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顾客知识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  宣国良 《科学学研究》2007,25(1):147-151
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发现市场环境的动态性、企业所研发新产品的技术成熟度以及顾客的特性都会影响新产品开发的绩效。研究结果表明,并不是所有的顾客知识都能促进新产品开发(NPD),企业应该在不同的条件下选择恰当的顾客进行知识整合。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中小企业边际型和适应型渐进性创新的类型划分,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探讨了不同创新类型下技术属性对企业技术获取策略选择及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复杂性对企业在适应型创新模式下的外部技术获取策略具有显著影响;技术隐性则对企业内部技术获取策略影响较大。其次,边际型创新模式下的外部技术获取策略最有利于降低企业研发成本;而无论在何种创新模式下,内部技术获取策略都能比采用外部技术获取策略获得较高的财务绩效。  相似文献   

3.
吴伟伟  邓强  于渤 《科学学研究》2010,28(3):429-435
新产品开发作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从理论上分析了技术能力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以及技术管理的对技术能力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利用对151家企业调查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技术能力各要素均对新产品开发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其中人员能力影响最大,其次是组织能力,再次是信息能力,设备能力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同时发现技术管理对人员能力、设备能力、信息能力、组织能力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吴霞  杨建君  邓程  谷磊 《科学学研究》2023,(12):2226-2235
横向竞合是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获取异质性互补资源和实现技术协同攻关的重要途径。基于229家企业样本数据,检验了横向竞合与新产品开发优势双维度间关系,以及两种竞合模式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横向竞合对新产品创新性、新产品开发速度均具有正向影响。股权竞合模式强化了横向竞合对新产品创新性的正向影响但弱化了对新产品开发速度的正向影响,契约竞合模式则强化了横向竞合对新产品开发速度的正向影响但弱化了对新产品创新性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朝月  许治 《科研管理》2020,41(5):11-20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分析内部研发与外部技术获取之间关系是目前研究焦点所在,而结论却莫衷一是。文章从动态视角重新审视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广东省2010-2013年跨度为四年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内部研发和外部技术获取对企业专利申请和新产品产值的动态影响呈现差异性;第二,内部研发和外部技术获取之间并非简单的互补或者替代关系,对专利申请和新产品产值达到最优的时间不同;第三,内部研发与不同外部技术获取的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设计在技术创新中的角色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品设计在新产品开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关它的研究在国外已经十分成熟.以宁波设计密集型的厨电企业为例,从设计演化视角探讨企业新产品研发模式和设计、技术与市场的关系,结果发现三家企业的设计创新经历了设计差异化、设计是新产品开发子过程和设计主导三个阶段.设计差异化阶段是市场拉动的创新模式,市场需求知识是创新动力,设计嵌入在技术研发中;设计作为新产品开发子过程是技术推动的创新模式,技术是产品创新的动力,设计虽然没有摆脱对技术的依附性,但却成为新产品开发的独立阶段,市场从主导作用转向影响作用;设计主导阶段是产品设计驱动的创新模式,设计作为创新动力,地位等同于技术与市场,企业构建设计主导的技术创新网络,标志着企业创新模式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而且设计在新产品开发中形成了与技术和市场的互补.  相似文献   

