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面临很多压力,需要极大的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更大,极易出现心理不健康的问题。文章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重要性,从心理学视角提出提高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针对一般心理素质要充分利用积极关注,学会尊重贫困生,做到与贫困生共情;针对特殊心理素质要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心理素质户外拓展,以提升高校贫困生就业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对应的开展就业心理教育也越显重要。积极心理学是兴起于20世纪末,研究人类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学科。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在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概括分析的基础上,尝试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提供新的创新模式,以期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健康心理和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需要重点分析课程内容标准、教学方式等问题。通过积极提出有效的教育理念,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建设标准,开展积极的心理理论分析,明确就业团体心理辅导的具体形式,逐步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体系发展管理水平,逐步促进大学生的潜在实力,促进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的快速提升,达到快速成长、快速发展的目标。本文将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心理辅导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关键作用和需求方式。  相似文献   

4.
宋琦 《华章》2013,(27)
本文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对心理素质的概念作出了界定,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大体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和成长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并根据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现状,提出了有效的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的数量在教育的快速发展下不断增加,而这就带来极大的就业压力。因此,为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开展创业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能够加强对大学生实践与理论的全面培养,如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创业能力及知识培养,能提升大学生竞争力,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这对大学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积极心理学从人自身心理积极因素出发,提升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潜能,对提升个人品德和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现状,将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分析了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影响,深入研究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积极心理学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课题,为了进一步推进心理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将积极向上的心理学理念引入教育教学之中,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品质,让大学以积极的心理更好地学习,将这股积极的心理学思潮引入到实际生活之中,让大学生切实强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挖掘自身的潜力,增加对积极生活的体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15):F0002-F0002,F0003
2010年8月12-15日,“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是:积极心理教育——培养青少年的积极品质和美德,提升青少年心理素质和幸福大吃一惊,会议宗旨是:推动心理学与积极教育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困扰逐年增加,这表明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弊端。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中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本文简要概括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探讨了积极心理学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努力的新方向.文章从积极心理学的特质入手,阐述了它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然后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就如何在积极心理学指导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刘桂芬 《高教论坛》2011,(5):62-64,71
大学生心理委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日渐凸显。在心理委员的培养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培养心理委员积极的人格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运用团体心理训练增强心理委员的积极情绪体验,构建心理委员顺利开展工作的社会支持系统,发挥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大学生心理委员培养中的作用,把教育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由消极防范向积极心理素质的塑造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教育环境和就业环境异常复杂,相伴而生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也在不断增多,所以社会各界对于大学心理健康水平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而当前高校所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基于消极心理学的视角,对大学生的消极心理进行纠正和预防,实践表明能够获得的教育效果并不明显.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旨在通过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的指导,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研究和应用的重要理论,其在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积极心理学进行概述,进而分析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指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路径,以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是基于积极视角对传统心理学展开的新兴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相比,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关注人类心理健康,以促进人类幸福发展作为核心目标,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方法,与传统研究方法相结合,对个体的积极心理状态展开研究。大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时期,在求学探索中产生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心理素质持续发展。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过程中,不能忽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相比较于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只注重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防治,而忽视积极的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训和潜能的提升,为此而急需积极开展相适应的积极心理学教学.本研究主题则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的生态教学模式探究,目的是使这种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良性的影响.研究方法为课堂上开设成功心理学、幸福心理学等课程;课后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素质拓展训练及朋辈辅导.课堂上通过采用体验式教学构建了生态课堂,课后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大学生进行辅导与潜能开发.通过研究证实这种积极心理学教学模式是一种很好的生态教学模式,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逆商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即将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担负着沉重的就业心理压力,一次次失败的求职挫折经历更是使他们心理上不堪重负,产生不同程度的就业心理问题,已成为高校当前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从高校毕业生常见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入手,通过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和时代特征,开展大学生就业逆商教育等于预措施,使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得到有效改善和提升。  相似文献   

17.
具备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是大学生成功就业和职业生涯得到较好发展的重要保证。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在自我认识、择业心态、心理承受力、择业取向等方面却表现出诸多缺陷。造成这种状况有外在和内在两方面原因。改善社会舆论环境,导入和前移就业心理教育,加强职前技能与心理培训,是提升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以后,出现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无法承受巨大的学习和就业压力、自我定位产生困惑等问题,为此,可以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理疗、矫治活动,教育和引导他们养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乐观的学习态度;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课余活动,增强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预防和矫正心理问题,同时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和幸福体验。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把工作重点仅仅放在预防和矫正大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上,忽略了对学生心理潜质的开发及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兴起满足了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需求。只有在积极心理学领域重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才能最终达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就业困境下大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困境,除了客观上就业环境变化导致的结构性就业难之外,大学生就业能力欠缺、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也是重要原因.研究表明非专业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有着重要影响.从实际情况看,非专业素质是毕业生就业的"短板".在考察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和非专业知识素质等四种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非专业素质基础上,提出大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的路径: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开展全程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健全非专业素质考核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