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敕勒歌”不是鲜卑族民歌⊙李敏“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读后使人如身临其境,北方草原苍茫辽阔的雄浑景色一览无余。然中学历史课本认为“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民歌,我以为这是错误的。据...  相似文献   

2.
×××同学问:《敕勒歌》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请你给我们作简要的介绍和分析。答:《敕勒歌》这首北朝民歌,是一首粗犷雄浑的草原赞歌。它歌咏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全诗从大处着墨,粗线条勾勒,把人们的视线引向一望无际、坦荡如砥的广阔原野上。“敕勒川,阴山下”,点明了大草原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站在敕勒川前,阴山脚下,纵目四望,天地相连,那广袤的天空像穹庐的圆顶似的笼罩在大地之上。“灭似穹庐,笼盖四野”,这  相似文献   

3.
敕勒川, 阴山下。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被电影《牧马人》选为主题歌,唱出了牧马人对草原的深深的爱,现在又被选为初中语文教材。学习这首草原之歌,  相似文献   

4.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乐府·杂歌谣辞》这首诗用简练的笔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而壮阔的草原放牧图。“敕勒”指北朝时居住在今西北和内蒙古南部的游牧民族;“川”,指河流也指平原;“阴山”是山脉名。寥寥几字便为人们勾画出了大草原的具体特点和轮廓,为下文的游牧生活展现了一个广阔的背景。“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讲的是在阴山脚下极目远眺,天地相连,高朗的蓝天像一个蒙古包一样笼罩着无边无际的草原。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牧民们把苍天比作大蒙古包,比…  相似文献   

5.
<正>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词解读这是北朝时期敕勒族的一首民歌。敕(chì)勒(lè)川,是敕勒族人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甘肃、内蒙古一带。阴山是山脉的名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北部,又叫大青山。穹(qióng)庐,是指游牧民族居住的帐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蒙古包。这首民  相似文献   

6.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亦到阴山敕勒川.”这是金人元遗山评品《敕勒歌》的一首绝句.确然,象《敕勒歌》这样天然雄浑之作,不说北朝民歌,就是在整个乐府歌谣中亦是绝无仅有的.诗中肯定了该歌的浑然天成,及其显示出的雄伟气魄,道出了这首歌谣的特质,这对于我们进行赏析无疑是一大启迪.  相似文献   

7.
《敕勒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少数民族的一首著名诗歌,我国初中一年级的语文、历史两科都将这首诗歌收入教材。但是关于这首诗歌出自那个民族,两科教材的说法却不一样。语文教材说:“这首诗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是南北朝时敕勒族的一首民歌。”而历史教材却说:“鲜卑族的《敕勒歌》优美和谐,广为流传。歌词是:“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注释中又说:“敕勒,北魏时北方的一个部落名称。”  相似文献   

8.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吟诵之余,人们不禁要问:《敕勒歌》诞生地,诗中极力赞美的敕勒川草原在什么地方?一种观点认为,敕勒川位于今山西北部,具体地点在今宁武,朔县一带。另一种观点认为,敕勒川位干今内蒙古阴山地区,具体地点或以为今呼和浩特附近的大黑河流域,或以为今包头附近昆独仑河流域。笔者认为这些观点都值得商榷。一、救勒川在大青山附近敕勒川处于阴山下,漠南漠北均有阴山。《周书·文帝纪》:“普四马莫部自阴山南徙,始居辽西。”是为漠北阴山,不过北魏史书凡涉…  相似文献   

9.
1994年12月号《诗刊》,载有叶舟的《大敦煌》。《大敦煌》里有一首《阴山下》,全诗30行。见诗题就想读一读此诗,因为马上想起了南北朝乐府名篇《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相似文献   

10.
初语一册第39课选录了三首诗歇,第一首为《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其中的‘野’字读音为ya.为什么不读yě呢? 其一,古汉语的语音与当时王朝的京城所在地的语音是一致的。敕勒歌是北朝民  相似文献   

