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灾难新闻是一门叙事的艺术,既要传达灾难信息,又要安抚人民、抚平创伤、安定社会。为了打破灾难新闻的常规写作模式,从语言和形式上给读者全新的感受,达到最佳传播效果,"陌生化"叙事手法在新闻文本中越来越常见。笔者从"解码延迟"叙事、镜头感叙事和意象的艺术化处理等方面来探讨灾难新闻的"陌生化"叙事技巧,同时指出在新闻文本中运用此叙事策略应避免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叙事聚焦理论成为叙事学倍受关注的议题,本文以叙事聚焦为切入点,基于《真正男子汉》两季度的不同叙事聚焦模式:限制性视角下的内聚焦叙事和外部视角下的外聚焦叙事,尝试为叙事聚焦的效果和意义做出新的解释,试图为军事类真人秀节目在叙事聚焦手法上提供些许借鉴价值。最后从传播心理学的视角,剖析何种军事类真人秀叙事特点最能满足观众的观看心理,进一步思考叙事聚焦理论在电视节目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叙事学的核心范畴叙事视角在新闻叙事研究中存在着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看法,本文梳理了国内关于新闻叙事视角的分类及其效果的不同观点,并进行了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强农村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的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保证。在2023年全国“两会”报道中,主流媒体在乡村振兴叙事方面通过个人化内聚焦视角与编辑式零聚焦视角相结合立体呈现乡村振兴故事;以多文本、碎片化、数据化的新闻叙事表达强化乡村振兴故事传播力;以开放性叙事建构场景化与沉浸化乡村振兴叙事生态,实现了展示乡村建设新貌、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凝聚乡村振兴共识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蔓延,对公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等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媒体对此高度重视,及时发布国际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新闻报道。在报道中,叙事是新闻的关键,叙事视角则是新闻叙述的立足点。本文从叙事视角在国际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的重要性出发,深入分析新华网相关新闻的叙事视角,从而更好地研究此类国际新闻中叙事视角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聚焦是叙事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将电视广告作为一个叙事交流机制来分析时,要通过对电视广告中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等几种叙述类型的解读,来研究广告中不同叙述的聚焦类型会对其促销和美学效果产生的意义。同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不同聚焦类型电视广告中的美学建构方法。  相似文献   

7.
当前数据新闻的研究维度从功能效果转向理性批判,对于数据新闻价值观念的探析成为现阶段相关研究的核心议题。从新闻建构论视角出发,技术因素的介入重构了数据新闻的生产常规和权力框架,并对传统的人文叙事原则产生了冲击。为避免陷入新的叙事危机,数据新闻需要重塑基于数据因果关系的叙事逻辑,构建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叙事语境。  相似文献   

8.
张超 《编辑之友》2016,(5):78-83
出镜报道作为一种“现场书写”的电视新闻文本,与其他新闻叙事文本最大的不同在于叙事者——出镜记者的外显.通过对叙事学相关研究的借鉴,出镜记者的叙事视角可分为全知视角、限知视角、复合视角.但是出镜记者的叙事视角并非完全由出镜记者个人主导,叙事视角表面上是“谁看”,深层次是“谁怎样看”,叙事视角的选择是社会语境、传者语境、新闻客体语境、受众接受语境综合考量的结果,叙事视角还影响出镜报道的表征真实、观众的解码立场和新闻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性取决于通过叙述建构的客观效果,不同叙事视角的设置和运用对增强新闻事件的客观效果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南方周末》"大学生救人溺水身亡"调查性报道为研究对象,浅谈调查性报道叙事视角的类型和特征。  相似文献   

10.
陈雷 《青年记者》2022,(4):93-94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中自媒体生产发布的短视频传播广泛,以碎片的形式拼凑完整的灾难景象.因其叙事主体从专业新闻生产的全知视角转为灾难经历者第一人称的内聚焦叙事,加之影像视听元素的放大效应,极易唤起观众的现场体验感并产生恐慌等负面情绪.专业新闻从业者在灾难短视频的影像叙事中要加强把关,对自媒体信息进行鉴别与释义,塑...  相似文献   

