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棉花生产科研现状、存在问题和待研究课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概括地介绍了新疆棉花的种植和生产情况,以及新疆棉花在全国的地位。分析了新疆棉区的优势、潜力和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全面介绍了目前新疆棉花科研现状和主要研究进展,阐明了尚待研究的几个重要课题以及新疆棉区迫切需要的单项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2.
王健 《华夏星火》2009,(11):41-43
根据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统计,2008年全国棉花实际产量800万吨左右,与上年持平,仍是丰产年。全年度棉花消费量900万吨左右,产需缺口100万吨左右。2009年我国棉花产量预计为700万吨,将比2008年减少100万吨,降幅达12.5%。然而,数据显示,我国2009年棉花的总消费量在900万吨左右,在不考虑经济形势好转刺激棉纺织品消费增加的条件下,我国新年度棉花的供需缺口将达200万吨。  相似文献   

3.
无土种棉花     
《中国科技信息》2003,(18):32-32
2003年9月上旬通过专家鉴定的河南省农科院的一项成果,终于破解了困惑我国棉花种植领域里半个世纪的难题。 由于棉花发芽出苗的特殊性,使棉花产量很难提高。棉花工厂化育苗无土移栽一直是科研和生产单位的目标。自上个世纪60年代  相似文献   

4.
宋海呈 《今日科苑》2007,(22):126-126
一、2007年度秋棉特点(一)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略有上升,本地棉花种植面积下降据国家统计局调查,预计2007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8221万亩,比上年增加108万  相似文献   

5.
棉花是河北省衡水市的优势经济作物,种植棉花是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因此,棉花病虫害的防治对提高棉花产量增加农民收入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疆阿瓦提县气象因素对棉花生长周期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气象因素对棉花生长周期的影响分析,得出棉花产量和气象因素的密切关系,以及灾害性天气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提出防御对策,从而为农民科学种植棉花,趋利避害,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全世界的种植面积约3330万公顷,在我国的种植面积也达到481万公顷。棉花的生产周期长,虫害损失大。据国际粮农组织估计,全世界棉花因害虫造成的产量损失达16%,每年造成60亿元以上的巨大经济损失。为了解决棉虫给棉花带来的严重危害问题,多年来主要依靠化学农药,每年全世界用于棉花治虫的农药费用约20亿美元,占世界农田农药费用的1/4。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增加劳动  相似文献   

8.
棉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作为世界产棉大国,我国常年植棉面积达500多万公顷,棉花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4。但是,棉花一生的病虫害达100多种,严重影响着棉花的丰收。同时,经常性的病虫害防治增加了农业成本、农民负担,污染了环境,农民农药中毒现象更是屡见不鲜。棉铃虫的寄主多达20多科200余种植物,是我国棉花生产的第一大害虫,主要蛀食蕾、花、铃和嫩叶,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棉区尤为严重。尽管目前转基因抗虫棉已经大面积推广,但棉花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仍然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灌溉水矿化度对玛纳斯流域棉花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理利用咸水资源对缓解干旱区绿洲农业用水矛盾有重要意义。本文于2010年和2011年在石河子大学节水灌溉试验站研究了矿化度为0.87、2、3、4、6、8g/L的咸水对土壤水盐动态和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咸水灌溉导致土壤剖面持续积盐,棉花叶面积指数减小,干物质积累减少、产量下降;灌溉水矿化度每提高1g/L,产量降低约391kg/hm2;土壤根系层(0~60cm)可溶性盐浓度每升高1g/L,产量降低约861kg/hm2。在灌溉水矿化度2g/L情况下,100cm土层盐分最大累积率2010年为113%,2011年为26%,呈下降趋势,棉花生长、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受影响较小,可作为该区咸水利用调控参考阈值,指导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世界上棉花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棉花科技与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30多年来.我国自主育成的棉花新品种不断更新和大面积推广,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棉花生产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主要棉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也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产业基础支持。  相似文献   

