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代码是能够替代有声语言、用于传递信息的一种符号系统,是社会环境中传达意义的不同方式,在人类交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本文从语言功能角度入手,尝试性地分析了社交代码的替代、替换和辅助语言等功能,揭示了其特有的语言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观是一种实践的语言观,是一种“言”与“行”辩证统一的语言观。这种语言观反对将语言作为一个抽象的符号王国来看待,主张语言是建立在整个人类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一种现实的交际活动。与“语言决定论”和“思维决定论”不同,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观认为:实践决定了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思维在实践的基础上相互依赖彼此制约,语言是人们借助于特定的意指符号系统进行社会交往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语言教学者对语言的认识直接决定了其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英语教学在我国属于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把语言看作是一套知识系统,即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体系,忽略了语言的工具性本质,在教学中只注重语言知识的讲授,忽略语言应用技能的训练,很大程度造成英语教学的“费时低效”.本文分析了语言的工具性本质,探讨了其对英语教学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评价方式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雀冯  雀寿 《文学教育(上)》2009,(19):122-123
在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的区别上,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观点是:非文学语言的特点是“真实、准确、规范、凝练”,文学语言的特点是“形象性、凝练性、情感性、音乐性”,另一种观点认为文学语言的特点是“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本色化”。也有研究者认为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是两套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新闻语言与诗艺语言最基本的差异在于它们属于不同的话语范畴。在各自的范畴领域内,各自既有自身不可僭越的游戏规则、表达方式,又承担各自不同的来自于受众的阅读期待的独特品质……前者的话语系统要求其语言以真实、准确、规范、凝练为特点;  相似文献   

5.
徐玉洁 《考试周刊》2009,(34):41-42
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发表问世百年间,围绕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这一话题,语言学家们有着不同的理解.尤其是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一直存在争论。本文试图证明,对于现代的任意语言符号而言,任意性与理据性是共存的,它们互相独立、互为表里。其中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根本属性。而理据性则是人类活动在不同层面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论“数学教学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数学化语言”的新概念,它不是数学语言,而是一种自然语言,是用于研究、学习数学的自然语言.其特点是较严谨,较简练,并夹有数学符号和变元符号.数学化语言和数学教学口语,构成了数学教学语言  相似文献   

7.
一、符号的概念 符号是人们为了表达或传递内心的感受、想法等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意象.符号作为一种被创造出来的客观物,可以以多种形式存在,如文字、语言、绘画、音乐等.而语言是所有符号中最复杂、也最伟大的一种形式.康德说过:"一切语言都是思想的标记,反之,思想标记的最优越的方式就是运用语言这种最广泛的标记工具来了解自己和别人."符号作为一个客观物,本身并没有什么含义,也不会表达什么含义,它只是激发起了人们心中的某些情感或理解.  相似文献   

8.
人类交际是由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构成。非语言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是与有声语言和书面文字相平行的一套符号系统,是不用语言的一种交际行为。语言学家L.Brosnahan(1963)曾说:“非语言交际在交际活动中扮演特殊的角色,它总是伴随语言交际产生并对其进行补充、加强、替代、缓冲或修补。”  相似文献   

9.
万中亚 《现代语文》2006,(10):18-20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笔者一直在思考有关审美语言(文学语言)的问题:什么是审美语言?审美语言与实用语言(科学语言、新闻语言、日常语言)是否象某些学者所讲的那样是两套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新闻语言与诗艺语言最基本的差异在于它们属于不同的话语范畴.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具体符号系统之外的社会的人赋予语言意义。这种意义远不止于语言符号本身所传达的意义,而更多的是”环境给予语言的意义”。非语言的因素在人的交际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很多语言中都存在各种与说话人的态度、看法等元语用意识有关的标记手段。这些标记手段对我们分析文章有很大的帮助。本文适用语用学方面的知识,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受认知水平的局限,不易理解和吸收抽象的语言符号。如何帮助幼儿在抽象的语言符号和语言内容之间建立一种易于理解、记忆和思维的联系?如何变抽象的、内化的语言内容为具体的、可视的形象?而"图标"正是介于具体感知和抽象符号之间的标志。图标(图示、标记),相对于大图片来说,小图标是一种凝练、抽象的记号,而相对于汉字,小图标又具有形象、会意的特质,可以作为媒介  相似文献   

