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访杨曾宝的计划早在去年10月就已形成,作为能参加正常人比赛的聋人选手,他一系列优异的表现我们不能视而不见。然而,由于要备战墨尔本聋人运动会,杨曾宝将日常作息全部调整为"墨尔本时间",备战成为压倒一切的工作,采访只得搁浅。进入2005年,在每一天冲斥着寒冷、喧闹、各色新闻不绝于耳之时,墨尔本传来了杨曾宝夺得第20届聋人奥运会网球男单铜牌的消息。除了那些极度热爱网球的"疯子",我想像不出还有谁能在我说出他的名字之后,在脑海里搜索半于聋奥会的记忆,可能大多数人都未  相似文献   

2.
崔伟 《网球天地》2011,(12):86-88
早就听说杨曾宝是位网球高手,在刚刚结束的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他以不败的战绩获得网球男子单打、双打和团体比赛的三枚金牌。10月底的一天,我们相约在北体大见面,健康、阳光是他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如粜小是面对面的交流,你很难发现他的听力存在障碍。即使带着助听器,杨曾宝在我提问时也要看我的口型,我的发音越标准,他理解起来越容易。  相似文献   

3.
邱友益  杨曾宝 《网球》2012,(2):114-115
世界排名第四,这是李娜在职业网坛达到的高度。也是杨曾宝在世界聋人赛场创造的奇迹。1岁时被诊断为双耳听力重度神经性耳聋,10岁开始接受专业网球训练,17岁时在聋人奥运会上为中国获得铜牌,网球成为杨曾宝人生路上的最好注脚。  相似文献   

4.
《当代体育》2005,(3):83-83
采访杨曾宝的计划早在去年10月就已形成,作为能参加正常人比赛的聋人选手,他一系列优异的表现我们不能视而不见。然而,由于要备战墨尔本聋人运动会,杨曾宝将日常作息全部调整为“墨尔本时间”,备战成为压倒一切的工作,采访只得搁浅。进入2005年,在每一天冲斥着寒冷、喧闹、各色新闻不绝于耳之时,墨尔本传来了杨曾宝夺得第20届聋人奥运会网球男单铜牌的消息。  相似文献   

5.
杨曾宝,我的一个普通的采访对象,一个2岁时因为药物过敏而失去听力的15岁男孩,一个初次踏上世界聋人网球公开赛决赛场地的亚洲人,一个90分贝以上方可勉强听到声音的失聪者,2001年全国青少年14岁组排名赛第一,一个凭借毅力和感情在打网球的男孩……  相似文献   

6.
读来编往     
《网球天地》编辑同志们好: 两年前,我认识了《网球天地》。当时以休伊特美网夺冠为封面的《网球天地》在杂志堆里分外抢眼,我当即掏出不多的生活费占有了这本杂志。虽然接下来几天我的晚饭“惨不忍睹”,但我找到了精  相似文献   

7.
任科 《网球》2013,(7):85-85
十年,一个台阶;十年,一个步伐;十年,一个征程;十年,一个梦想。网球运动陪伴了我十年,《网球》杂志伴随了我十年。对于接近而立之年的我,十年网球对于漫漫人生或许只是开始。网球现在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第一次接触网球运动,先要从《网球》杂志说起。2003年我顺利考入了体育界的最高学府——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入学的第一天我从学校的报刊亭买了一本《网球》杂志,当时的这期刊物封面是瑞士球王费德勒,纪念费德勒首次夺取温网冠军,初次品尝到了大满贯的滋味。也正是这期《网球》杂志让我从内心深处迸发出  相似文献   

8.
文俪原 《网球》2013,(7):79-79
《网球》杂志十年了,编辑们的约稿让我开始回忆,许多相关的片段从脑海的一角源源不断地在我眼前展现。2000年,央视体育频道组织拍摄30集网球教学片,我在其中做动作示范。随着光盘和视频的流传,全国各地有不少网球爱好者慢慢熟悉我的打球动作。2003年《网球》杂志创刊初期,我经常为杂志网球教学文章所需的配图做示范。再到后来,偶尔也会连图  相似文献   

9.
从网球出发     
廖望 《网球》2013,(8):99-99
当2003年《网球》杂志的工作人员第一次来到我位于深圳市体育馆底商的店里时,我的大生体育店的生意正逐步摆脱初创时的青黄不接,开始变得红火。我打了多年的网球,对网球的方方面面还是比较了解的,所以当我看到《网球》杂志时,就觉得这是一本很好的杂志,无论文字、图片还是编排,都是花了心思的。此前我就一直在琢磨怎样才能把大生体育的销量和美誉度更快的打出去,正好这时《网球》杂志的工作人员跟我介绍说推出了杂志的包销业务,也就是说每月包销一定数量的杂志,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广告,我  相似文献   

