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烟囱在哪儿     
一入冬,家家户户都在屋子里烧柴做饭,连做饭带烧炕,一举两得。开春转暖后,就不能在屋里做饭了,院子里要另起炉灶,称之为凉灶。俗话说,土木之工不可擅动。在老  相似文献   

2.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这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凡卡》的结尾。故事以凡卡的甜蜜的梦结束,  相似文献   

3.
大固其其     
那一年我感觉很不好,每天都觉得很困, 很困,无论怎样眼睛都睁不开。实在没有办法了,于是我请了病假,坐长途汽车回到了最北方的乡下奶奶家。奶奶家有一铺炕,很暖很暖。我一扔下包就爬上去睡着了,话都没来得及说一句。迷迷糊糊中觉得奶奶给我轻轻盖上被子,然后就再不记得什么了。等我醒来后已经是第三天的上午了。奶奶给我端来一碗荷包蛋,然后就笑眯眯  相似文献   

4.
话家     
有一个小小的房子,有一个冒烟的烟囱,远远地看见,我们会立时心中温暖——家,这是一个家!有热的菜,有热热的饭,有暖炕的婆娘,有饶膝的孩子,有慈善的父母——这是一个家!哪怕它穷,只能啃到窝窝头与红薯,它也永远是冬天里的一把火,在你心里。家永远和童年的故事连在一起。城里的孩子回想着小弄堂的晚风,小贩们的吆喝,一些经久的老店及老店里的人们和故事。乡里的孩子总是与山野、蒲公英、海鸥、沙滩、小船与月牙儿连在一起,和爷爷奶奶重复多少遍的古老传说连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吃冷饭的娘     
<正>饭菜上桌,儿子问:"妈,您怎么不吃?"我回答说等饭晾凉。当了娘后,我渐渐习惯了吃冷饭。孩子小的时候不能独自进食,需要喂养,等一口口喂饱孩子,饭就凉了。尤其是冬天,需要就着热水吃。我的胃曾一度抵不过日复一日地吃冷饭而罢工。母亲都是吃冷饭的。尤其是那些从苦日子里熬过来的母亲,不单单是喂养孩子的年月,其它时间也习惯性地这样做。我的童年餐桌,娘总是缺席者。她把热腾腾的饭菜端上炕桌,催促我们趁热吃,自己却在灶旁刷锅,给圈里的猪搅拌饲料。我们小猪一样吃  相似文献   

6.
满族居室古今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各有其不同的居室。有的民族的居室,竟成为这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标志。满族的居室就是别具特色的。旧满洲老屋高大、宽敞,多数为三间,改建后多二间。屋内有壁隔断,西屋砌“围炕”(俗称“转圈炕”),北炕供晚辈睡;西炕敬供祖先,有祖宗板,客人来访,向例不得睡西  相似文献   

7.
有个家庭主妇煮饭,用扇子扇灶中的火,干柴很快地变成猛火,很快就把饭煮熟了。闻到饭香.干柴忍不住说:“如果不是我,这锅饭不会这么香?”烈火不同意,他说:“如果没有我,饭又怎么煮得成呢?”  相似文献   

8.
剩饭的故事     
我从小就有吃饭剩碗底儿的坏毛病。每顿吃完饭,碗里总是剩下一两口饭,似乎吃掉那口饭就要被撑死似的。我小时是在奶奶家长大的,奶奶常常给我讲一些吃不饱穿不暖的穷人的故事,可是我依旧吃饭剩碗底儿。我是奶奶的宝贝疙瘩,  相似文献   

9.
我可爱的家乡在嘉兴市新丰镇,它是杭嘉湖平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素有“平林古镇”之称。在我们新丰,别具特色的风土人情、生动有趣的传说典故太多啦。我们通过实地采访,决定选取新丰“三宝”——花、饭、茶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花——灶花我们新丰的“名花”可不是牡丹或君子兰,而是“开”在每家每户烧菜煮饭的灶头上的“灶花”。听长辈们说,北面的嘉善、南面的海盐等地,他们的灶都是白灶,没有漂亮的花纹和图案,只有新丰的土灶最具特色,是设计巧妙、功能齐全的花灶。在灶肚(烧柴火的地方)、灶面、灶山(防烟灰用)和烟囱上,都绘有各种各样的图…  相似文献   

