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夜》是一篇看似简短却意蕴丰富的短篇小说,寄寓了丁玲对于延安时期革命者和革命关系的深入思考.小说在宏大革命叙事下,呈现出忠诚于革命的农民革命者与革命相关的家庭婚姻的不堪现状、以及情感困境的生动图景,在一男三女、单向多维的男女关系中,表现出革命者对于精神家园的困守.  相似文献   

2.
在湖南左翼作家群的创作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既有深受封建礼教的残害,还受到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恶势力的压迫的悲剧女性,也有不为感情所累,勇敢执着追求自己理想,投身革命热潮,实现人格独立的知识女性;既有表现革命的新女性,也有光彩照入的女兵形象.他们通过对蕴涵着时代色彩的女性话语的书写,表达了这一群体对于中国妇女问题的殷切关注.  相似文献   

3.
晚清小说中大量涌现“美女闹革命”的情节模式,塑造女革命者形象的手法雷同,充分反映了晚清文人对“女性”与“革命”的浪漫狂想,折射出时代风潮意图解放女性身体,但又对之加以“规训”的双重价值取向.晚清小说恣肆的革命女性臆想将女性身体置于尖锐的国族危机中,过多强调了身体国家化的面向,而脱离了人的解放取决于个体身体自由的本义,显然离真正意义上的女性现代解放还有很远的距离.“美女闹革命”的模式也成为20世纪革命文学的滥觞.  相似文献   

4.
乡村小说中革命农民形象和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及两者关系有一个明显的交织在一起的消长过程,造成这种消长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作家的革命者身分的强化。作家对知识分子的塑造显示了其建构身分的紧张感。伴随着形象的消长,作家身分出现了谦卑化趋向。革命知识分子身分的特定性导致了作家身分的崩溃,作家的自我认同中存在无解的悖论。  相似文献   

5.
乡村小说中革命农民形象和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及两者关系有一个明显的交织在一起的消长过程,造成这种消长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作家的革命者身分的强化。作家对知识分子的塑造显示了其建构身分的紧张感。伴随着形象的消长,作家身分出现了谦卑化趋向。革命知识分子身分的特定性导致了作家身分的崩溃.作家的自我认同中存在无解的悖论。  相似文献   

6.
作为那个特定时代的作家,萧红以其<生死场>写下了"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以其<呼兰河传>对民族痼疾的深刻揭示而"终于同鲁迅站在了同一地平线”上.同时,作为一个女性作家,萧红更以其敏锐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幅女性受难图,以近乎痛恨而无奈的笔调揭示了男性世界的无情与自私.  相似文献   

7.
丁玲在延安时期创作的小说《夜》,集中反映了丁玲对于女性、婚姻和政治关系问题的思考。《夜》中几个女性的婚姻结局都不圆满,三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故事似乎昭示了革命不但不能解决婚姻家庭情感和性的欲望,甚或会形成压抑这种趋势的规约性因素和力量。《夜》旨在表现延安革命根据地男性革命者在婚姻家庭情感上存在的理想与现实的烦扰,进而体现丁玲在女性主义和抗日原则、革命叙事与女性叙事之间寻求某种平衡的创作努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山东现代文学史上三个阶段女性形象的分析可知,山东现代作家在塑造女性形象时,更多致力于表现她们身上的母性内涵和品质,以及与此相伴而生的普遍存在于她们内心深处的的革命意识.这是与其他区域作家们明显的不同之处.他们在以这种方式去塑造女性形象、关注女性命运时,却往往忽略了女性作为"女人"的本义和内涵.  相似文献   

9.
丁玲在五四运动的新思潮影响下步入文学界,以其大胆的描写和具有女性关注的细腻获得了当时文学界相当高的地位。在三四十年代时期的作品中,《我在霞村的时候》等作品是特别值得注意的,它一方面表达了当时革命主义者的诉求和启蒙主义的艰难前行,另一方面也表达着女性意识在男权主义革命时代的抗争,兼有女性和革命者双重身份的丁玲在这篇文章中叙述了复杂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邓雪强 《文教资料》2008,(22):14-16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成就的女性作家,丁玲在其作品中展现了强烈的女性独立意识.本文结合其具体作品从自我觉醒的女性独立意识、男性革命者导引下的女性独立意识和封建礼教下的女性独立意识三方面来展现丁玲前期作品中的女性的生存状态、独立意识的觉醒及为争取人格独立而表现出来的抗争精神.  相似文献   

