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佛教典籍中,《坛经》是绝无仅有的一本称作是“经”的由中国僧人撰述的佛典。根据佛教的传统,只有记叙佛祖释迦牟尼的言教的著作才能称之为“经”,佛的弟子及后代佛徒的著作只能称作是“论”,以《坛经》冠名慧能的言教,足见“六祖革命”后,中国佛教的变革风习...  相似文献   

2.
六祖慧能禅师(638—713)作为禅宗的实际开创者,他从人与佛的界说,成佛的根源与方法,禅法与日常修行、现实世间的关系,成佛的境界等几个基本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说法,从而创立了中国化的佛教宗派禅宗,极大地推进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方立天:《禅宗概要》,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2页)。2013年恰逢慧能禅师圆寂1300周年。今天我们既需要进一步考证与熟悉这位禅门巨匠、法门龙象的经历和事迹,也需要总结与理解禅师的卓越贡献和深远影响。同时,  相似文献   

3.
《坛经》与般若思想姚卫群在中国佛教的名宗派里,禅宗是影响较大的一宗,而且相对于其它主要佛教宗派来说,中国特色又更突出一些。这一点在学界已有共识,讨论得也较充分。然而在肯定这一点时,还要看到事情的另一方面,即禅宗虽为中国佛教宗派,中国特色较鲜明,但它仍...  相似文献   

4.
般若思想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理论基础,本就“空”观、“中道”观以及“无差别”观等几个方面,对禅宗的要典《坛经》的般若思想进行了剖析,展现了最具中国化特色的佛教宗派——禅宗,虽然与印度佛教有着不可分的渊源关系,但也体现出它结合中土儒道两家思想对佛教的革新化改造。  相似文献   

5.
禅宗虽在佛经中可找到其思想根源,所谓“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但禅宗的真正形成,是中国文化与印度佛教因缘和合之果。而禅宗形成之后,发展迅猛,禅僧辈出,分支多端,禅风极盛,中国佛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禅宗。朱熹就生活在禅宗的语言气氛中,他参加科举考试时书包中仅有大慧语录。而禅宗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儒学的发展。作为南宋大儒的朱熹,禅宗的影响不能熟视无睹。  相似文献   

6.
《坛经》中“獦獠”一词读法─—与潘重规先生商榷蒙默《中国文化》第九期载活重规先生《敦煌写本六祖坛经中的“撩”》一文,考此“撩”之“”为“猎”字之俗写,旁徵博引,洋洋洒洒,五千馀言,宜若可以论定矣,而潘先生虚怀若谷,谦光照人,谓“管窥所得,不敢自信,草...  相似文献   

7.
正在弘扬创新教育、智慧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文化对当代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古代远离尘嚣闹市之所,禅师古德的说教艺术对当代教育价值有着深刻的启示。作为禅宗的宗经宝典,《坛经》在中国佛教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是唯一一部由中国僧人撰述被称为"经"的佛典,其说教文化中蕴涵着  相似文献   

8.
禅宗是中国本土化佛教的典范,唐初形成并流传至今,成为中国佛教宗派中传播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派。唐末五代时期,禅宗曹溪一脉衍生了“五家七宗”的繁荣局面,使禅宗成为中国汉传佛教的主体,对于当时社会的思想和佛教的未来走势都带来了历史性的变革。南宋初年,国家政权动荡、战争不断,  相似文献   

9.
宜春禅宗     
佛教传入中国后,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融合,最终出现了中国化佛教——禅宗。回顾禅宗的发展历程,我们将会惊奇地发现,不少决定禅宗发展走向的亮点,相对集中地闪烁在今日江西省宜春市的行政版图上。宜春市这一方不大的土地,承载了禅宗发展史上众多的风云际会  相似文献   

10.
寒拾对话体现出禅宗忍辱思想。禅宗忍辱思想作为印度佛教和中国本土儒道二教忍辱思想的集成与发展,它伴随着禅宗的创立、繁盛而逐步形成。禅宗忍辱思想内容丰富,至少表现在苦忍、生忍、法忍、让忍和慈忍五个层面。禅宗忍辱思想与世间忍辱思想有异有同,它既有宗教层面的价值地位,亦有世间层面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青原讲会     
郑晓江  王令策 《寻根》2012,(2):76-81
青原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河东乡南境,上有创建于唐神龙元年(705年)的禅林重地净居寺。禅宗七祖行思在曹溪山南华寺受六祖慧能传法,于神龙元年到青原山创建寺院,传布佛法,发展为禅宗南宗的青原法系,在禅林具有极高的地位。其实在吉安这块土地上,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坛经》是唯一一本由中国人写的,称为“经”的佛教典籍,可见它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要对这本经典著作做出准确的阐发,实在非我个人能力所及,而且有人认为对佛教思想不能进行逻辑的分析和理解,但我认为逻辑的分析至少可以明晰地反映出理解上的错误,为正确的理解做个“反面教材”,所以我只以个人的管见,  相似文献   

