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君 《新闻世界》2011,(7):66-67
《非常静距离》是一档开放式的人物故事访谈栏目。业内有良好口碑,也是众多名人和明星借助电视宣传和交流的首选节目。本文从场景、音响、谈话技巧、现场互动等四个方面分析《非常静距离》的内容特点和独特表现方式,以期给同类节目的策划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魏夏君 《今传媒》2011,(10):91-92
随着明星访谈节目的出现,我国的电视屏幕从央视到卫视出现了明星访谈的热潮,但是如何成为一档站稳脚跟、家喻户晓的栏目是当今很多明星访谈节目的困惑所在。笔者从节目开场、主持人魅力和节目内容的真实性三个方面分析了《非常静距离》栏目的特色所在,这几个方面为该栏目的成功增添了很重的砝码。  相似文献   

3.
吕午飞 《视听纵横》2007,(1):115-116
为推出观众耐看的电视节目,结合县级电视台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访谈类节目的优势,奉化电视台于2006年元月推出了一档崭新的访谈类专题栏目——《奉城纪事》。奉化电视台乃属首次推出该类栏目,即便在整个宁波市亦不多见。究其原因在于访谈类专题节目是以  相似文献   

4.
“中国访谈”是中国网运行的一个多媒体在线访谈栏目。在“2007年度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频道)”评选和推荐中,“中国访谈”获此殊荣。 “中国访谈”自创建以来一直秉承中国网一贯的外宣定位,以“中国访谈世界对话”为主旨,立足全球化的视角,努力在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架起一座理解与沟通的桥梁。它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以视频、图片、文字、互动、新闻等表现方式,既有电视访谈节目的元素和手法,  相似文献   

5.
陈云萍 《新闻爱好者》2011,(10):130-131
学者访谈栏目是每期访谈一位当代名家学者,对其学术思想和成果进行研究和传播,内容广泛,形式新颖,便于追踪社会学术热点。也邀请他的学生、同事等撰写与其有关的专题文章将其作为文章群一同发表。办好这个栏目,栏目编辑要有敬业精神和较高业务素质,还要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努力将其从一般栏目打造成特色栏目,最终成为刊物的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6.
杨继成 《新闻爱好者》2011,(20):130-131
学者访谈栏目是每期访谈一位当代名家学者,对其学术思想和成果进行研究和传播,内容广泛,形式新颖,便于追踪社会学术热点。也邀请他的学生、同事等撰写与其有关的专题文章将其作为文章群一同发表。办好这个栏目,栏目编辑要有敬业精神和较高业务素质,还要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努力将其从一般栏目打造成特色栏目,最终成为刊物的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7.
<凤凰非常道>运作策略分析 1.准确的栏目定位 对于一档全新的网络访谈类节目来说,其定位和其他网络访谈类节目以及电视访谈类节目一样面临着一个痛苦的选择--游走在精英文化的高端人士和大众化的普通观众之间.  相似文献   

8.
朱春 《记者摇篮》2007,(7):100-100
当前几乎所有的城市电视传媒都在开办法制栏目,这些栏目的时长普遍在10分钟以上,且有越来越长之势。两年前我台结合栏目改革创办了7分钟的法制小栏目《法律  相似文献   

9.
从央视到各家省市级电视台,把各地领导请进直播室做访谈的节目不少,但是,今年两会期间,央视新闻频道“新闻会客厅”栏目的两会特别节目“小崔会客”却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收视率非常高,引起了普遍的好评。节目邀请了13个省的党政领导逐个在电视上亮相,每一期的嘉宾都是一位领导  相似文献   