11.
试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娜 《天中学刊》2005,20(4):94-96
作家池莉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关注当代社会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以她独特细腻的笔触塑造了许多丰满而神采炯异的女性形象.并通过这些女性形象的命运和遭遇来传达作家渐次成熟的女性意识,女性意识随着社会和时代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含义和内蕴.作家用作品形象地阐述了自己具有普遍意义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2.
丁玲和她的母亲北京第一师范周德耀丁玲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享誉中外的女作家,妇女中的佼佼者。丁玲的母亲也“不是一个普通的母亲,不是一个平凡的女性。”(丁玲《魍魉世界》)丁玲走上革命和文学道路,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她母亲的影响。丁玲原名蒋冰之,1904年1...  相似文献   

13.
张莉对当代作家进行性别观调查的三份问卷对于了解当代作家关于女性写作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张莉对于当代女性写作的问卷调查是从现代中国女性写作的思考延伸到当代的结果,研究具有学院派、精英知识分子式的视角,忽视了当代某些鲜活的女性写作现象。构成问卷主体的70后、80后女性作家在“去革命化时代”成长,具有“去政治化”倾向。男性作家和女性作家对于性别写作的理解是在普遍性和差异性的思维框架下。面对性别写作的差异,女性作家表现得缺乏自信,甚至出现“自我的他者化”;男性作家表现得小心谨慎、具有自我审视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开始的女性文学和宏大话语的革命性、政治性、阶级性相伴相生,女性作家开始追求做一个人、后来是女人(强调和男人不同),这和女性身份被悬置的历史延续性有关,铁凝对自我的认同受历史的影响经历了一个由遮蔽到敞开的过程,相应在作品中表现了女性追求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所造成的自身分裂,这一问题无论是对于女性作家还是女性来说都具有认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于徐讠于的成名作《鬼恋》,历来研究者都对女主人公的"革命者"身份深信不疑,并以之为出发点将小说解读为一个世俗男子和一个女性"革命幻灭者"的爱情悲剧。本文通过细读,却发现了包裹在文本表层"革命"外衣之下的虚妄,其背后隐藏着作者真正要说的主题:"都市漫游者"的心灵危机。这种对"都市"现代性的悖谬姿态恰恰是徐訏在很多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内在心理。  相似文献   

16.
历史追踪中的双重启示——试论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期丁玲作品高扬着的女性意识 ,使她有别于其他女性作家 ,随着丁玲的投身革命 ,阶级意识终于逐渐主导了丁玲作品 ,女性意识因此就在矛盾困惑中日见淡出。这个思想轨迹留给了我们双重的启示 :救亡与启蒙的时代错位 ,作家的人生道路与创作倾向的选择的两难处境。  相似文献   

17.
一、课文特点《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是一篇参观记。作者参观的是斯大林同志早年从事革命的史迹。这一革命史迹的特色是,革命者在地下印刷所从事秘密斗争.作者抓住了这个特点,记叙革命者的革命斗争事迹和说明介绍革命场所(地下印刷所)有机结合。题目中的“地下”二字,既指地下印刷所,又指革命者的地下(秘密)斗争.  相似文献   

18.
在小说《韦护》中,隐含着丁玲自我女性意识的情感理知对话。小说故事文本主要叙写男性革命者在"革命"与"恋爱"冲突中的艰难选择,小说内在写作意图看似源于作者对革命者瞿秋白与王剑虹两人情恋的回顾,实则,小说深层文本潜伏着丁玲对自身情伤的回味、反思以及其由个性主义向革命意识转型前的徘徊、焦虑心态等诸多复杂情愫。在面临日渐形成的遮蔽性宏大革命救亡话语的情境下,作者悄然进行着自我心灵、理性认知的对话,探求合理的自我女性意识言说,并籍此试图走出自我情恋伤悼的情感藩篱。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和琼瑶是中国现当代代文学史上颇受关注的两位女性作家,她们生活的时代不同,对于感情的认识和描摹也迥然不同。通过对从两位作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比较,探究形成她们同一故事两种解读的社会和人生体验等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20.
寿舒舒 《文教资料》2008,(18):28-30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是为数的能与男性士大夫文人同享文坛盛誉的女性.与李清照所处时代相差不甚远的平安时代的日本女性作家清少纳言,将她的才华凝结成一部对日本文学影响深远的随笔<枕草子>.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对中日这两位作家的文本进行分析,发现虽有一洋之隔,两位作家的文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男性文学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下,中国的李清照渐渐失去了自己女性的文学主导权,融入中国男性主流文学;而日本的清少纳言却与其他日本女性作家一起,开辟了日本国文学的源流,创造了女性发起的日本主流文学,赢得了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