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1995年全国技巧锦标赛男双项目的统计与评价为基础,分析了我国男双项目连续7年在世界技巧大赛中届届有金牌的主要原因,以此揭示出我国男双项目取胜的规律。同时对我国男双项目在第12届世界技巧锦标赛上取胜的可能性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前言 福建技巧队素以男双项目见长,自1988年夺取世界冠军到1994年,已是重大世界技巧比赛男双项目的“七连冠”共获17枚金牌。今年(1995年)的全国技巧锦标赛,福建二队男双李仁杰和宋敏以精湛的技艺和高超的难度,包揽了该项目的三枚金牌。那么,他们能否在将来的世界大赛上立稳脚跟,继续保持我国男双的优势,实现福建男双在重大世界比赛的“八连冠”九连冠乃是“十连冠”呢?本文将就此问题对一队和二队的一些情况和比赛表现进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技巧男子双人项目的迅速发展,我国男双要在世界上战胜对手,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动作和抛接的技术及新的编排组合,因此我国男双项目的改革就成了当务之急。二、研究方法: 本文是根据近几年来的国际国内的技巧比赛资料及录相,通过调查访问,笔者亲身训练实践和体会,重点以中苏男双实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技巧男双项目,自1980~1994年参加世界技巧大赛全能成绩入手,分析了取胜规律有三,其一,科学的难度超前设计与发展是取胜的关键;其二,优秀后备力量的梯队建立和高水平上的队伍交替是保持长盛不衰的基础;其三,教练员素质与事业心的高度统一是取胜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文章统计分析了近几年来的全国技巧比赛。女双、男双、混双项目专项动作的选编情况,指出了目前双人项目专项动作的选择,其难度较大,但动作类型单一,女双、混双的动作有向男双方向发展的趋势,三个项目的主要难度动作趋于雷同,同时提出了选编专项动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一、概况 2009年7月19—22日在台湾高雄举行的第八届世界运动会技巧项目的比赛中,我技巧男四组不畏强手,沉着应战,表现出极强的斗志和信心,以超群的表现和非凡的实力勇夺男四项目全能冠军和男双项目第4名,为中国代表团做出重要贡献,这是我国技巧近7年来取得最优异成绩,为中国技巧生存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意义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7.
技术风格对中国羽毛球男双竞技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羽毛球技术风格的起源、演变,技术风格对中国男双竞技实力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快、狠、准、活”技术风格源于单打项目,又发展于单打项目,对中国男双的早期发展起到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男子单、双技术的日益分化,这一技术风格对男双训练指导作用的局限性日益凸现,由于对技术风格、指导思想和制胜规律三个概念的认识模糊,旨在区分单、双技术差异的双打指导思想的概念并不全面,不但没有起到区分单双技术体系的目的,反而使对男双制胜核心的把握偏离了轨道,所以男双项目多年的改革实践治标不治本.  相似文献   

8.
现行国际技巧规则的双人项目动作难度表约79个37页之多,且复杂、难查。文章依据女双、男双、混双三个项目的动作构成特点和规则要求,提出了“分-合”式列表的新设计。新设计的动作难度表格,简明、易查,且综合性强。  相似文献   

9.
张少辉 《体育师友》2011,34(4):38-40
1前言翻开中国羽毛球参加奥运会比赛成绩册,还没有拿过一届奥运会男双项目金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在代表着世界最高水平的奥运会羽毛球男双决赛和亚运会男双项目比赛的冠军领奖台上,都没有我们中国运动员的身影。我们的男子双打运动员一次又一次地在家门口与奥运金牌、亚运金牌失之交臂,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10.
李克非 《乒乓世界》2004,(10):62-63
从数据来看,至少近二十年里,我们在双打项目上还是占据了优势,包括世界锦标赛的男双冠军,自1993年以来也一直属于中国选手,优势最大的时期是1996到2000年,我们的两对双打都进入了决赛。但在单打项目上,我们始终没有太大优势,与外国选手基本呈对峙格局,就奥运会男单冠军而言还是“2比3”,其中鼎盛阶段也是1996(金、银牌)到2000年(一金一铜)。可以这么说,我们男双的优势比男单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以第11届世界技巧锦标赛的有关情况和详实的资料,总结了本次比赛的几大特点,回顾了世界技巧运动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分析了世界技巧运动的技术格局,并对世界技巧运动的光辉未来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根据对第13届世界技巧锦标赛的实力分析,指出我国的技巧运动要继续保持世界强国地位应采取的措施与出路  相似文献   

