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桃利 《新闻窗》2010,(2):104-104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是当今社会四大传媒。在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传媒的角逐中,广播相对处于劣势。如何扬己所长,迎接挑战,是广播人需要面对和探讨的一个问题。地方电台要办好新闻节目.要破除几种陈旧的观念,树立起与时代要求相符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2.
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是广播的基本功能,新闻在电台广播节目中居于主体和骨干的地位。市级电台要办好新闻节目,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点:推陈出新,办出特色1.发挥广播新闻时效性和现场感强的优势在当前传媒的激烈竞争中,广播的  相似文献   

3.
广播新闻的优势是什么,说起来大家都知道,是音响和传播速度快,但在实践中,广播的这些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其一,新闻节目中音响少。在大部分电台每天的新闻节目中,带响的录音报道所占的比例很少,甚至有的电台在连续几天的新闻中一个带响的报道也没有,从内容到形式上都缺乏活跃的因素,试想这样的新闻怎么会吸引听众?。其二,新闻不快。电台在与报纸和电视竞争中一个制胜的法宝就是传播快,但这种优势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尤其是广播对新闻事件同步报道的优势根本就没有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张明磊 《新闻前哨》2010,(9):105-105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广播节目的竞争,比拼的就是好听、有用。地方电台的新闻节目如何在竞争中领先?尤其是广播与电视、报纸和网络媒体竞争,拼的是什么呢?拼快,广播拼不过网站、微博;拼新闻影响力又不如报纸;拼感受更拼不过电视,画面一出来,什么感觉都有了。  相似文献   

5.
几乎在报纸大力改革开创新征途的同时,其他媒介也没闲着,电视方面有《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崭新的新闻节目重拳出击;而广播则向“窄播化”发展,万金油式的综合电台的时代已然终结,取而代之的是音乐台、文艺台、经济台、交通台、科教台,这样的24小时全天候专业化电台。要生存必然有竞争,有竞争方能有进步。那么在这一轮次的媒体竞争中,报纸的输赢成败又何如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随着电视、报纸、网络的飞速发展,随着中央、省级新闻广播的迅速覆盖,城市电台新闻节目的竞争越来越激励。竞争不能是盲目的,城市台要有自己的竞争战略。笔者认为,差异化是城市电台新闻节目的重要竞争战略之一。  相似文献   

7.
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媒各自具备其他传媒无法替代的优势.充分挖掘属于自己的优势时,竞争也就更加激烈.广播如何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尤其是广播新闻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一、现代城市给广播提供了一个战斗空间城市的扩大和膨胀、人口的增加,使广播有了用武之地。可以说,现代城市的发展为广播提供了一个立身之地,也为广播新闻的竞争提供了一个战斗空间。广播需要听众,失去听众,也就失去了价值.现代城市人口的大量集中,在某种意义上是广播听众的集中.集中的人口、集中的听众为发挥广播优势创造了条件.在亚…  相似文献   

8.
一、起点要高,落点要实,办出好听的节目。 在县级报纸、电视、广播3家主要新闻单位的竞争中,广播要发挥其竞争优势,必须凸现时效快的优势,实行滚动播出。县域重要新闻、百姓关心的信息,让听众首先能从广播中获得;同一事件的报道,能让听众觉得是广播好听。所以,县级广播节目策划者,要办好节目,首先要做到:起点要高,落点要实。 县级电台的最大听众群是农民,所以,要把新闻节目努力办成让农民喜欢爱听的节目。对广播新闻的采编播人员来说,必须从新闻的语言、新闻的  相似文献   

9.
关于当下媒介娱乐化风潮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媒介娱乐化最初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两方资本主义国家,随之形成为一股传媒的时尚潮流,其表现形式是报纸、电视、电台上的娱乐性节目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严肃的新闻节目相对受到冷遇和挤压,媒介为了追寻受众的满足和迎合受众的轻松口味进行的新闻娱乐化包装。美国道琼斯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华尔街日报》发行人彼得?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进入新世纪,其传媒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传媒正以迅猛之势开拓自己的传播领地,使现代传媒呈现出广播、报纸、电视、网络四据天下之势。在全球信息传播趋向“地球村”的今天,单一媒体守上有责、孤军作战的做法已不合时宜,四大媒体只有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更好地发挥各自特色。针对这一现状,许多市级电台、电视台都在新闻节目中增加了来自网络媒体的信息内容。大连人民广播电台的名牌节目《新闻一小时》,今年以来也在节目中增加了相当比例的网络新闻。网络新闻正在传统媒体的新闻节目中“热”起来。作为…  相似文献   

