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喜才 《教育革新》2010,(10):20-21
价值观的培养是中学政治课(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贯彻始终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材一开始便溶人了有关生命意义与价值观的教学内容.初一思想品德课教材设专章内容进行生命价值的教育,初、高中政治课教材始终贯穿着价值观教育这条主线。《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都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2.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为核心的一门综合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从课程性质角度来看,它所体现出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要求表述,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中,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主要是依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来完成的。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即“两课”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建国以后,我国高校在“两课”课程设置上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如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育人,保证了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各级教育部门和各高校都比较重视,能有比较统一的规划;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能紧密结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但也有不少教训应当吸取,一是有些时候“理论联…  相似文献   

4.
詹立信 《教育》2014,(9):39-40
正思想品德课是基础学科之一,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让学生从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获得教益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务。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和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理解,认为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设计教学流程,让学生的思想受到感悟,灵魂得到升华,是一项重要的举措。也可把它归结为思品生活化,生活思品化。以下主要探讨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教育的教学策略。理论支持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是陶  相似文献   

5.
倪艳秋 《考试周刊》2012,(54):127-127
思想品德对多数学生而言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如何增强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兴趣,使思想品德课变为学生喜欢的课程?在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沿用了多年的教学大纲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国家课程标准被推到前台。课程标准作为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阶段教育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成为当前一线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思考的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对思想品德教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要求各级学校都要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思想,对现行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这是贯彻教育体制改革决定的一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并强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教育即生活。"可见,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思想品德课教学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挖掘生活,特别要密切联系学  相似文献   

8.
学习和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这门新课从内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或社会课,因此,要完成它的教学任务必须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切切实实实施这个标准。现就笔者在参与研制课程标准过程中对这门课程的认识,谈点学习和实施《课程标准》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梁战友 《甘肃教育》2009,(17):37-37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标准,怎样落实《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精神,笔者认为,首先必须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确立与新课标相适应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发展出来的。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首要任务。教学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就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就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以及思想品德的培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助于大学生高尚道德的塑造,还有助于大学生良好社会公德的形成。因而,目前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问题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创新与发展。笔者通过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作用与现存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创新与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课是兼具理论与实践的教育课程,坚持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要求,也是课程改革创新关键举措,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认同,提升学生实际获得感,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时代感,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实现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要坚守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重视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融合思想政治课两个课堂。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这句话告诉我们,亲身体验、参与其中,最有助于一个人对知识的理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通过创设与初中学生生活相关的场景或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不仅能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  相似文献   

13.
要掌握好《课程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一、制定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背景1.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制定了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我国现在有近13亿人口,人力资源充沛,而人才资源却短缺,再加上过去的应试教育,使得创新型的人才更加短缺,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制定了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准。  相似文献   

14.
侯家军 《考试周刊》2010,(41):183-184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本次课程改革同以往相比,在如何看待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课程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转变。《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即教育”,主张“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2011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根本性质进行明确: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综合性课程。新课程标准突出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这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80年前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传达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理念。《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于2002年4月颁布,这是一门有历史、地理、社会、思想品德等多学科整合而成的全新的综合性的公民教育课程。重新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对于审视本课程所表达的教育观念和在国民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开发小学校本课程以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综合实践课”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培育一批有典型教育作用的实践基地,实现开放式的教学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章青 《文教资料》2013,(22):122-123
2011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文对该课程标准与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进行了细致比较,从中探寻变化背后的深层原因,从而帮助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并提出在思想品德课程中促进生命教育实施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以人为本,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使这四项教育既呈现独立的教育内容要求,又相互渗透;而且,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把道德素质、法律意识和爱国情感,统统落实到心理层面,使之内化为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是初中思品课教学的应有之义.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有机地融入了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对教育的内容、目标和手段途径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韩利权 《考试周刊》2012,(50):130-131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思想品德课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就新课程下如何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谈谈认识和体会。1.把握新课程标准.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教学新“课程标准”首次打破了学科知识体系和对具体年级的教学内容要求,以学生为本,有机地整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相关教学内容,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材的体例和内容的呈现形式多姿多彩,而教材已转变为仅仅是一种学习课程标准的参考资料和一种课程资源。为此。教师备课必须先备课程标准,这样才能了解并把握课程的总体要求,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2.走进生活。引领学习,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事实如此,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完善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薛俊峰 《考试周刊》2014,(63):126-126
<正>小学教育是一个人的启蒙教育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育阶段。小学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融情感性与教育性于一体的课程,在小学教育中旨在培养小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与道德观。重视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深入理解道德认识,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本文就情感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中的应用方式作阐述,希望能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一定启示。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情感教学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