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对无产阶级文学的论争,鲁迅的思想发生了转换,意味着现代文学与思想的一次转型。本文从无产阶级文学观念的兴起与鲁迅诸观念的差异以及他一贯的独特思维方式——对“伪士”的批判两方面入手,探析他对无产阶级文学的批评与认同,阐明鲁迅思想转变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扬的复杂性很大程度上正在于他早期所理解选择接受的五四文化思想,特别是其中扫荡权威与尊崇民主的观念与左翼、政治、社会实用主义等文学观念相碰撞、冲突、融合、变异后所导致的结果。如果要考察五四思想以怎样复杂的方式被组合进后来的文学历史,对后来的文化人产生显隐正负的多重影响,并以此构成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丰富状貌,周扬是一个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文学思想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思想启蒙运动中建立起来的。其文学思想带有鲜明的思想启蒙现代性和政治革命先锋性的特点。他的启蒙现代性主要是重视文学传播革命思想,唤起国民思想觉悟;吸收西方进步文化思想,批判封建旧文化、旧文学的彻底革命精神;他的政治“先锋性”主要以民主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政治革命为意图而发动文学革命,重视文学的政治功能,提倡文学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原则,用全新的观念确立小说的文学正宗地位。  相似文献   

4.
许地山是位基督徒,他的许多作品,或显或隐地表达了基督神学思想。他以文学的形式努力构建汉语基督神学思想,这是他的基督教信仰与他的中国文化观念相遇的产物。当我们尝试着揭示许地山基督神学思想的架构时,也同时完成了对许地山文本的深层阐释。  相似文献   

5.
作为晚清启蒙文学的领军人物,梁启超的文学启蒙思想有一个逐渐生成的过程。1898年9月(即戊戌政变)以前,晚清救亡图存的现实之需,促使梁启超开始从国民精神层面来考虑民族振兴之路,这在其思想文化观念上有具体表现,并由此引发了他利用文学来启蒙国民的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6.
传统现代性中是有意义的。它的意义及其程度取决于我们对它的解释。解释体现我们的观念,解释的过程就是传统的意义得到显示的过程。在全球化中,文化-精神方面的内容具有抗衡和自我保护的机制。传统是我们与他者的文化对话、抗拒经济和技术对地域性的民族性的价值抽空的可依赖的精神资源。文学来自这个资源,也丰厚这个资源。一个文学个案-聂金鑫的短篇小说文本恢复了我们对文学的体认,让我们重新发现了自己,认识了我们的文学所承载的传统在全球化的对话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陈国恩教授的《学科观念与文学史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近期与读者见面了,这是他辛勤耕耘的重要收获,也是他学术风格的又一鲜明体现。陈国恩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多年,成果丰硕。从早年的《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到后来的《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与文化透视》《文学批评与思想争鸣》及今天的《学科观念与文学史建构》等,他的中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为一种精神生产过程,是以现代媒介的物质出版为基础为依托的,两者相互促动,潜移默化的更新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从而在实现文学的审美功能的同时也完成了文学的文化改造功能。当代传媒的多样化以及文学的物质生产方武的多样化,使得文学的精神生产性实现得更加充分、更加完满。然而在文学的物质生产过程中,出版商的逐利本性对于文学的精神生产以及思想、文化传播都起到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主要探讨了钱钟书先生的文化发展观,分析了他的文化发展观“通变论”的自身思想基础和中国传统辩证法思想的渊源。从古今、中外两个维度对钱先生的“通变论”展开论述,并指出钱先生关于文化、文学发展的一些观念与西方大家的理论暗相契合。  相似文献   

10.
陈铨在抗战时期提倡构建民族文学,是在抗战特定的历史语境、陈铨自身受中西方文化影响下文化背景共同形成的。他倡导民族文学运动,强调"国家至上、民族至上"试图用文学的力量来重新建构有"力"的民族精神、推崇"英雄";这种民族精神,在他的文学批评观念也直接的显现出,他的思想虽然含有一定的激进成分,但试在特定时代下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