11.
胡思勇 《今传媒》2007,(4):45-47
理由四:新闻发展史是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媒形态多样化的演进过程,也是报纸不断迎接挑战并进行适应性调整、新生的过程.近70年来,报业曾面临三次冲击.第一次是20世纪30年代,电台投入大规模商业运作,有些人曾断言电台将取代报纸.  相似文献   

12.
我国纸质媒介发展到21世纪,数量成倍增加,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同种同类同题报纸争夺同一群读者,已成为报业竞争的一大景观。面对报纸结构性过剩、定位与个性趋同的情况,强调报纸个性特色,是报纸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本文试图探讨的一个课题,是报纸个性特色的一个方面——如何强化省级党报要闻版的特色定位。 (一) 提出强化省级党报要闻版特色定位这个课题,是当前报业竞争态势和党报改革形势所决定的。因为一个纸质媒体独立存在并想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除具备一般传媒机构的共性特征外,必定还要具备自身独特的特色。这种…  相似文献   

13.
正广播新闻节目的编排代表着电台的立场和态度,既是广播媒介政治原则的集中体现,又是广播编辑审美观念的综合反映。广播新闻节目的编排是一门艺术,广播新闻编辑通过艺术手段把杂乱和风格不一的个体新闻进行有效整合,编发成一档有滋有味的广播新闻节目,可以起到很好的传播效果。那么,怎样才能编排好一档广播新闻节目呢?树立编排思想编排思想是在节目编排中反映出的政治态度和思想倾向。报纸历来称编辑思想为版面的"灵魂"。广播新闻节目也  相似文献   

14.
海声 《军事记者》2001,(12):21-22
现代传媒发展与国内广播改革的趋势使然。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群雄并起的时代已经来临,广播争取听众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台湾10年前是32家电台,现在登记注册的和没有公开的有400多家;海峡台过去是当地三家电台的一家,现在是十家电台的一家,不改革,电台的地位和影响力将不断下降,收听率和宣传效果将日益受到削弱。  相似文献   

15.
这些年,新闻竞争使广播人有了危机意识,广播媒介“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先天性弱点,决定了它在受众中的注意力和影响力无法与其它媒介相提并论。如何扬长避短,规避电视、报纸、网络的强势,发挥广播的独特优势,博众家之长,为我所用,已经成为广播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提高广播新闻竞争力的途径之一,就是要注重新闻节目的编排艺术,以增强广播新闻的接收效果。优化广播新闻节目的编排可以有两条思路。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可以从广播传播方式自身的特性出发,遵从听觉接受规律,对广播的传播内容和各种传播符号进行优化组合,以发挥其听觉接受方式之长。从横向角度来看,则可以把广播置于传媒竞争的大环境,在广播与其他媒介的比较中来取长补短,也就是通过编排手段来弥补广播传媒在传播方式上的一些先天的不足和缺陷。本文基于第二种思路,提出广播新闻编排中的‘“版面效应”问题,试图从报纸与广播比较的…  相似文献   

17.
张云 《视听界》2004,(4):67-67
广播新闻的优势是什么,说起来大家都知道,是音响和传播速度快。但在实践中,广播的这些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其一,新闻节目中音响少而粗糙。在大部分电台每天的新闻节目中,带响的录音报道所占的比例很少。我们新闻综合频率改革之后,虽然录音报道数量明显增多,但质量不高。有的报道本来几句话能讲明白,现在为了追求录音,强加上几段叙述性采访,非但没有录音报道强调的“味”,反而表述不清。声音是广播的惟一的表达方式,如果音响无趣,从内容到形式上都缺乏活跃的因素,试想这样的新闻怎么会吸引听众?其二,新闻不快。电台在与报纸和电视竞争中一个制胜的法宝就是传播快,但这种优势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反而广播经常炒其他媒体的冷饭,尤其是广播对新闻事件同步报道的优势根本就没有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就新闻而言,电视图文声音并茂,三位一体,报纸可反复阅读,还可保存,网络的多媒体技术优势多多,而广播呢?稍纵即逝.并且,近年来,报纸的版面越办越活,电视节目越来越好看,网络势头越来越猛.在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广播新闻节目面临更大的挑战.在挑战面前,作为电台龙头的新闻节目必须下决心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把定位找准,扬长避短,真正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把节目办活,把听众拉回来,把市场占领住.  相似文献   

19.
面对互联网的横空出世,报纸、电台、电视台传统的三大传媒之间的竞争更加白热化。而且,电台常被人视为弱势媒体,在这样的格局下,广播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做出自身的特色?如何将广播优势尽情地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国内外传媒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发挥广播的优势,通过合理竞争,最终赢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这是事关城市电台兴衰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