7.
技术知识是我国企业在高不确定性环境下参与国际竞争的必备条件,也是企业通过不同战略导向获取新产品开发优势的关键保障。基于257份企业样本数据,检验了技术知识与新产品开发优势双维度间关系,以及企业两种不同战略导向选择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技术知识对新产品开发速度与新产品创新性均有正向作用;市场导向分别正向调节技术知识与新产品开发速度间、新产品创新性间关系,且对前者的正向调节强度更强;技术导向负向调节技术知识与新产品开发速度间关系,但正向调节技术知识与新产品创新性间关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注意力基础观,探讨高管团队注意力对企业技术获取模式的影响,并从企业产权性质和市场化进程两方面分组检验。通过手工收集高管团队注意力和技术获取模式的相关数据,研究发现:(1)高管团队配置在智能产品上的注意力越多,企业选择内部研发和技术购买的可能性越大,高管团队配置在智能生产上的注意力越多,企业选择技术购买和合作研发的可能性越大;(2)高管团队配置在智能产品上的注意力,对非国有企业和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选择内部研发模式的正向影响更强,对国有企业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选择技术购买模式的正向影响更强;(3)高管团队配置在智能生产上的注意力对选择技术购买模式的正向影响在国有企业中更明显,对选择合作研发模式的正向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基于注意力基础观,探讨高管团队注意力对企业技术获取模式的影响,并从企业产权性质和市场化进程两方面分组检验。通过手工收集高管团队注意力和技术获取模式的相关数据,研究发现:(1)高管团队配置在智能产品上的注意力越多,选择内部研发和技术购买的可能性越大;配置在智能生产上的注意力越多,选择技术购买和合作研发的可能性越大;(2)在非国有企业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高管团队智能产品注意力对企业选择内部研发模式的正向影响更强;在国有企业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高管团队智能产品注意力对企业选择技术购买模式的正向影响更强;(3)高管团队智能生产注意力对选择技术购买模式的正向影响在国有企业中更明显,对选择合作研发模式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薛君  刘伟  游静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5):261-265
文章提出企业内部信息系统集成的不同模式,其中项目管理、知识管理、项目环境对不同模式选择所造成的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项目管理有项目控制和项目协调两个维度,知识管理有知识共享与扩散、知识重用两个维度;项目环境有IT规划、管理基础和IT技术三个维度.路径分析结果表明,项目管理对因集成模式选择造成的管理风险有显著影响,而对技术风险无显著影响;知识管理对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均有影响显著;项目环境对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技术能力增长的企业技术获取模式研究/FO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来说,技术能力的提高主要是基于技术学习过程来实现,而技术获取方式要随之不断的与技术能力相匹配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技术获取模式按照企业研发力量的参与程度从低到高分为外部购买、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三种类型,技术能力按照演化维度可分为技术仿制、系统整合以及自主创新三个阶段。技术能力的三个阶段应依次分别以外部购买、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为主导进行技术获取,并随着技术能力的增长而动态演进。最后研究了宁波海天集团技术能力增长与技术获取模式的动态匹配。  相似文献   

12.
程华  赵祥 《科研管理》2008,29(2):37-43
政府科技资助的绩效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本文基于文献研究,建立影响企业R&D投入的实证模型,采用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数据,测度了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进一步,分别从企业规模、研发强度、资助强度等不同视角研究政府科技资助的激励效应,探索政府科技资助的激励机理,研究发现: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滞后一年的R&D投入有显著促进作用;企业规模越大,政府科技资助激励效果越好;政府科技资助强度越大,激励效果越好;企业研发强度影响政府科技资助激励企业R&D投入。  相似文献   

