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风》2017,(14)
通过分析锂离子电池组合拓扑结构的可靠性,为电池组成组设计和方案论证提供参考;性能良好的热控设计是电池长时间可靠工作的重要保证,电池组成组设计中需对电池热特性进行试验和分析,选择适用的热控设计方式;根据锂离子电池应用经验,介绍了提高电池一致性一些常用措施,实现电池成组后整体性能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2.
锂离子电池组各单体电池之间存在着内阻、容量以及自放电率等的差异。在使用中由于电池组的多次充放电循环这种差异将更加明显。为了消弱电池组各单体电池的不均衡现象,提高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和效率,本文设计了一种电池组的自动均衡控制系统,经试验验证,该系统可以使电池组充电后各单体电池最大压差控制在30mv以内,极大地提高了电池组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工作状态下的电动汽车中成组电池的单体电池检测进行探究,对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结构以及电动汽车电池组的电气性能要求、电池组中单体电池检测的特性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1,(14)
目前商用微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广泛应用在测绘、农业、安防、物流等领域,这类无人机主要采用锂电池作为动力,其电池系统由多片电池串并联构成。由于电池系统内单体电池间连接固定,且无电池冗余备份机制,单体电池的不一致性会影响电池系统整体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为此,设计了基于通用锂电池的电池矩阵及管理系统。系统根据无人机实时动力需求,基于电池状态参数筛选电池组性能一致性,通过电池矩阵路径动态构建串并联电池组。实验验证,电池矩阵及管理系统通过筛选电池特征参数,构建一致性电池组并提供冗余电能供给,有效改善电池系统工作可靠性。该电池矩阵系统为无人机电池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5.
电池组热管理系统是保障锂离子电池组高效、安全运转的关键,伴随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以及其他电力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展,锂离子电池组的散热问题逐渐凸显,因此文章针对影响锂离子电池组性能的关键方面——散热冷却技术进行系统化分析,介绍了传统冷却技术结构研究与改进以及最新冷却技术等。  相似文献   

6.
以三层拟树状式系统拓扑结构为框架,电池主控单元、检测单元以及电池检测模块之间通过高速CAN进行互联完成实时数据的传输与控制,进而对动力电池组进行安全监控及有效管理。本文以BMS设计为核心,着重介绍了BMS各模块功能分析,以及BMS高压上下电策略设计。  相似文献   

7.
在ZF6-252 GIS用新型4000A共箱母线新产品试制的过程中,通过对温升试验结果的分析,结合参考文献中介绍的知识及以往的设计经验,对共箱母线导电回路的组成零部件,进行了一些改进。这些改进以降低导体和电接触位置的电阻为侧重点,并且改进的效果得到试验的验证,简要的说明了设计结构与产品回路电阻以及温升之间的一些关系。  相似文献   

8.
锂电池具有无记忆效应、比能量高、循环使用次数高、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是电动摩托车、轻型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等应用领域的首选电池类型。然而,由于生产工艺、材质等的细微差异、不同生产批次等原因,单体电池的电气性能发生差异是必然结果。这些差异在多节电池串联的应用场合不仅会使串联电池组的容量变小,甚至还可能造成严重的过充电、过放电等安全隐患,严重失衡时可能会造成单体电池内部出现热点,这是非常危险的。其次,串联电池的失衡会大大缩短单次充电后的使用时间,以三节串联的失衡电池组为例,假定充电时A电池剩余80%容量,B电池剩余40%容量,C电池剩余60%容量;当A电池充满100%时,B电池容量刚提升到60%,C电池容量为80%,此时停止充电将造成B电池和C电池尚未充满电的现象;反之,该串联电池组用于放电操作时,由于下限电压保护的钳制,当B电池放电至0%容量时,A电池尚存有40%容量,C电池存有20%容量,出现电池A和电池尚未放完电现象,大大降低了串联电池组的能量利用率。由此可见,凡使用串联形式的锂动力电池(或任何其它类型电池)、以及大容量超级电容为动力或辅助动力的场合,在电能的补充或电能释放过程中,对串联储能组件中的任一单体储能器件实行独立均衡控制是极其必要的,也是纯电动力及混合动力汽车应用领域必须解决的主要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9.
电动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新时期我国加大了对于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力度,并逐步构建起了完善的产业链,为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动力电池组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核心,其通过存储电能并依靠计算机进行电能输出来驱动电动汽车运动。动力电池组的造价高昂,由于单块电池存储能力有限,动力电池组主要是以块电池组合而成。单块电池受制造工艺的限制在动力电池组充放电的过程中单块电池间的SOC会产生不均衡现象,从而影响动力电池组的充电效果和使用寿命。在分析动力电池组充放电特性的基础上就动力电池组的充放电动态均衡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0.
矿用移动救生舱将成为我国煤矿井下矿工的一种重要逃生装备[1],通过对隔爆箱、电池组、管理系统等方面研究,设计一种可满足救生舱使用要求的电源系统。文中对系统的原理、结构进行了介绍,并进行了相关测试。  相似文献   