10.
汪涛 《网球》2013,(7):72-73
1"我对《网球》杂志是蛮有感情的,创刊号当时就是我自己买的。"陈君乐说留给他印象最深的一期杂志就是2003年7月的创刊号,"我还记得封面人物是费雷罗,‘红尘滚滚’的标题。"2004年在仙霞网球中心举行的喜力公开赛是陈君乐第一次现场报道网球赛事,他在赛场看到《网球》杂志的专卖铺里有一些过刊正在打折销售,其中就有那本创刊号,他立马买了下来,随后又挑了很多本沉甸甸地背回了家。"十年以来,在各家平面体育媒体中,《网球》一直都是我心中最认  相似文献   

11.
汪涛 《网球》2013,(7):86-87
1在上海业余网球界提到李耀,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上海网球123推广管理公司总经理,他10年前就介入网球行业,而与《网球》杂志的缘分同样可以追溯到那个年代。"我跟欧阳旭《网球》杂志投资人之一)和吴昊是在2002年认识的,头一次见面我们就在张江打了一场网球,当时王越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我个人觉得《网球天地》的国内版应该压缩一下,转向加大对国际网坛的报道,毕竟在那里要星光灿烂得多。至于国内赛事,点到即可,用不着那么多版面。而且我觉得《网球天地》杂志的定位应该以传播网球新闻、趣事为手段,以有国际性的球员或赛事,吸引国人对网球的关注,积极推广全民网球事业。最后祝《网球天地》在新的一年中迈向新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来信选登     
《网球》2007,(2)
犹豫中买下了1月份的《网球》,茫然地一页页翻过,一张张陌生的业余网球爱好者的面孔如过眼烟云在我眼前闪过。我知道12月的网坛偃旗息鼓,这对球迷来说无疑是一段非常黑暗,空虚的日子。难道这期《网球》真会让人失望?正当我为自己那  相似文献   

14.
吴雅南 《网球》2013,(7):71-71
《网球》杂志已经十年了,从无到有再到今天的成功。作为忠实的读者,我要送上真挚的祝福:亲爱的《网球》杂志,10周岁生日快乐!2004年,当时我还是一名大学生,在大学校园的书报亭前,我犹犹豫豫了半天,最终还是咬牙花20元"大价钱"购买了第一本《网球》杂志,这个景象至今记忆犹新。十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我早就有了回忆十年或者更长时间前发生的事情的  相似文献   

15.
十年一瞬     
慕容子归 《网球》2013,(7):64-64
《网球》杂志十年,我也伴随《网球》杂志度过了十个春夏秋冬。从2003年创刊开始,作为广告代理公司,我们就与《网球》杂志合作,我负责杂志的广告运营工作,之所以选择与这本杂志合作,一是因为网球这项运动的独特性,有文化,有气质,有前景,和我们很多已经有的客户很契合;另一方面也看中了《网球》杂志这个团队,项目再好,也需要有人去操作,如果操作不好,一切都会是浮云,而我们当时就非常信任这个团  相似文献   

16.
汪涛 《网球》2013,(8):114-115
两年前,拿到《网球》100期的时候,还是学生的我特别羡慕编辑们能在杂志上讲述自己与《网球》的点滴往事,总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够在上面占据那么一页纸,说说曾经的那些故事。两年后,《网球》十周年,刚刚入职两个月的我,真的获得在键盘前敲下这篇纪念文章的机会。梳理往事并没有耗费太多时间,因为所有的记忆都异常明晰,仿佛如昨。迄今为止的网球生涯中,几乎每个阶段都有《网球》相伴。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我从2003年开始接  相似文献   

17.
汪涛 《网球》2013,(8):104-105
在上海市中山南路28号久事大厦17层的办公室里,杨亦斌翻看着记者带来的《网球》2011年11月刊,两年前的上海大师赛期间,上海大师赛赛事联合总监杨亦斌和吕华勇在劳力士的现场接受了《网球》杂志的采访。"我们在2000年喜力公开赛的时候就开始合作了,那个时候我就接受过你们的采访,我还记得杂志曾经有一位叫吕博的记者。""吕博"其实这是《网球》前编辑部主任胡楠众多笔名中的一个。"那个时候的杂志是《网球生活》,算是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网球天地》编辑部:你们好!作为一名网球爱好者,除了忙里偷闲与好友挥拍,看《网球天地》也成了一种享受。每次拿到新杂志都爱不释手,巨幅球星照片更使我的房间增添了几分网球气息。喜欢网球应该是不分工作的,我虽然从大学走出来,分到边防部队,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团里居然有  相似文献   

19.
肯尼士球迷论坛我是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我认为《网球天地》是一本办得很出色的刊物。主要体现在专业与业余的“度”上把握得恰到好处,无论是专业球员或业余爱好者都能在《网球天地》上找到适合自己的文章。我希望贵刊实现月刊出版,以弥补时效性之不足。衷心希望《网球...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     
《网球天地》2011,(4):12-12
不止是天津网球的骄傲 我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在天津体育系统工作了二十多年。但是在看到这期《网球天地》前,我对天津网球可谓一无所知。并不是因为我不喜好网球,事实上自从雅典神话后,我几乎逢电视转播一场不落,自己也坚持每周打两次以上的网球,天津网球的一众名将如孙鹏、彭帅、张帅等等,我一直对他们保持关注。但说真的,无论是天津体育系统、当地的媒体还是普通体育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