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赵本山小品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下衍生出来的一种文艺现象,从东北二人转、小品再到后来的本山商业帝国,表征了赵本山文化产生的基本过程。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赵本山文艺现象进行了分析探究,并进行反思,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一个人类学、哲学及文艺评论等众多学科都会涉及的概念,本文对英文"culture"和中文中的"文化"的词义演化进行把握,并对文化这一范内涵进行了梳理,将文化视为一种由人际间公共的符号、知识和意义所构成的观念体系,即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文化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知体系,这种认知体系影响了人们的信念,而人们持有的信念决定了他们所做出的选择,这些选择建构了人类行为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音乐大众现象是当今音乐文化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体现和渗透在每一种音乐形式中,从民间音乐到流行音乐,再到由少数人保存着体裁和形式的传统音乐,都以不同的形式被人们接受并发展着。这些非专业的音乐文化在音乐生活和文化的社会历史中可能是更重要和更有趣的。考察团就"大众"的音乐特征对吉首峒河公园的音乐文化进行了调查,对峒河公园音乐大众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归类,从而得出峒河公园音乐符合"大众"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言语现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文化现象,语言学尤其是社会语言学,应当重视它、研究它。网络语言是网民们群体内部使用的形式,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它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语言有着较大的差别。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语言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及其特点,并强调要正确看待网络语言的变异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5.
"花儿"是我国西北高原流行的重要的民间歌谣,从形成到今天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花儿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参与了社会文化流行的社会现象,本文从音乐社会学视角出发,参照音乐社会学原理,分析花儿在"音乐流行"系统理论中所属的类型及其流行与传播的社会背景,呈现花儿传承的内因结构,考量花儿传承中各种主客观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分析在社会文化生境不断变迁的今天,如何对"花儿"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理论思考和科学引导。  相似文献   

6.
莫尔索在文学史上历来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形象,国内外学者对这一人物形象众说纷纭。笔者试图从文化转型和文艺心理学的视角切入,重新对《局外人》进行文本细读,从而认为这一人物形象是在西方文化转型时期,西方社会价值体系混乱引起的社会个体的迷茫、彷徨情感,以及由"物化"引起的社会个体情感缺失的一种集中体现。与此同时,这一人物形象还渗透着作者加缪童年时期的灰色记忆和他初到巴黎时的复杂情感。  相似文献   

7.
"女汉子"是社会现实影响下的女性青年亚文化和女性社会角色定位,反映了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实际上完全可以看作是一种独特的亚文化形态。随着"女汉子"一词的语义不断泛化,其社会表达中包含的指向意义亦不断丰富。本文旨从美国学者迪克·赫伯迪格"抵抗、风格、收编"的亚文化研究思路出发,对"女汉子"现象进行分析和反思。  相似文献   

8.
关于高校师范专业古筝教学思路拓展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群众文艺对筝的需求不断增加,筝文化近几年在国内掀起了阵阵高潮,不论从欣赏还是到演奏,很多人都愿意了解并走进古筝艺术。它不仅是一种乐器,同时又是一种文化。国内很多综合类高校的艺术专业相继开设了古筝专业课和选修课,对古筝教学的探讨和钻研是提高古筝教学的主要途径,加之筝演奏技巧不断革新、丰富,改革传统教学,拓展教学思路就显得更为重要,以此做到教学跟随时代"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9.
当前通俗文艺中普遍存在的人文精神弱化现象与种种矫情行为引起了作者的深切忧虑,通俗文艺界的审美化追求倾向又启发了作者的学术思考。文章从分析当代文化哲学思潮入手,界定了评判通俗文艺发展水准的价值尺范,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当前较有思想张力的文化哲学思潮——新理性主义的理论内涵和策略优势。并以此为前提,从新理性主义与文艺生产、文艺消费、文艺批评的关系三个角度分别分析了新理性主义策动通俗文艺审美化生成的途径与方法,倡导在审美创作、审美接受、审美评判的有机融合中实现通俗文艺的审美化,认为在当前通俗文艺审美化的进程中,新理性主义将发挥突出的思想导向与方法论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中蕴涵着人类的智慧、价值追求和审美情趣.加强文化建设特别是群众文化建设是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集中体现,本文从群众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改造、文艺骨干培养、文艺创新等几个方面对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一) 我国上个世纪的40年代解放区出现的大众化文艺思潮写工农兵,唱工农兵,表现工农兵,为工农兵而创作的热潮给"五四"以来兴起的中国现代文学带来了新的气息,将中国现代文学创作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五四"时期的作家们,他们深感中国现代文学的某些"移植性"和"欧化"现象之不可取,力求从当时的中国社会现实和革命需要出发,致力从中国古典通俗文学和民间说唱文艺形式中汲取养料,创造一种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艺形式,但是效果很不理想.  相似文献   