10.
文学的奥秘     
常言道:"立志容易,成事艰难。"年少心高才疏,谁没有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自信与豪迈?我是什么时候爱起文学的,已很难确切说出。有一点是无疑的,如爱因斯坦那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古今中外,哪个人会在他不爱的领域有突破和成就呢?我幼年颇爱听陕北书匠说书,冬天农闲时他们在土窑洞暖炕上一段子一段子地说古  相似文献   

11.
百衲衣     
故乡风俗:常生病遭灾的小孩,须吃千家饭,穿百衲衣,方能祛病化灾长命百岁。我小时候经常生病,父母就让我吃千家饭,穿百衲衣。吃千家饭,就是挨家挨户讨一把米混在一起煮饭吃;穿百衲衣,就是挨家挨户讨一块布缝在一起做衣穿。千家饭象征性地吃一顿就够了,百衲衣却要常穿,有点像“护身符”。小时候,我不愿意穿百衲衣,爹娘不知说了多少好话,就差没跪下磕头了。10岁那年,妹妹在灶前烧红苕吃,把柴堆烧着了,烈火忽地蹿上了房顶。娘冲进火中,没有去抢粮食和铺盖,也没有去抱那只闹钟,而是先抢出了那件百衲衣。娘的头发烧焦了,脸上被火燎伤了一大块。我…  相似文献   

12.
室雅何须大     
室雅何须大陈宗基师范毕业那年,我被分配到了一所乡村小学任教。校长特热情,分给我一间宿舍,里边一桌、一椅、一炕、一炉而已。顶棚久经烟熏火燎,难窥本来面目;墙壁斑斑点点,墨迹纸片点缀于其上;地面坑坑凹凹;门锁不知何处去,只留锁眼空悠悠;一个木板炕特大,可...  相似文献   

13.
江南的冬景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们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炕在北方各民族中流行的情况以及所用名称的比较中 ,推测以汉语“坎”为最早 ,并认为“炕”的研究 ,对北方各民族乃至东西方文化交流都是有意义的 ,历史上的“建州”和“满洲”的名称 ,很可能与满语 K‘amduri“炕 ,亢宿”有关。  相似文献   

15.
在我记忆的深处有一农家小院,泥土夯成的矮墙、矮房。院里经常堆着一堆草,旁边是一个兔子窝。已被熏得乌黑的屋内除了有连着灶的炕和角落里的大黑箱子外,最显眼的就数西边墙上挂着的那辆老纺车了,这就是记忆中奶奶的家。  相似文献   

16.
《小读者》2010,(11):59-59
1.小狗:“主人,我亲爱的主人.您是世界上最帅气最有风度的主人.请您给我一口饭吃吧。”  相似文献   

17.
孔老夫子是圣人,是谁成就了孔老夫子的圣人称号?是他自己.抑或还有别的人?《吕氏春秋》中记载了一则孔老夫子与弟子颜回的故事。话说,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受困缺粮,饭菜全无,七天粒米未进,体力不支,白天也只能躺着休息。颜回不知道从哪里讨来一些米.回来后就煮起了饭。饭快要熟了时,孔子却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  相似文献   

18.
灶王碑     
无灶不成炊,无炊不成饭。卣姓以食为天,万家以灶为王。灶乇非帝胄,落户化平民。无门神之威严,有福星之和蔼。伴厨娘,傍伙夫,开门七件,每日三餐。掌管人间烟火,关心家务稻梁。厨下丰盛,天下太平。灶王锅盏不满,帝王江山不安矣!  相似文献   

19.
农历腊月.我家乡施甸农村的各家各户就开始杀年猪。而请吃年猪饭,可以说是一件普通又颇为隆重的事。无论家境贫富,年底杀头年猪,请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来吃一顿年猪饭.热闹一场,是家乡农村的一大传统风俗。这一天。远亲近戚、相好伙伴、左邻右舍汇聚到一起,拉拉家常,叙叙友情,吃年猪饭.品着乡间小酿.亲情友情乡情也就和睦、升华了。  相似文献   

20.
记忆语录 “我从一个很赏识我的老师那里借到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晚上,母亲在灶前忙饭,一盏小油灯挂程门框上,被腾腾的烟雾缭绕着。我个头矮,只能站在门槛上就着如驻的灯光看书。我沉浸在档里,头发被灯火烧焦也不知道。保尔和冬妮娅…肮脏的烧锅炉小工与穿着水兵服的林务富的女儿…的迷人的初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