这样的市场结构是否损害了竞争进而影响了互联网产业市场绩效的提升呢?从静态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动态的技术进步两个角度对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市场绩效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资源配置效率还是技术进步,中国互联网当前的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并没有妨碍到市场创新和提升用户的满意度,中国互联网产业总体发展是良性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2006—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趋同理论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对区域创新效率收敛的影响。研究发现:(1)全国及三大地区创新效率均存在着显著σ收敛、随机性收敛和β收敛的典型化事实;(2)“互联网+”已成为新时期推动中国区域创新效率收敛的“加速器”,考虑“互联网+”驱动后,创新效率较低地区赶上创新效率较高地区所需要的时间相对缩短了5年多,收敛速度相对提升了0.26个百分点;(3)若能充分注重“互联网+”与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和金融发展等因素综合效应的发挥,则可进一步强化“互联网+”驱动区域创新效率收敛的“加速器”效应;(4)“互联网+”对创新效率收敛的加速效果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互联网+”创新溢出红利的“后发优势”尤为值得关注。本文基于“互联网+”为重新审视如何缩小区域创新差距的现实难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相关结论能为新时代下我国深入推动“互联网+”与区域创新的深度融合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学会》2018,(11)
正11月7日,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在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活动旨在展现全球互联网领域最新科技成果,扩大互联网创新力量的影响力,彰显互联网领域从业者的创造性贡献,搭建全方位的创新交流平台。活动前期,组委会向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个人发出成果征集邀请,最终收到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典、爱尔兰、芬兰等20个国家的400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分析了国际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总体前景及竞争态势,进而从战略地位、政策措施、市场秩序和创新能力四方面探讨了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面临的基本形势,最后从战略、政策、市场和创新四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促进企业有序竞争并将产业导向创新驱动。  相似文献   

9.
电子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和手机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创新创业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国家给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也提供了各种学习和实施的条件。把大学生的创业梦和中国梦结合,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助力扶贫,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助力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以第三方支付、P2P网络贷款、众筹融资、电商小贷、网络理财超市等互联网金融业态成为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整体经济战略实施的重要产业载体。在市场变革、技术进步、制度调整和组织创新四力驱动理论框架下,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与发展路径进行解析,总结了典型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结构与特征,指明了移动化、电商化、自金融将成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发展方向,并提出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1.
基于知识创新和生物进化理论,提出跨组织知识创新进化模型,给出建立跨组织知识创新网络的切入点,结合其影响因素,将跨组织知识创新网络分类为丰田网络和硅谷网络,并进一步讨论这两种典型网络在知识创新上的优势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唐更华 《软科学》2001,15(2):89-92
硅谷高技术产业成功的根源既不能单纯地归结为技术创新,亦不能单纯地归纳为制度创新,而应归结为高技术与创新制度的完美结合。硅谷的技术优势已被广泛认同,本文着重从生产结构、企业内部组织制度和“产学关系”三个角度概括硅谷的主要制度优势。硅谷模式对我们的重要启示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创新企业内部组织制度、培育风险资本市场是推动我国高技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最为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硅谷被公认为是创新和增长的代名词,也是全球重要的颠覆性创新中心之一,苹果、英特尔、谷歌等硅谷企业更是行业翘楚。如何解释硅谷能够持续性产生颠覆性创新这一现象?结合现实需求和研究缺口,试图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来破解硅谷企业通过创新生态系统持续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密码。首先回顾了硅谷的起源,并描绘了硅谷由企业牵引的创新演进轨迹。其次,归纳了近20年来硅谷企业的代表性颠覆性创新的基本特征,并提炼了影响这些颠覆性创新的共性要素。研究结果表明:(1)构建新颖且强大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是推动硅谷企业从“后发者”到“颠覆者”的关键路径;(2)嵌入平台化思维和模块化逻辑,是提升硅谷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独特性的重要机制。文章最后给出了研究结论并凝练了若干管理启示,可为当前积极探索颠覆性创新的我国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系统分析以色列主要科技创新政策并学习借鉴以色列先进经验,提出广东完善创新驱动发展政策体系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建立广东决策咨询制度,完善广东孵化培育政策,大力发展海外风险投资,建立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机制,培育复合型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5.
硅谷的硅谷:技术创业、公司创业与创新集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产业层面对美国科技产业集群搜集资料分析创新聚集的行业特点和地域特点;从企业层面分析公司创业和管理层治理结构对于内部创新的重要性。提出了尽管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但更需重视大企业内部公司创业和技术创新的孕育。  相似文献   

16.
网络资本:硅谷群发展的核心能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硅谷创造了高科技发展的奇迹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了各种理论解释 ,本文试图利用网络资本理论分析硅谷的发展进程 ,并构建了聚集创新网络模型。指出硅谷的成功在于建立了良好的产业网络体系 ,网络资本是硅谷的核心能力 ,网络资本管理是硅谷群成功的关键。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和管理是高技术园区发展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探索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评价方法,以促进我国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梳理总结国内外经典的创新指数评价模型,包括国家创新指数和中国创新指数,以及全球创新指数、欧盟创新记分牌和硅谷指数,结果发现5种创新评价指数均以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为基本框架但评价指标侧重方向不同;结合各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缺点,以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指标为基本框架,优化构建我国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评价指标体系,强调注重创新投入指标、创新产出指标、潜力指标、精神层面指标和创新效果指标,并构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创新指数计算方法,提出对不适用于个别经济体指标进行替换、评价体系与激励体系相结合、指标体系必须进行更新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推动集成创新在我国的普及,推动集成创新理论向更高的方向迈进,在建立企业集成创新能力的基本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硅谷和剑桥的案例,分析对比了两个高新技术园区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19.
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推动广州、深圳和东莞协同创新,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广东科技创新发展。研究美国128号公路和101号公路的发展历史和成功因素,分析广州、深圳和东莞所具备的建设科技创新走廊的经济基础和科技创新能力,并对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普罗米修斯》2012,30(4):377-393

Silicon Valley in Southern California has, over the past 30 years, become a model for high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Associated with Silicon Valley is a common rhetoric and mythology that explains the origins of this area of high technology agglomeration and indeed the business and entrepreneurial attributes needed for success. Governments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including Southeast Asia and Australia) have tried to emulate this growth through various industry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mechanisms, in particular, the science or technology park. More recently, promoting development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come to be seen as an integral feature of these parks' activities. In this paper, we argue that the modeling process used by governments to promote Silicon Valley-like regional development has tended to model the wrong things about Silicon Valley. The models have tended to be mechanical and have failed to reflect the nature of information and information industries. While we have not sought to develop a model for Silicon Valley in this paper,we address a number of issues that require attention on the part of anyone serious about this project. After discussing problems with previous attempts to model Silicon Valley and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activity of modeling itself, we move to consider four issues that must be addressed in any real attempt to model Silicon Valley in Southeast Asia. The first is the role of the state and the problems that state involvement may create. The second concerns the contribution that universities can make to the project. The third is the role of firms, particularly Chinese firms. The fourth is the cultural context within which the 'model' will sit. Since technology parks are seen as a popular way of promoting high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y governments, the revised history suggested in this paper provides fresh thinking about modeling Silicon Valley in the Southeast Asian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