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汶川地震中的流言传播及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这次特大灾难发生以后,相关的流言也迅速产生并且大规模蔓延。此次灾难中的流言传播具有其他公共危机事件中流言传播的共性,但也有自己的独特性。在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本文回过头来分析此次地震中流言的产生及传播特点,并试图提出在灾难事件中有效控制流言产生及蔓延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危机事件中,流言的扩散给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规范带来破坏性的后果。本文以阜阳手足口病为例,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危机事件中流言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政府和主流媒体在应对流言扩散时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危机事件中的流言传播有着特殊的规律,应对策略也需要有相应的针对性.本文以汶川地震中的"都江堰水源污染"流言为个案,分析了危机事件中的流言传播过程和应对策略,认为危机状态下的社会心理易使流言产生更大恐慌,而流言进入社会实践构成了对官方信息的质疑,需要有信息的及时公开和良好的信任机制才能使应对策略生效.  相似文献   

4.
现代信息社会,人际传播力量增强,威胁民众生命的突发性公共事件一旦发生就会导致流言产生和四处传播。权威部门重视人际传播力量,及时发布和疏通信息,才能促使信息畅通,从而控制住流言,安定好民众。本以近期广东省发生的非典型肺炎事件为例说明:信息畅通是基于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良好的互动关系上。  相似文献   

5.
网络流言是在网络上传播的关系人们利益的不确定的信息,网络流言的扩散能产生非常大的危害性,不仅使网络空间人心惶惶,严重的还可能造成现实生活中的群体性事件.所以,政府部门要坚持信息公开的原则,在面对突发事件、热点事件时及时公开信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消解网络流言产生的空间,为网络舆论引导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政府面临的突发公共危机事件越来越多,流言的传播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健全完善的政府信息发布机制,是有效遏制流言与谣言传播的关键措施,对于减弱危机事件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力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试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应用相关传播学原理,分析政府信息公开对流言传播产生的重要控制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各类重大社会事件发生时流言总会不胫而走,恣意蔓延。对于流言,学界专家也从各方面对其进行了解读。本文结合"瓮安事件"、"合肥地震"事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流言扩散的机制,探讨了流言与舆论的互动,并就流言控制与舆论引导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井上靖在《异域的人》中写到了两个有关流言的重要情节:班超逐妻事件和班超命赵弃"妻"事件。本文以文本为原点,基于流言的特点、产生和消亡机制,总结故事的共性,挖掘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汉代政治危机与女祸观念。此乃井上靖艺术创作时的着眼点,折射出井上靖对于败战后恐慌与挑战并存的日本社会的写照。  相似文献   

9.
跨国传播的流言由于传播网络复杂、信息畸变严重、不易溯源等特点,与国内流言的传播相比有很大不同。在日常生活中,跨国流言往往存在时间更长、影响范围更广,辟谣更为困难。本文以"Momo事件"的传播作为研究对象,从路径和内容两个方面探析流言的跨国传播过程,总结传播特色及事件造成的后果,并探究流言跨国传播现象背后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0.
受"昆明3·01暴恐事件"影响,"暴徒砍人"流言导致成都、广州等地数百群众四散奔逃,一时人人自危。最近,我国多起公共危机事件的始作俑者均为暴恐流言,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对此,本文结合"成都3·14春熙路事件"、"广州3·15沙河事件",分析了暴恐流言的传播机制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李瑜 《新闻世界》2011,(8):304-305
"流言"是指提不出任何信得过的确切依据,而在人群中相互传播的一种特定消息①。它的传播方式一般是口头的、非正式的、非官方的。某些流言具有消极作用,甚至可能引起社会混乱。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多起群体极化现象均与流言的散播有关,可以说,流言已然成为群体事件的助推器与催化剂。本文旨在讨论在危机性事件中媒体和政府应如何有效应对流言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蒋亚东 《新闻世界》2011,(8):296-297
本文通过抢盐事件,探讨在新媒体时代下流言得以传播的原因、发生特点,以及对流言传播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蔡静 《当代传播》2011,(4):26-28
从2003年的SARS,2008年的"5.12"大地震,到后来的"3.14"事件、"7.5事件",几乎每次公共危机的出现都伴随着流言的产生和传播。从信息传播的角度考察,非常时期流言信息的广泛接受和传递不仅意味着信息渠道和信息内容的变化,更关键的还透视出传播主体与受众的心理需求变化。因此,本文将尝试从公共危机中心理需求的变化出发,  相似文献   

14.
从广州肺炎事件看流言的传播与控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 0 3年春节后 ,我国广州地区出现了由非典型肺炎引发的社会恐慌。在这次事件中 ,流言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本文总结了流言的研究范式 ,认为应该从传播方式和意义阐释两个方面来研究这次流言传播现象。作者研究了这次流言传播中出现的一些新特点 ,以及这次流言背后的社会心理因素。同时提出了一些在流言控制中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提出应该注意两类流言的监测与预警  相似文献   

15.
流言的传播在突发事件发展中产生着重要的作用.流言公式告诉我们流言受信息的重要性、模糊度与公众的批判能力三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拟从流言公式出发,分析影响流言产生及传播的因素,为媒体在突发事件中进行流言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赵亚光 《视听界》2011,(3):92-93
突发事件是人们尚未认识到的在某种必然因素支配下瞬间产生、出乎意料的事件。它的瞬间性、偶然性以及危害性,往往导致各种流言的传播,引起公众恐慌甚至暴力事件,危及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7.
"谣盐"属于同类流言的再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1年3月16~17日在我国发生的抢购碘盐事件,属于同一类流言的循环再现.就具体的抢盐事件来说,是谣言,但流言≠谣言.英文原词"rumor"翻译为中文"谣言"不准确.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的新媒体语境下,伴随着高速化的信息传播,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的媒体态度也逐渐成为了把控流言传播的重要因素,尤其在一些广受公众关注的新媒体事件中,媒体的报道态度更是决定着网络舆论的走向.那么,探析媒体态度与流言传播之间的联系,及媒体态度对新媒体事件发展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新媒体语境下的媒体报道态度及流言传播之间的关系作出探究,从而对媒体报道提出一定的实践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对于流言的传播和防治做过研究。微博的出现赋予流言传播以新的特点。在公共事件发生后,流言更容易借助微博这个公开、即时、互动的信息交流平台进行“病毒式”扩散。微博中的虚假信息往往在发布时没有经过真假的鉴别或是被有意捏造,大范围传播后对网络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流言消亡的方式,归纳了流言控制的相关做法,强调了流言控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