13.
市场化进程与上市公司R&D投资: 基于产权特征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颖  刘星 《科研管理》2010,31(4):81-90
摘要:基于市场化进程驱动企业R&D投资的理论阐释,本文实证考察了市场化程度对不同产权企业R&D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而言,市场化程度不仅与企业R&D投资强度正相关,而且市场化程度与行业竞争的共同作用对R&D投资的影响程度更为显著;(2)央企和民企的R&D投资对市场化程度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地方国资委所控企业的26倍和23倍,为地方企业集团公司的2倍和18倍;(3)与地方国资委直接控制的公司相比,相同的市场化程度对企业集团R&D投资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4)只有在市场化进程达到一定程度后,R&D投资的价值效应才可能因市场环境的实质性改善而逐步彰显;而地方政府基于短期利益的干预,很可能削弱了市场化进程对R&D投资价值的边际贡献。上述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完善企业R&D投资的市场驱动机制和产权约束条件提供了理论和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井建 《科研管理》2009,30(2):40-46
 R&;D绩效测度是企业R&;D管理与控制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在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企业R&;D绩效测度的功能。通过对Q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R&;D绩效测度案例的描述,详细分析了R&;D绩效测度方案的设计和方案实施的过程,构建适合企业特征的测度标准,其实践经验和结果表明,R&;D绩效测度能够发挥其功能作用机制,促进R&;D绩效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高长元  单子丹 《科学学研究》2010,28(7):1015-1021
从联盟参与成员间合作风险角度揭示联盟技术标准的形成动因,分析联合研发与管理、技术创新、标准确立的互动关系,给出高技术虚拟企业合作专利与知识产权的管理方法,规范研发核心主体、关联主体以及其他成员的成果占有与使用行为,通过建立联盟个体成员间动态奖惩机制和内部信任机制,综合衡量标准配置、执行过程中多主体协商的可信程度,为高技术虚拟企业技术标准的全面推广与优化提供可行的策略支持。研究表明,其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应用对联盟合作各方获取超额经济效益,群体综合竞争优势的提升,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俊 《科研管理》2011,32(9):157-164
本文运用R&D税收优惠的METC、B指数和R&D使用成本等三个指标测算了我国政府对企业R&D税收优惠强度,并与世界主要国家指标进行比较,发现我国R&D税收优惠强度居于中等水平。在以我国1995~2008年的28个制造业数据为样本的实证检验中,发现政府R&D税收优惠对企业R&D支出的激励效应是显著的,而且在高科技企业中激励效应更为明显。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我国政府应调整R&D资助方式,逐渐加大对企业R&D税收优惠的范围和幅度,不断降低政府直接资助的比重。  相似文献   

17.
王剑文  范莉莉  刘璐 《科研管理》2021,42(10):85-96
根据熊彼特关于"创新是‘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企业家对生产要素之新的整合’"这一经典定义,构建了创新绩效函数W_i=F_i(X_1,X_2,……X_n),其中(X_1,X_2,……X_n)为企业拥有的n个创新要素,W_i为创新绩效。本文研究(1)发现在创新绩效函数中,F_i为(X_1,X_2,……X_n)的整合方式,表示在企业各种创新要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只对这些要素进行不同整合就会为企业带来不同创新绩效,而技术创新模式正是对创新要素进行整合的方式,因此F_i即是技术创新模式。(2)提出如何选择企业最优技术创新模式的原理,即在企业(X_1,X_2,……X_n)不变条件下,能为企业带来最大创新绩效W~*的技术创新模式,就是该企业最优技术创新模式F~*_i。由于F~*_i具体关系式不易清晰界定,故本文将F~*_i的求解过程视为一个黑箱,对其进行了整体拟合。(3)根据最优创新模式选择原理,在建立并评价X、Y、Z、W、F_i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最优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模型。(4)收集川酒企业样本数据,实证分析川酒企业最优技术创新模式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7—2018年我国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上市公司专利合作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我国ICT产业合作创新网络的整体特征、演化路径及合作模式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我国ICT产业应对数字经济新阶段的挑战提供启示。研究表明:合作创新已成为我国ICT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但ICT产业合作创新网络整体仍较为稀疏;我国ICT产业合作创新网络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随着时间推移,参与合作主体的关系数量持续扩大、核心企业地位越加突出,且网络具有明显的区域集中特征,创新主体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从组织视角看,我国ICT产业合作创新模式选择与企业发展阶段、技术实力及其所在业务领域的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何瑞卿  黄瑞华  李研 《科研管理》2007,28(4):88-94,99
当前大部分关于合作研发中知识外溢的研究,都集中在从宏观层面讨论知识外溢对企业研发投资、合作收益性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而很少从企业层面分析知识外溢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本文阐述了合作研发中企业知识外溢的机制及其引起的知识产权风险,并从知识特性、合作主体特性以及合作联盟的特性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这种知识产权风险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