13.
解析2001~2004年国际技巧规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整理国际技巧裁判员学习班有关精神的基础上,重点就新规则和难度表的特点以及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杂技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之一。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文献考证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杂技的起源做出了历史学的考证,文章从"概念流变、形由武衍、器由武衍、艺由武衍"四个方面进行论证,梳理出了杂技源于武术的历史脉络。得出结论:武术是杂技的母体,杂技是在武术的滋养下产生发展而形成的,提出了杂技起源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第十一届世界技巧锦标赛女三项目所有参赛队员的年龄、身高、体重、配合年限、每天训练时间和参加世界比赛次数等指标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上面人身高可分为技术型和艺术型;90%的上面人年龄在14~15岁之间,70%的中问人和下面人年龄在18~22岁之间;配合年限、每天训练时间和参加世界比赛的次数对一个队的水平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2013—2016周期国际体操联合会健美操评分规则》进行分析,并将之与上一周期评分规则进行对比,找出新规则的主要变化点,并针对性地对新周期健美操成套动作编排提出指导性意见:1)新规则对成套动作编排、运动员体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增项目门槛较低可吸引更多人群参与到健美操运动中;2)技巧动作、违例动作有了明确界定,但成套动作中不可强求编排;3)难度动作分值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运动员的优势;根命名动作的调整、不同多人项目难度动作完成顺序的要求不尽相同,都要求教练员在编排成套时谨记规则要求。  相似文献   

17.
The 2010 Quinnipiac cheerleading case raises interesting questions about the nature of both cheerleading and sport, as well as about the moral character of each. In this paper we explore some of those questions, and argue that no form of college cheerleading currently in existence deserves, from a moral point of view, to be recognized as a sport for Title IX purposes. To reach that conclusion, we evaluate cheerleading using a quasi-legal argument based on the NCAA’s definition of sport and conclude that cheerleading fails to qualify as a legitimate sport. A philosophical argument leads to the same conclusion, primarily because of the essential entertainment-aspect of cheerleading. We then examine a consequentialist moral case for making cheerleading an intercollegiate sport and argue that the balance of moral reasons is against doing so. Finally, we look at cheerleading’s newest offspring – Acrobatics and Tumbling, and STUNT – and express our moral reservations about their current claims to be worthy of Title IX recognition. While we would not claim that any single one of our arguments is decisive, we are convinced that the cumulative weight of the arguments against granting intercollegiate sport status to any of the forms of cheerleading or its derivatives is, at present, irresistible.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examine how participatory research can be conceptualized and fostered in sport-for-development (SfD). The authors offer a conceptualization of participatory research that centers on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ree dimensions: participation, power, and reflexivity. Drawing on variegated experiences with SfD research across differ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s, the authors scrutinize the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linkages between these dimensions, and how these linkages are influenced by structures of authority. Findings suggest that most SfD research falls short with regard to the critical challenge of embracing and delivering high degrees of participation, power shifting, and reflexivity. More specifically, SfD researchers typically fail to relinquish power and control over the research process. The SfD research community would likely benefit from greater inclusivity and collaboration when designing creative ways to improve this state of affairs. The authors conclude by reflecting on the implications and by suggesting ways to promote participatory and activist research in SfD contexts.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泉州运动鞋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运用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方法,本文阐述了福建省泉州运动鞋生产企业的发展现状,并对其得于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以及目前还存在的不足进行论述。作者还就福建泉州运动鞋企业应如何对应WTO,克服不足,加快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运用核心竞争力理论,基于竞争力、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定义,依据前人对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理解,对中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定义进行了研究。在其定义基础上,对其动力层竞争力、支撑层竞争力和环境层竞争力的组成部分进行了剖析。最后,结合竞技体育的本质属性,对中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所表现出来的多元延展性、价值超越性、效应持久性、路径依赖性、无可替代性、动力性、集合性、动态调整性等特征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