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生成"是指师生在合作交流、思维碰撞的课堂教学中,现实生成的超越教师预设的教案之外的新信息.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处理好这个已生成的"动态",就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课堂精彩纷呈.科学课的教学是有计划的活动,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特点和个性差异等都会给教学带来不确定性,计划永远也赶不上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开放的意识,教学设计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但是有的课堂教学不能很好地把握动态生成,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课堂生成"是指师生在合作交流、思维碰撞的课堂教学中,现实生成的超越教师预设的教案之外的新信息.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处理好这个已生成的"动态",就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课堂精彩纷呈.科学课的教学是有计划的活动,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特点和个性差异等都会给教学带来不确定性,计划永远也赶不上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开放的意识,教学设计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但是有的课堂教学不能很好地把握动态生成,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杨昀 《成才之路》2014,(8):57-57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备课时就确定的,但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师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在学生方面会出现游移原来确定的教学目标的现象,也就是说发生了“意外”。出现这种“意外”现象怎么办呢?一些年轻老师开始时会惊慌失措,继而会想方设法把他们“拉”回来,把学生再引入事先设计好的轨道。有经验的老师却不会这样做,他们会尽可能地充分地利用这“意外”--课堂生成资源。其实他们在教案编写时就已经作了充分的准备,教学内容一旦发生了“意外”,他们就会把这些“意外”当成课堂生成资源,因势利导,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能否处理好课堂生成资料,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师在课堂上若能巧妙地驾驭好一些“意外”的生成,适时地引导学生发展,引领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使地理课堂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地处理已生成的“动态”,就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科学课堂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5.
理想的物理课堂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教者不能过分拘泥于静态的“预设”而忽视动态学案的“生成”。物理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出现一些教师无法预见的思维方法和教学情境,教师若能处理好这些没有预设到的生成,课堂就会因此更精彩,等来“无法预约的美丽”。  相似文献   

6.
"课堂生成"是指师生在合作交流、思维碰撞的课堂教学中,现实生成的超越教师预设的教案之外的新信息。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处理好  相似文献   

7.
最近,某县的一个调查提醒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满堂灌”已不多见,代之而起的是“满堂问”。满堂问貌似气氛热烈,实际上,那些碎散、多余、无意义的提问作为无用信息分散了教学注意力,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光,严重干扰了师生双边的交流,阻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别以为课堂提问只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细微末节”,科学的提问对于理解课文,启发思维及思维方法的训练都有着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本刊在一段时间里将配合教学进度发表课堂教学设问的研究文章,欢迎广大教师能结合课堂教学与具体课文来议一议这个问题,仗我们的课堂设问更科学、更灵活、更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从而引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课堂上学生学习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情感交融,心灵沟通,思维碰撞”的动态发展过程,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科学、有效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那么学生回报教师的将是无法预约的精彩和收获。  相似文献   

9.
成功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的结合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机械的执行预设方案,析是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活动。因此,高质量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动态生成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惟有做到“心中有预案,行中无教案”,寓有形的教案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随时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找准课堂上动态生成的切人点,才能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做到“师生互动,共同发展”。一、预设生成让数学课堂活中有序  相似文献   

10.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不再由教师主宰,而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动态生成”也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它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变成师生共同推敲的课堂教学.生成便开始了。我们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生成和预设的关系,把课堂教学看成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认识语文课堂教学,把学生看作重要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及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教师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相似文献   

12.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地处理已生成的"动态",就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科学课堂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3.
<正>走进吴正宪老师的数学课堂,就会发现吴老师随时都在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时地进行引导,使数学课堂呈现出学生真实的思维水平,不修饰、不隐藏,成就原汁原味的动态课堂。叶澜教授指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尊重真实的动态生成,才能把课堂真正  相似文献   

14.
课堂的高效源于教师的精心组织与师生的共同配合,而评价正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只有正确的评价,才能使学生学得有动力,教师教得有激情,从而也就使课堂在思维碰撞中生成更多的精彩。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关注成长,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赋予生命的活力. 面对这样的生成,只要我们教师能做教学的有心人,灵活、合理地使用,就一定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灵动和活力.当然,学生精彩的“生成”,需要在某种特定的情形下才能从学生的思维中“闪现”出来.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怎么才能使学生的精彩“生成”不断呢?值得我们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前无论教师准备多充分,也无法预料到课堂上会出现什么样的“意外”。而“意外”恰恰是动态生成的资源。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出现的各种信息,正确处理,使它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从巧用意外,成就课堂精彩;推波助澜,促进思维发展;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三个方面,研究如何利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资源,使凝固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生动的画面。  相似文献   

17.
当教学即将结束时,学生的注意力会从兴奋转向疲惫,思维处于抑制状态,教师的“能量”也消耗殆尽,显得困顿、劳累,课堂戛然“卡壳”,师生双方进入短时的“瓶颈期”。通过打造精彩的“谢幕”方式,可以使“瓶颈”问题迎刃而解。“谢幕”一词用在课堂教学上,可以理解为一节课结束时师生共同表演好该节课的收尾,让学生在余音袅袅之中走出课堂的...  相似文献   

18.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好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探索对象上,它是教师调控教学程序、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可如今,课堂上低效的“满堂问”现象却十分常见。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观逐渐深入人心,人们更关注课堂中生成的精彩。但也有不少教师觉得预设和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是一对矛盾体,犹如跷跷板:预设多了,动态生成就少了;动态生成多了,预设就没用了,对预设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开始怀疑,生怕预设的教案束缚教师思维,约束课堂生成,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精彩生成,而不去考虑学生的学情以及怎样去突破学生认知的难点,这无异于“守株待兔”!其实,“预设”和“生成”更像一对孪生姐妹,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教师在课前解…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单一地向学生输出信息,而不注意接受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这种教学只是“注入式”的。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往往反映了其真实的思维状态。如果教师能灵活处理这些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化解学习中的难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