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在中国建立一个“民治、民有、民享”“主权在民”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孙中山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自1905半提出这一思想后,他的民权主义思想经历了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不断完善的过程。1912年前,他的民权主义处于理论探索阶段。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是他的民权主义思想实践阶段,但随着政权的交出、革命的失败,他的民权主义并未实现。目睹民国初年的残酷社会现实,孙中山认识到只有人民经济独立、素质提高、政治上有权可言,民权主义才能成为现实。晚年,受苏俄十月革命影响,对西方民权主义的虚伪性进行了深刻批判,认识到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民权主义才能在中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2.
“主权在民”的思想,是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主权在民”的真实实现有赖于人民共同普遍直接参与的民主程序的推行,孙中山提出了“直接民权”的理念。“权能区分”鲜明地体现了孙中山“主权在民”这一民权主义基本原则,“地方自治”则是实现“主权在民”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发展 ,概括了孙中山民权主义内容的变化 ,并从中分析了孙中山民权主义性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终其一生都在为国家独立,人民解放事业而不懈奋斗.孙中山拯救国家、振兴中华的思想,概括起来就是著名的"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以及民生主义.其中"对外打不平"的民族主义包括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平等和进步的反帝爱国思想.孙中山的反帝爱国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本文主要阐述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发展,以及反对帝国主义的思想,并对其反帝思想局限性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平等思想是孙中山民权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孙中山批判地继承了卢梭的天赋人权思想,提出人生而不平等,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为的原因,人们愈加不平等.为了保证人民获得真正平等,实现人民权利是唯一的出路.孙中山还弘扬利他主义,从而缩小因生理差异而造成的不平等,即提倡道德平等.孙中山的平等思想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当今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建设,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民族主义是孙中山所揭橥的三民主义中最早出现的主张,他于中法战争之时,便决志倾覆满清,以民族主义为号召①。或许是因为最早出现的主张,此一于清朝末年所鼓吹的民族主义,直至民国初年仍未做进一步的发挥,以致在当时无法考虑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这三大主义之间的连环性问题②,较诸后来提出的民权主义与民生主义,诚如张绪心(SidneyH.Chang)与高理宁(LeonardH.D.Gordon)两位学者所指出的,民族主义在孙中山的思想里,实经过了长期演化的过程③。正由于民族主义是孙中山思想中最早出现的理论,长期的演变,使…  相似文献   

7.
五权宪法思想既是孙中山民权主义的核心内容,又是他对新式民主共和国构想的理论表述。这一思想表述为五权分立思想和权能分立学说,富于独创性和民主性。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思想曾发生过重要影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需要以中国过往的社会政治学说和思想文化遗产作为构建自己理论的基础和平台,而既有同情社会主义的倾向,又有系统的民主共和国构想的孙中山民权主义,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这种反映在国家政权归属、政权构成形式的若干重要方面的影响,不是仅以政治策略就能解释和说明的。  相似文献   

9.
自清末至民末,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竭力为地方自治方案奔波忙碌,以期中国的政治制度真正走上民主平等的道路。地方自治这一理念从孕育到成熟,实为孙中山先生把欧美的联邦体制与中国当时的国情相结合的成果。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学者纷纷转向对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研究,而作为民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是地方自治思想,更是学者们比较探讨其与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理论设想,这一创造性理论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富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五权宪政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孙中山对西方政治制度深刻认识的产物,其理论来源是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政体分权制衡原则和中国封建政治制度中某些合理性因素。孙中山在革命实践中将其逐步完善,最终形成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孙中山五权宪政思想的提出及实践是对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政治思想的重要发展,是中国政治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