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如图1所示,自然光照射到偏振片P上,只有振动方向与偏振片的透振方向一致的光能顺利通过.通过偏振片P的光波,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L,沿着某个特定的方向振动,这种光叫偏振光.通过偏振片P的偏振光,照射到偏振片Q上,如果两个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平行,则光可以通过;如果两个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垂直,则光不能通过.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第三册(必加选)第二十章第四节"光的偏振"一节中光的偏振实验,笔者用 Flash 课件演示:当两个偏振片 P 和 Q 的透振方向平行时,透射光的强度最大.然后,保持偏振片 P 的透振方向不变,使偏振片 Q 绕光的传播方向为轴慢慢转动,使 Q 的透振方向与 P 的透振方向间的夹角由0°逐渐变大,可以看到透射光的强度也不断变化:先由亮逐渐变暗,再由暗逐渐变亮.旋转一周将出现两次最亮和两次最暗.  相似文献   

3.
光的偏振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实际教学中学生很难直接观察到光的偏振现象,由此也造成了学生难以理解光的偏振概念、特点以及光的横波特性。传统教学中,由于实验器材的限制,教师常常采用讲解配合图片演示的方式教学,这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MATLAB仿真光的波动性传播动态效果,呈现光路的波动性传播过程,结合Esp32和光强传感器进一步辅助学生探究透过两张偏振片的光强大小与偏振片透振方向夹角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偏振光的产生机制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4.
光波是横波,具有偏振特性。观察光偏振现象,通常要使用偏振片。目前许多中学实验室缺乏偏振片,我们利用自然光在普通玻璃片界面上反射时,可以观察到偏振光这一原理,进行演示。布儒斯特定律指出:当一束光投射到两介质(如空气和玻璃)的界面时,如果光在第一介质(如空气)中的入射角的正切等于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偏振元件透振方向的确定,以往的实验或是借助于另一已知透振方向的偏振片来测未知元件的透振方向,或是已知介质的布儒斯特角,再测末知元件透振方向。但实际上我们根据菲涅尔公式,只要对任一入射角,测出入射光通过偏振元件后在介质上反射光强的极小值,(或极大值)就可以方便的确定任一偏振元件的透振方向。 二、实验原理: 根据光的电磁理论,光是一种电磁波,而且是一种横波,又鉴于光和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主要是光波中的电矢量起作用,所以一般光波就以电矢量E描述。因为光波是横波,所以电矢量E必与光的传播方向垂直,但就在与传播方向垂直的二维空间里,电矢  相似文献   

6.
通过讨论和大量的计算指出,椭圆振光通过检偏器后的光强度是沿检偏器透振方向的两个线偏振光干涉的结果,不等于椭圆偏振光合振动矢量沿检偏器透振方向的合振幅的平方。用不同的方法求出了斜椭圆偏振光通过检偏器后的光强度取最大值时检偏器透振方向的方位角,证明了椭圆偏振光检验时用到的一个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第六节“光的偏振”一节中有两处内容应引起老师的注意.(1)演示实验:当两个偏振片P和Q的透振方向平行时,可观察到自然光经过两个偏振片后的透射光强度最大;若保持偏振片P不动,使偏振片Q绕光的传播方向为轴慢慢转动,可看见透射光的强度不断变化,由亮逐渐变暗,再由暗逐渐变亮,旋转一周将出现两次最亮和两次最暗.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光学教程中一道例题为例,对光学教学中的偏振态和光强做了分析,发现该教程中关于偏振光强的计算结论有不妥之处。针对该教程中的分析过程提出了不同看法,分析了部分偏振光经过偏振片后透射光强的变化。得到了偏振片偏振化方向任意位置时透射光强的表达式,补充了教材对部分偏振光是自然光和线偏光之和的分析过程的不足。并求得了最大光强、最小光强和偏振度.  相似文献   

9.
题目.如图1所示,半径为R的圆形偏振片的透振方向为竖直方向,一束横截面半径略小于R的平行自然光正对着偏振片P照射后射到屏上,现以光的传播方向ON为轴将偏振片P旋转90°,则在偏振片P旋转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正2测量偏振的"小蜜蜂"宇宙天体中电磁波具有四项基本性质:时间,能量,方向和偏振,关于偏振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光在传播过程中振动的方向。无偏(即偏振方向分布在各个方向)的电磁波经过偏振过滤片后得到偏振光(图6)。伽玛暴发出的伽玛射线也是电磁波,伽玛射线的偏振就是电磁波电场的振动方向。我们看3D电影时,屏幕上发出的光经过3D眼镜的左右镜片变成了图像略有不同的两种偏振光,经过我们左右眼的叠加处理就变成了立体的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