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王柯  李子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3):283-285
201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城市运动会(以下简称"七城会")在"英雄城"南昌举行。"七城会"的举行是江西省南昌市的一件大事、喜事、盛世,也是江西省有史以来承办过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大型体育运动会,为南昌市乃至江西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提供新机遇、新动力。"七城会"的举办给了南昌市一次千载难逢的契机,"七城会"对南昌市城市文化建设、江西省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的健康发展等方面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是深远与重大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就城市社区运动会的社会效应对泉州市第四届的城市社区体育运动会与泉州移动杯"迎奥运天天社区运动会"的参与者、组织者、观看者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社区制度文化、社区人际关系、居民健身意识、社区归属、社区生活方式改善促进性因子构成了城市社区运动会社会效应结构体系.城市社区运动会所蕴涵的社会效应指归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梁洪波 《体育学刊》2007,14(1):36-39
第四届东亚运动会是澳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运动会,对澳门城市的形象、经济、体育、环保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东亚会优化了整个澳门城市发展的规划,提升了澳门的国际地位,充分体现了澳门有举办国际盛事的综合发展能力,澳门将更具条件成为优质的国际旅游及国际体育健康城市。  相似文献   

4.
一、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城市运动会蹦床决赛于2007年9月27日至29日在素有“体操之乡”美誉的湖北省仙桃市举行。  相似文献   

5.
大型运动会体育设施在城市中的布局涉及大型运动会体育设施的规划指标、选址和空间分布模式等内容.从国内外现有的研究资料来看,大型运动会体育设施的规划指标还是很少的.大型运动会体育设施的选址和三种空间分布模式非常重要,必须同城市特点、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以利于赛事组织和赛后利用.促进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现场调查等方法,就福建省城市社区运动会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主导型、社会自主型是城市社区运动会的主要类型;政府主导型社区运动会更为专业化、组织化、规范化和规模化,但限制了其经常性、参与人员的广泛性;社会自主型社区运动会更为社会化、平民化、普及化和生活化,但面临资金筹措、组织力度、专业指导等困扰;今后一定时期内政府主导型和社会自主型社区运动会仍将互相依存、优势互补,并进一步向社会化方向发展;政府支持、社区组织、专业策划、商业赞助、媒体宣传、多方筹资、全民参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城市社区运动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体育学刊》2006,13(5):F0002-F0002
随着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中国举办,闪电品牌的核心早已融入了体育时尚精神。闪电品牌的系列产品(运动服装及配件)一直以来均受到各大团队的喜爱,并先后成为了“广东女子篮球俱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及第十届运动会广东代表团”、“第二届全国体育大会上海体育代表团”、“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城市运动会”、“亚洲赛艇锦标赛”、“中国皮划艇队”、“中国手球协会裁判员委员会”、“广东省跳水队”等冠军团队的指定服装;同时在“广州市三人篮球赛”、“全国青少年足球人才选拔赛”、“每届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亚洲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等大型赛事上,均可看到各大团队身穿闪电的品牌服装驰骋在赛场上。  相似文献   

8.
城市体育文化的定位与发展已逐渐成为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城市品位和形象、城市竞争力、推动城市基础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近年来,城市之间争相承办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一种"城市体育文化现象"。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比较法、描述性研究法、逻辑分析法,以扬州市首次承办江苏省运动会为契机,研究扬州城市体育文化的定位与战略发展方向。研究表明:扬州市承办江苏省第19届运动会对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城市文化传播、城市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扬州城市体育文化与较发达城市仍有一定差距,现阶段应重点加强城市体育物质文化和城市体育制度文化建设,积极发展扬州体育产业;扬州城市体育物质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市民体育意识有待提高,需增加城市体育人口比例。  相似文献   

9.
江城智运行     
2011年第二届全国智力运动会在湖北省武汉市进行,我参加了专业组男子个人与男子团体的比赛。  相似文献   

10.
举办大型运动会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采用实地考察、文献分析以及生态学、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基本原理等。通过研究大型运动会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特点和表现,提出举办大型运动会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措施。认为,大型运动会引起城市生态环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体育场馆设施建设;(2)建材的使用与废弃;(3)城市环境污染;(4)场馆设施与交通能源利用;(5)体育场馆设施赛后利用等。在举办大型运动会中,要确保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制定大型运动会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具体规划,二是促进公众参与,加强城市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