11.
小型二冲程发动机,因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效率高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农用机械设备中,尤其是割草机、链锯等产品。本文以链锯用小型二冲程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涡流测功机对其进行性能测试,分析测试其正常工作时的动力性能参数。基于三维稳态热分析模型,采用简化的边界条件,对链锯用小型二冲程发动机缸体进行稳态热分析,运用热-结构顺序耦合分析缸体热应力。揭示其正常工作工况下温度场的分布情况,深入分析了缸体热应力分布情况及热变形趋势。试验分析数据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可行性及正确性。本文研究内容为农用小型二冲程发动机设计提供试验指导,为小型二冲程发动机创新设计及热分析提供理论经验。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用STM32单片机为主控芯片,实现船用电池组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给出了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方案。该控制系统以逆变器和均衡电路为核心,实现正弦交流电输出,延长电池组的供电时间和电池的寿命。  相似文献   

13.
张科  张义军 《科教文汇》2013,(10):87-87,89
介绍了一种用STM32单片机为主控芯片,实现船用电池组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给出了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方案。该控制系统以逆变器和均衡电路为核心,实现正弦交流电输出,延长电池组的供电时间和电池的寿命。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光伏电池阵列和逆变器之间的连线繁多、电池阵列和逆变器之间没有很高程度的保护这一现状,进行了光伏汇流箱的设计。在光伏汇流箱的硬件设计中主电路以ATmega16单片机为控制中枢,由电流电压检测电路、CAN总线通讯电路及控制LCD显示、键盘等电路的控制芯片组成,实现了单片机对太阳能电板的电压、电流及环境温度的采集。此外,进行了对光伏汇流箱通讯协议的制定及防雷设计。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5,(19)
储能电池管理系统(BMS)主要应用于微电网或者可再生能源发电中削峰填谷的储能系统,对储能电池起到监控和管理作用,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储能系统的稳定性。文章根据储能电池的特点,设计了基于STM32F103的储能BMS。设计的储能BMS具有测量电池电压、电流和温度的功能,可以根据设置参数对单体电池进行充放电均衡。将设计的储能BMS应用于铅酸电池组,实验结果表明测量数据准确,均衡控制稳定,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用来驱动雪佛兰Volt的电池重约180千克,长度差不多有18米。这个价值超过1万美元的T型巨无霸实际上是由300块3伏特的锂离子电池组成的,这些小锂离子电池每3个一组绑在一起,分成不同的序列,然后用精巧的液冷系统进行冷却以防止过热。电池组内部的电脑监视系统随时监控着这些小电池组,协调它们的工作,平衡输出电压,寻找每个电池组可能发生的失效、  相似文献   

17.
张权 《今日科苑》2009,(14):65-66
蓄电池组有区别于单体电池的额外特性,基于目前电池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单体之间的性能差异在其整个生命周期里客观存在,要想避免单体由于过充、过放导致提前失效,使电池组的功能和性能指标达到或者接近单体的平均水平,对蓄电池组充放电实现科学管理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张权 《金秋科苑》2009,(14):65-66
蓄电池组有区别于单体电池的额外特性,基于目前电池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单体之间的性能差异在其整个生命周期里客观存在,要想避免单体由于过充、过放导致提前失效,使电池组的功能和性能指标达到或者接近单体的平均水平,对蓄电池组充放电实现科学管理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采用在线监测的方式,对整个电池组中每块电池的相关参数进行测量,再将测量数据传送给客户端,从而实现对整个电池组的相关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现与2.75MW双馈风力发电机组(GE PowerWater公司产品)配套运行的功能,既完成机组发出电能经6kV升压并网的任务,又满足为机组取得0.69kV励磁电压的要求,需设计一种不同于常规风电场0.69kV/35kV双绕组箱变的变压器。本技术从箱式变压器型式选择,箱变各侧开关柜类型,设备绝缘、耐压、温升的高海拔修正,箱变保护/监控、通讯功能的配置,箱变结构等方面论述了容量3380kVA的0.69kV/6kV/35kV三绕组箱式变压器的设计选型及其与高海拔风电场的适应性。按照此设计选型思路制造出的箱变完全适用于2.75MW级双馈风力发电机组运行,且高海拔适应性强,运行可靠,可为国内风电场35kV三绕组箱式变压器的设计制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