11.
正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谁在天边歌唱草原,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扬鞭策马,像风一样在草原上驰骋,任深深浅浅的绿,满满地装进自己的眼睛,是怎样的一种欣喜?还有那颇具神秘色彩的马头琴,琴声响起,幽怨旷远,如歌如诉。  相似文献   

12.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脍炙人口的《敕勒歌》一直被大家认为是鲜卑族民歌,许多大中学教材也不例外。揆之史实,有重新探讨的必要。有关《敕勒歌》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李百药所撰《北齐书》。《北齐书》卷二《神武纪下》云:‘武定四年,即公546年,十一月……西魏言神武(高欢)中弩,神武闻之,乃勉坐见诸贵,使斛律金敕勒歌,神武自和之,哀感流涕。’同书卷一《神武纪上》又云:‘齐高祖神武皇帝,姓高名  相似文献   

13.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南北朝乐府诗可谓家喻户晓,几乎每个学生都会背。老师在讲解这首诗的时候,也总是抓住孩子们不明白的地方,讲“敕勒川”,讲“穹庐”,讲“风吹草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古代诗歌就是其中之一。然而,由于年代的久远,有的字音字义与现代汉语相比,已发生了变化。故在教学中要认真予以辨析,以避免古音今读,古义今用。如:南北朝时有首描写北方草原风光和北方民族生活的优美诗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字,在古汉语中作“看见”讲。但由于当时没有“现”字,便用“见”代替,应读作“xi澑n”,即“出现、现出”的意思。在本诗中若把“见”读作“j…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都学过很多古典诗词,可你们是否注意到其中有不少是描写自然景观和地理现象的?本文特地从地理学角度对这些诗词进行剖析,以达到利用地理知识来加深理解诗词内容、从诗词中来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也算是一种“文科综合”吧。 【例诗】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田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现象分析】“敕勒川,阴山下”,是说敕勒人活动的大平川在阴山脚下,点明敕勒川的地理位置。“川”是两山之间的平坦土地,北方人都习惯上将“川”与“山”相对,我们通常也说“一马平川”,它泛指平原。“阴山”即大青山,在今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北部。 “天似穹庐,笼盖田野”,指天空像一个又高又大的圆顶毡帐,笼罩着敕勒川的整个原野,极言敕勒川的  相似文献   

16.
《敕勒歌》是一首颇富民族特色的北朝乐府民歌,千百年来,流传久远,脍炙人口。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优美独特的艺术特色和风格,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美好的自然风光和风俗人情,是一首歌唱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牧歌。《敕勒歌》全诗共七句,从头至尾没有一句不在写景绘物:平川、阴山、苍天、阔野、穹庐、微  相似文献   

17.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乐府诗集》把这首民歌归入《杂歌谣辞》一类。《乐府诗集》引《乐府广题》说:“北齐神武(高欢)攻周玉壁(玉壁地名,在今山西省稷县西南),士卒死者十四五,神武恚愤(怨恨愤怒。恚音hui)疾发。周王下令曰:‘高欢鼠子,亲犯玉壁,剑笔一发,元凶自毙。’神武闻之,勉坐以安士众,悉引诸贵,使斛律金唱敕勒(歌),神武自和之。其歌本为鲜卑语,易为齐语,故其句长短不齐。”当时在两军对垒时,唱《敕勒歌》可以激励士气,可见其旋律非常激越,情调非常高昂。  相似文献   

18.
电视连续剧《大汉天子》第二部第三集中有这样一段戏:一天晚上,成群结队的匈奴人在草原上载歌载舞,唱道:“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编导者想用这首歌来表现匈奴人的草原生活,但无意中却把这首歌诞生的时间提前了五百年。  相似文献   

19.
《敕勒歌》是一首描写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民歌。诗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诗中有画是其一,寓情于景是其二.陪深语浅是其三。  相似文献   

20.
一、敕勒①歌北朝民歌牧勒川②,阴山③下。天似穹庐④,笼盖四野⑤。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⑥牛羊。〔注解〕①敕(chì)勒: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又叫铁勒、高车。《北史》载:“其人好长歌”。《敕勒歌》选自宋朝郭茂倩(piàn)编的《乐府诗集·杂歌谣辞》,它是公元五四六年北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