11.
数字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近日表示,中国2012年棉花种植面积可能将减少6.1%至509万公顷,因棉价下跌而打压农户种植意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推广及应用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棉花种植户(简称棉农)劳作效率、促进棉花提质增产与实现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方法】基于新疆684位棉农的调查数据,利用内生转换模型与分位数回归模型,探讨绿色防控技术采纳对新疆棉农的增收效应,及其在区域和收入水平方面的异质性。【结果】结果表明:①新疆绿色防控技术的采纳率普遍不高,近40%的棉农仍未采纳,南疆采纳率比北疆高出近5%;②获取途径感知、他人意愿感知、成本感知、技术培训感知与邻里效应均显著正向影响棉农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棉花种植规模显著负向影响棉农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③采纳组棉农年龄、兼业程度与文化水平可以显著正向影响其家庭收入,棉花种植规模、技术认知与邻里效应显著负向影响棉农家庭收入;④处理效应表明,未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的棉农若采纳了该技术,其家庭收入将显著提高9.1%;若已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的棉农放弃采纳该技术,其家庭收入将显著降低25.4%;且绿色防控技术的福利效应存在群组差异,南疆棉农采纳绿色防控技术所带来的增收效果明显高于北疆,高出15.49%;采纳绿色防控技术对高收入水平棉农家庭收入的增收效果更强,对中收入水平棉农家庭收入的增收效果最弱。【结论】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政府应分类施策,针对不同类型棉农制定绿色防控技术匹配方案,促进棉农持续使用绿色防控技术,加快构建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机制。  相似文献   

13.
棉花是我国的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同时也是重要的纺织工业的原料.因此,研究我国棉花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我国棉花的产量,为纺织工艺提高充足的原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棉花的播种前的准备工作,正式播种,棉花的苗期管理工作,棉花的蕾期管理工作,棉花的花铃期管理工作,棉花的吐絮期管理工作到病害防治以及棉花虫害防治,介绍棉花高产栽培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湖泊的利用     
我国是世界上湖泊最多的国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共有大、中、小天然湖泊2千多个,总面积达169,000多平方公里(折合25380万余亩),占全国16亿亩耕地面积的15.8%强,有很大的生产潜力。全国这样大的湖面,如能充分利用发展养殖业与种植业,不仅可以大量生产鱼虾、水生蔬菜、饲料、肥料、燃料和工业原料等,还可腾出大量耕地,增加粮食、棉花、油料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养殖傅统的国家,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目前全国淡水鱼产量历年来占总鱼产量的1/3-2/5,  相似文献   

15.
棉花过山车     
2008年度以来,棉花形势融入了全球大市,从2008年最低的时候一万多块钱到2010年最高的时候三万多块钱,这个波动的幅度非常大。2012年度中国棉花协会分析的棉花产量是728万吨,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是660万吨,发改委牵头部门会商认定的数据是720万吨。根据中国棉花协会的估计,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邹平县降水资料和棉花产量的分析,发现在棉花生长发育关键期(7-9月)降雨量是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的主要气象要素,并提出了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苏北星火带建设以来,灌云县科委围绕棉花资源的深度开发,采取切实措施,有效地推动了星火支柱产业培育工作的开展,在开展星火产业建设方面,主要抓了以下4个方面: 一、认清棉花优势,实施星火计划,培育有灌云特色的支柱产业灌云县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每年种植棉花都在2.7万公顷以上,年皮棉产量均近3500万公斤。1994年,棉花总产量居全国第十七位,1995年居全国第十位,单产名列全省前列,被确定为全省棉花高产示  相似文献   

18.
1999年起,国家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拓宽棉花流通渠道,放开棉花峰购价格。从此.我国的棉花流通体制开始进入市场化进程,在5年多的发展中,走过了加入WTO的谈判及入世后三年过渡期的历程。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棉花流通体制的特征,对当前棉花流通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9.
棉花生长发育、产量的高低以及品质的优劣与气候条件息息相关.当气候条件能充分满足棉花整个生育期正常生长和发育时,不仅可以满足其发育进程的需要,还可以获得较好的收成,并能提高棉花品质和等级;相反,当气候条件不利时,则会抑制棉花生长发育,使产量下降、品质降低.气候灾害一般可导致减产20%~30%,甚至更高.为此,要利用气候状况和指标综合分析棉花整个发育时段气候条件的优劣,以优避害,采取多元化、科学化等强有力预防措施,减轻危害,夺取棉花高产和优良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针对新疆棉区高纬度、高海拔条件下,无霜期短、有效积温不足、春秋两季气温波动大、水资源短缺、土壤次生盐渍化重、劳动力不足等不利因素,国家棉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新疆地方和兵团棉花科研团队,在国家连续三个五年科技计划、基金项目及新疆各类科技专项资助下,开展了“新疆棉花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的集成与应用”项目,充分发挥夏季光热资源丰富、灌溉可控和机械化程度高等优势,围绕棉花高产增效的重大技术难题,历经十五年持续攻关,实现植棉理论水平提升与技术跨越,全区皮棉亩产由1995年的83.9公斤提高到2013年的136.2公斤,当年较我国其它棉区高65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