10.
作为最早的一档新闻人物访谈栏目,《面对面》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从《东方之子》的子栏目发展成为一档稳定的有影响力的大型新闻人物访谈栏目,它正在逐渐走向成熟。其间经历过多次更换主持人,节目的风格也在逐渐转变。本文以主持人的更换为节点,通过分析《面对面》中各个元素尤其是主持人的变化,来探讨《面对面》的改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当下激烈的传媒竞争环境中,"流金岁月"作为一档讲述老电影和老电影人故事的电视栏目,开播16年来赢得了较高的固定观众群体。本文作者作为栏目编辑,从该节目的定位、访谈方式、氛围营造、选题策划等各角度进行深入剖析,认为这些特色是该节目能够赢得观众口碑,并且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从《非常静距离》看主持人个性化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是一个媒体多元化的时代,上星频道多,品牌栏目多,主持人更多.知名主持人李静以其鲜明独特的风格,在电视访谈节目泛滥的今天成功突围,由她主持的<非常静距离>在安徽卫视开播6年多来,受到了电视观众和专家学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3.
到了90年代,访谈已成为电视媒介普遍运用的形式。1994年5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性节目《焦点访谈》的开播,正式把访谈作为评论节目定位的一部分。然而,当电视评论制作人员为电视访谈的真实感和现场感大声欢呼的时候,却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另一个误区———“为访谈而访谈”,即把访谈本身当做目的。对访谈不加分析地滥用,结果导致了访谈功能的弱化和效用的降低。在本文中,笔者将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电视评论中“访谈”做一番粗略的考察。在讨论电视评论中的“访谈”之前,应该树立一个观念:访谈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手段是为目…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档新生的涉台新闻访谈节目,《海峡夜航》为何能很快进入全国卫视所有新闻栏目收视率排名榜前五名?经历了从《海峡论坛》、《海峡深呼吸》的发展,《海峡夜航》与以往的涉台新闻访谈节目相比,有何不同之处?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法,解析《海峡夜航》在议程设置、访谈形态、生产机制三个方面的创新求变。  相似文献   

15.
吴闻莺 《新闻与写作》2004,(2):41-43,46
《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是凤凰卫视一档人物访谈节目。自2002年开播以来,受到各方面普遍关注,并逐步成为凤凰卫视品牌栏目之一。 《鲁豫有约》栏目成功的原因,涉及选题策划、主持风格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6.
凌晨,与“东方时空”面对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时空”的出台曾经是中央电视台深化改革的一项新尝试。在创造了一连串辉煌的纪录之后,人们担心“东方时空”原先的锐劲被四平八稳的模式所消磨,有评论说,缺乏现场感的新闻、沉闷的访谈和编排节奏的拖沓冗长成为这个栏目的硬伤。为此,曾推动中国电视新闻传播方式发展的“东方时空”,在运行七年后,又一次走上了自我创新之路。像所有优秀栏目的改版一样,“东方时空”的世纪大改版引来了众多的关注和争议。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让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档案和档案工作,6月27日,江西省档案局(馆)组织人员走进"江西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直播间,围绕"档案在你身边"这个主题,与广大网友展开互动交流。在一小时的访谈中,省档案局的三位访谈嘉宾向网友们介绍了档案基本知识和省档案局(馆)的有关情况,得到了网友们的热情响应与积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营报》的“与老板对话”栏目,已经开办了近四年,在当前新闻界的众多“谈话”栏目中算得上成功者之一。 创意超前 说到“与老板对话”这个栏目的成功之处,必须要先说它的创意。一个栏目,如果创意成功,就可以说成功了一半。在“与老板对话”这个栏目上,创意的作用则更为明显。其创意的成功有这样几点。 首先,它抓住了“对话”即将成为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新闻表现形式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徐建农 《声屏世界》2011,(11):29-30
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是一档以展现普通人性魅力为主要目的.地域风土人情为辅助背景,探访搜奇为叙事噱头.艺术表演为基本表现对象.主持访谈为引领挖掘手段,记录、游戏、互动相集合的综合性的大型、系列、表现性栏目。它将娱乐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拓宽了娱乐的概念,在主持人、传播方式、内部竞争的体制机制均有创新。《天天向上》的创新受到了业界和受众的普遍关注。它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对话·访谈》作为本刊的一个新辟栏目,这期与读者见面了。在这个栏目里,我们邀请本刊的特约记者或业界、学界的专家、学者,就广电同仁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或感兴趣的话题,对广电传媒机构的领军人物进行访问或对话交流。本期的《对话·访谈》专栏,发表了中国教育电视台台长康宁和北京师范大学传媒艺术系主任于丹的对话录。她们围绕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办台理念,尤其是教育台在媒介角色变更中提升媒体品格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