12.
英语破折号“──”既是标点符号又是语言符号,它的作用在于:烘托人物特征;渲染气氛;助造意象;包容言语的某一部分或替代相应的关联符号等等。  相似文献   

13.
哲学语言是哲学思维的符号形式。哲学语言具有超验性、综合性、批判性、多元性和概念化等特点,它们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哲学语言的反思特性,哲学语言即“反思的语言”。对哲学语言的探讨是研究各种哲学思维模式和哲学发展脉络的重要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14.
艺术语言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艺术语言在语言编码中所利用的语法手段一旦不可能尽其意,艺术语言便借助于意象思维这一特殊的艺术思维方式,从而使得普通的语言符号上升为艺术语言的符号,“象”是艺术语言的符号媒介,是主体情意的寄托载体,是沟通物象世界与内心世界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视觉是思维的最基本工具,概念的形成始于对形状的知觉中。视知觉和心像是先民工具和符号的最初“设计图纸”。图画(文字)的创造和接受具有内在和外在的一致性及约定的自然性。语言的创造和接受缺少这种一致性和约定的自然性。手在实践中创造符号,而说话器官则是远远尾随实践进化而成。人类最初的图画和文字从形象性、全信息性和书写排列的偶然性来看是对客观的直接记录。最初的抽象符号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们都是不由纷说地独立记录对象。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从“汉语本身的文化属性”、“法律语言的法文化系统”以及剖析“礼”的词语意义的视角,讨论法律语言与法律文化的关系。“法律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无论从法律语言角度看,还是用法律文化的眼光观察、解释法律语词,法律语言都是整个法律文化的符号系统、信息系统,因此,我们不仅要解析它自身所有的文化意义,而且还需要解释它们在一定的文化观念影响、制约下,产生的意义体系。法律语言与法律文化关系的研究,既是一种途径也是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图像的关系问题,是文学理论所面对的一个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图像与语言在相互模仿过程中,不仅共生互补、并存互动,而且存在着非对等性、非对称性甚至相互抵牾的特质,由此带来“缝隙”.这种图文缝隙,首先缘于语言文本和图像文本原本分属于不同的艺术媒介和符号系统:前者联结的是时间叙事,后者联结的是空间叙事;前者属于推论性符号,后者属于表象性符号;前者是实指(强势)符号,后者是虚指(弱势)符号.除了“符号缝隙”外,还有因符号之间的模仿、转换、翻译、传运等行为而引起的“行为缝隙”,以及主体理解差异所带来的“接受缝隙”.然而,关注图文缝隙问题,并不意味着“语-图”之间互文性效果的抵消.事实上,“语-图”互文与图文缝隙只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它们共同构成了语言与图像关系中“和而不同”的艺术景观.  相似文献   

18.
杨旸 《文教资料》2011,(31):30-31
符号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遇到符号。本文介绍了符号的三种类型和它们的显著特征.回答了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按社会认知的需要,在具有不同规则的语言符号系统之间所作的信息传递过程,即语言符号的迁移过程。语言是交际的工具,翻译是语言交际的桥梁,翻译承载着不同语言符号信息的转换与替换。这种转换与替换体现在很多方面,如思维方式、文化意象、社会习俗、历史背景。翻译活动是将源语言迁移为目标语的过程。做好这种迁移,认知的需要就得到了满足,也就达到了翻译的目的。这里就思维方式的迁移作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郑晓春 《现代语文》2005,(10):50-50
语言之成为思想的直接现实,在于表达与接受双方在交际中能恰当地把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的“对立统一”变为“和谐统一”。表达者用语言符号表现现实生活,即变具体为抽象,隐含语言的背景,寄寓思想感情内涵;接受者把语言符号还原于现实生活,即变抽象为具体,再现语言的背景,体会思想感情信息。使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过程,就是进入人文言语网络的过程。“言语网络”冠以“人文”是因为使用语言的主体是人,人的语言、思想、思维、审美通过语言表情达意,构建了言语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