11.
顾军 《今传媒》2008,(1):67-68
新闻记者作为新闻叙事视角的选择者,他选用怎么样的视角进行叙事,不仅关系到新闻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外在形态,也涉及到建构新闻事实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几篇有影响的报道的分析,来阐述叙事视角在新闻写作中的一些应用,并揭示因视角运用不当产生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崔建乐 《新闻窗》2009,(1):38-39
电视作为一种以线性传播方式为手段的媒体,具有历时性的特点,电视新闻报道的传播形式是依照时间顺序对新闻事件逻辑要素进行重组,因此可以说电视是一种叙事媒体。由于事物的多元性和认识的有限性,视角的选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观察者的感知阈限、情感趋向和认识水平,由此而产生的叙事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在这个意义上,从叙事视角的角度对电视新闻进行考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论文对中西方传媒在报道灾害事件中的视角差异进行了研究。论文认为,中西灾害报道视角差异表现在:“政府视角”与“事件视角”、“聚焦”与“泛化”、“通俗化”与“陌生化”、“宏观”与“微观”等方面。而形成中西灾害报道视角差异的原因是不同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4.
媒介(报道主体)通过对信源、信息频率、新闻视角、新闻选题、新闻语境等限定,构成新闻报道的基本框架。新闻框架通过报道主体以不同视角来进行新闻选择和叙事, 使受众的知晓模式、认知情况等发生倾向认同或涵化效应, 从而影响舆论。本文试图通过新闻框架因素及其影响的效果分析,说明新闻框架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何雯青 《今传媒》2022,30(2):108-111
本文通过对国内首个数据新闻微信公众号——"网易数读"2015年至2020年、共119篇健康传播类报道进行内容和叙事分析,发现健康传播类数据新闻以政府或行业公开数据为基础,用零聚焦的视角进行非线性叙事,同时运用丰富的可视化形式,讲述多样化的主题。但其报道主题更多聚焦于日常科普和疾病议题,对医疗行业和政策类议题关注较少,且报道呈现形式可视化有余却互动性不足。  相似文献   

16.
陈卓 《新闻传播》2023,(16):24-26
元宇宙作为互联网全要素的未来融合形态,其虚拟空间与现实社会保持着高度互通互联,作为元宇宙发展的载体与业务形态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新闻领域引发了新闻生产的重大变革。新闻叙事是新闻生产的核心环节,元宇宙视域下虚拟现实技术对VR新闻叙事主体、叙事形式、叙事结构、叙事效果等产生了影响。VR新闻叙事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形成网状交互型叙事模式,以及演绎化的场景叙事逻辑。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法和新闻叙事学理论研究,对VR新闻叙事和其影响效果进行分析,更加深刻地了解VR新闻的叙事生产和掌握未来元宇宙视域下VR新闻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新闻领域的非虚构写作一般呈现为特稿形式,作者通过文学的写作手法和技巧进行叙事。《大兴安岭杀人事件》是一篇较有影响力的非虚构新闻作品,叙事功力是其取胜之道。本文从叙事者、叙事话语和叙事结构三个方面对文章进行分析,发现文章通过叙事聚焦和多元叙事充分展现细节并遵循新闻的真实性,作者通过情景事实、背景事实和图片的应用,向读者告知以事,用事实说话。通过对不同事件的复杂组合最终构成文本的事实建构,但其不足之处在于缺乏深度。  相似文献   

18.
人们都认为,新闻作为事实的报道和传播,借助的是叙事手段。任何信息都是事实的传播,对整个新闻事件,如果没有叙事就无法把信息传递给受众,所以叙事是构成新闻必不可少的体式。本文以"习近平访韩"事件为例,选取《纽约时报》、新华社和中新社的报道,从新闻叙事视角、新闻叙事顺序和新闻叙事表达,这三个方面比较中西新闻叙事方式的差异,以及探讨如何改进叙事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作为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业的创新,新闻游戏在叙事上的突破令人耳目一新。与传统的新闻叙事不同,新闻游戏的交互式叙事模式符合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征,为受众提供了全新的信息获取方式。本文以叙事学理论为依据,结合近年来制作精良的新闻游戏进行分析,认为新闻游戏的交互叙事具有叙事主体多元化、叙事语言真实性与虚拟性共存、叙事形式去文本化和叙事视角的限知性等特征,对其叙事特征的分析能够为新闻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民生新闻是以民众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乐等内容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平民视角、民生内容、百姓泠暖、人文叙事是其民生新闻报道的根本和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