13.
陈金凤 《寻根》2013,(5):101-105
位于江西吉安东南端的青原山,以山青、水清、气清而名扬,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六祖慧能首座弟子行思于此山安隐寺(后改名为净居寺)扬禅弘法而肇开青原禅系,一时成为天下名山。然宋以后数百年沦于圮废,祖道无闻,直至明中后期在江西曹洞宗中兴的背景下,才略复生气。清朝康熙初年,一代高僧药地大智(方以智)重振青原雄风,使之再度成为江南禅宗的重地。方以智与青原山的结合,是中国禅宗史上“名僧名山两相宜”的典型案例,考察这一案例,自有相当的学术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4.
程爱勤 《寻根》2009,(3):71-73
大凡读经或读史之人,都是知道菩提树的,并多少知道菩提树在佛教中的特殊寓意。早在读大学的时候,教授们就在课堂上不止一次讲到唐朝时神秀与慧能宗派之争的偈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依敦煌本《六祖坛经》)。虽然当时并没有亲眼见过菩提树是何物,但其中曲折离奇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大足佛教石刻《牧牛图颂》跋龙晦大足佛教石刻《牧牛图颂》以它的富于生活情趣、雕刻栩栩生动,受到游览者的称赞,研究它的文章有一些提到它在图里表现了禅宗思想,但是哪一派禅宗思想,就没有深入下去。本文根据笔者近年的研究所得,想从杨歧派对四川佛教的影响。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禅宗衍义     
禅宗衍义茅冥家禅宗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个特殊的宗派,它以菩提达摩为初祖。下传慧可、僧璨、道信直至五祖弘忍,世称东山法门。弘忍以後禅宗分成南北两宗,所谓“南能北秀”。传统说法以南宗慧能因得弘忍衣法以为嫡传,成为禅宗六祖。後世公认南宗为禅宗正宗,顿悟创於慧能...  相似文献   

17.
骆妍 《华夏文化》2023,(3):25-28
<正>《宋高僧传》由北宋僧人赞宁奉持编撰,是继慧皎《高僧传》、道宣《续高僧传》之后的又一部高僧总传。陈垣曾称此书“最精彩者为《习禅篇》”(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中华书局1962年,第40页)。禅宗是中国佛教创造和革新的产物,其思想原则和实践方式均由慧能奠定,因此关于慧能的研究占据了禅宗研究的重要地位。其中关于慧能生平考辨的相关研究成果不可胜数,但鲜见对慧能传记书写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任重 《寻根》2012,(6):97-99
青原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境内,又名安隐山,从邻县吉水的嵩华山发脉,与天玉、芙蓉、黄源诸岭紧密聚结,蜿蜒起伏,面积约45.5万平方米,海拔约154米,全国重点保护寺庙之一的净居寺即坐落于此.据《青原山志》记载,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这里便傍山立庙,初名安隐寺;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敕赐"净居禅寺",遂改名净居寺.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佛教南宗六祖慧能的弟子刘行思到此开辟佛堂,广收僧徒,传禅宗的"顿悟法",创立青原派系.嗣后,行思声名大震,四方僧众云集,青原山自此香火鼎盛.继承行思衣钵的是希迁(石头和尚),他得法后,往湖南衡山继续弘法,创立"曹洞宗",后又衍生法眼宗、云门宗.  相似文献   

19.
李四龍 《中国文化》2013,(1):119-130
在佛教学术界,常会谈论一个问题:天台宗是不是中国佛教的第一个宗派?三论宗、禅宗部会出来争夺这个"第一",各有各的理由。如果仅仅为了宗派上的优势地位,那就是门户之见,不值得多说。之所以还要谈论此事,我所关注的是中国文化的开放性:从中国佛教的宗派史看,外来文明如何进入中国的思想主流,并且形成新的文化传统?佛教的传人,在南北朝、隋唐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  相似文献   

20.
如来禅与祖师禅的分立与融合向世山禅宗是中国佛教特有的宗派,是印度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互交融的新产物。因此,禅宗自产生之日起,就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和评估,至今依然。对禅宗的研讨重要领域之一是禅宗的产生与分化史。但纵览古今,横看僧俗著述,总是囿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