12.
姚明现象不仅是一种体育现象、商业现象,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现从社会文化角度分析姚明现象产生原因以及它对我国社会文化产生的影响,旨在通过对姚明现象的解析为我国以后培养更多的“姚明”式的人才作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急剧变迁,"文化反哺"现象越来越普遍,青年"文化反哺"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文化传承方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本文首先对"文化反哺"现象作了简要介绍,然后在分析青年"文化反哺"成因的基础上,探讨了青年"文化反哺"对成人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委婉语是一种很重要的社会语言现象,是调节人际关系的一种"润滑剂"。委婉语既是一种语言学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语言不能脱离社会文化而孤立存在,要正确理解日本人的委婉表达,必须研究日语委婉的文化内涵和形成原因。日语的委婉表达根植于日本文化的土壤中,鲜明地反映出"以心传心"、"以和为贵"的文化特征。本文从日本文化的视角探讨和分析日语的委婉表现形式,让更多日语学习者进一步了解日本的民族文化和思维方式。从而扩大接受、兼容外来文化的视野,有机地处理好异文化之间的碰撞。  相似文献   

15.
学校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有之,根据西方文化教育学派的观点分析,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是"文化过程",它与文化同时发生和发展。国外学校文化研究经历了从组织文化到学校文化的过程,而我国学校文化研究经历了从校园文化到学校文化的演变。这种变化既是学校文化理论研究视角的不断调整和价值取向的不断更新,也是学校文化建设实践的历史转向。  相似文献   

16.
"消费文化"是随着社会从以"生产"为中心进入以"消费"为中心后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从中国消费品发展现状对当代中国消费文化进行剖析可以发现:中国的消费文化出现了物质主义倾向。"物质主义"不仅是消费异化的一种体现,也是一种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观,它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进而影响整个民族。  相似文献   

17.
万晖  孟繁  吕伴 《华章》2009,(10)
在当代疾速的文化变迁的社会背景下,"文化反哺"现象得以出现并且得到发展."文化反哺"是一种反向社会化过程.它打破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文化传承模式."文化反哺"的主体是青年人群,这样的一种文化传输模式对传统文化发展和继承模式提出了挑战.本文基于这样一个背景,通过对"文化反哺"特点及其作用进行分析思考,从其激励功能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文学理论中的主体性原则在古今中外的文艺理论、文化批评中要么被忽视,要么看法不一;主体性原则的提出引发了文艺观念的进一步更新,科学的主体原则认为文学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文学是一种必然体现主体能动因素的特殊的创造性的审美文化活动.从主体性原则在文化批评中所起的作用,及它们的内在联系上分析了20世纪的文艺思潮.  相似文献   

19.
人类历史,从最低级的野蛮时代经过几十万年到今天的文明社会,全部功绩归根到底都是属于劳动人民的。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从最初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到阶级社会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最后到共产主义社会,又重新更完美,更高级的结合,走着一条“之”字形的道路。这条道路表明,文艺与劳动生产相结合,文艺与劳动人民相结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文艺起源于劳动文艺起源于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根本问题之一这一问题与劳动人民是文化的主人,是文艺的创造者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艺术,在最早的原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社会存在着浓厚的"厚古薄今"现象,从先秦百家争鸣到清末,各家著述中都有相关论述,其中尤其以儒家思想表现突出。"厚古薄今"现象是从远古祖先崇拜发展而来的,此后不断累积,造成了对古代社会的崇拜,以至于一直影响到后世,成为一种文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