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立足事实,抽象概括 从物理事实出发,建立概念,这是抽象概括过程,物理学的所有概念几乎都是这样形成的。例如,力的概念就是在大量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事实的分析基础上形成的。马拉车,车由静止开始运动;磁铁吸引铁钉,铁钉由静止开始运动;手拉弹簧,弹簧被压缩;大球碰小球,小球开始运动……  相似文献   

2.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王靖星一、通过物理知识的教学,培养分析概括的能力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科书编排非常注重从物理事实的分析概括中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例如教材中在讲“力的作用效果”时,用一系列插图通过事实得出“力可以改变物体...  相似文献   

3.
一、概念的建立(一 )相互作用的二力在初二物理第八章的第一节“什么是力”中引出了相互作用的二力的概念 ,并从生产和劳动中形象概括出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定义的内容深入剖析 ,不难得到 :1 .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捡、提、吊、压、吸引、排斥等具体形式的抽象。这些具体的动作是判断是否产生力的第一依据。2 .发生力的作用时 ,一定有两个 (或两个以上 )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 ,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3.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 ,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前者叫做这个力的受力物体 ,后者叫做这个力的施力…  相似文献   

4.
按照《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的安排,初二物理第三章的内容,是介绍“力”的初步知识.它是物理知识的基础,所以是重点;而且由于它不很具体,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必须认真细致地讲好.一、力的概念教材的第一节“力”是分四个步骤介绍力的概念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把力与肌肉紧张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教材首先从这里写起.但这还不是科学的概念,我们必须从“肌肉紧张”解放出来,从大量的物体与物体间的关系的例子,引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一科学概念.这里,要强调“离开了物体,就不会有什么力的作用”.这是第一步.  相似文献   

5.
"简单机械和功"是对"力和运动"的知识加深和拓展,从物体平动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发展到物体转动时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三要素有关还与力臂有关,从二力平衡条件发展到杠杆平衡条件,层层递进.而"功"是初中物理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功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也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本文就"简单机械和功"的相关知识解析如下,以帮助同学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6.
力的平衡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之一,贯穿整个力学的学习,也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学习重点;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否为平衡力是难点. 一、考查平衡力的概念 一个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几个力就是平衡力.考查题型一般是选择题或填空题,当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的作用时,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当物体受到非平衡力时,物体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解题时注意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不要混淆.  相似文献   

7.
一、怎样认识力人们对力的最初认识来源于生产劳动的过程,是人体肌肉的紧张感觉。通过对大量事实的分析,高度概括出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对这句话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1.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的,发生力的作用必须有物体参与。  相似文献   

8.
力是中学物理力学问题分支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概念,是初中物理力学的入门知识,是今后学习压强、浮力、简单机械、功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同学们应对力的确切物理含义要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力又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它看不见,摸不着,人们最初认识力是人类在劳动中通过肌肉紧张而感觉到的.墨子看到人们通过肌肉的动作,如举、推、掷、踢、蹬,可以使别的物体发生位置移动,从而归纳出力使物体由静而动,由下而上,由慢到快的原因(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是对力下的一个很准确的定义. 怎样才能判断一个力是否存在,如何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这就要求同学们正确理解力的概念及其具体的物理含义.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如何正确理解力的概念呢?下面我们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语文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1.句子成份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一些学生学习了物理概念和规律,往往理解不透,如果对某些概念或规律进行必要的句子成份分析,就会有深入的了解.例如,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个概念的主干是“力是作用”,“物体对物体”是定语。句子意思主要是由定语、状语、补语加以说明的,这句话也就是说力的作用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两个物体~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象手推门,手是施力物体,门则是受力物体。可见,句子呢份不但适用于语文教学中,在物理教学中,它同样也占有举足轻…  相似文献   

10.
物理概念教学的三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物理概念的形成离不开生动具体的物理事实.中学物理讲的第一个概念就是“力”.怎样讲好“力”呢?首先应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从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开始,如踢足球、背书包、做推手游戏等,让学生从中体会“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句话.然后进一步做一些实验:用两把弹簧秤,其  相似文献   

11.
一些教师反映力学不好教,学生反映力学难学.其原因是概念抽象,理论性强.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或对教材不熟悉所致. 从人教社1987年新编的初高中教材可以看到,“力的概念”是逐步加深的.在初中物理第二章第一次提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初步概念;接着在“运动和力”的关系中又谈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它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最后在高中物理(甲种本)第一章才明确地完善力的概念:即  相似文献   

12.
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其他物体对它施加作用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惯性定律"。"惯性定律"亦即"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说明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条件,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它科学地阐明了力和惯性这两个物理概念,正确地解释了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并提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  相似文献   

13.
题型特点:共点变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问题,涉及的均为动态变化情况,即动态平衡问题.所谓动态平衡问题就是通过控制某一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而在这个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一系列的平衡状态.其特点可概括为稳中有变,动中有静.这类试题考查的核心知识也是共点力平衡条件,相关知识是力的概念和受力分析技能.  相似文献   

14.
二力平衡的知识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这一知识对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求平衡力中的未知力以及进一步学习摩擦力、浮力等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知道力的平衡的概念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 ,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学习这一定义要明确 :1 .定义中指的“物体”是指一个物体 ,而且是受力物体 ;“几个力”都作用在这个物体上。“几个力”指至少有两个力。2 .由定义可知 ,当物体受到的力平衡时 ,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保持何种运动状态 ,决定于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物体原来是…  相似文献   

15.
1 问题提出不同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对二力平衡概念的叙述有所不同。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将二力平衡概念定义为“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的。”接着,通过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就平衡。”应该指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反映的是物理规律。又如四年制初级中学课本《物理》(试用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也提出了二力平衡概念和二力平衡的条件这一物理规律。虽然对二力平衡概念的  相似文献   

16.
物理学中的"做功"和日常生活中的"做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生活中的"做工"是指人花了力气,完成了某项工作,也就是做事情.而物理学中的"做功"有严格定义,我们把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叫做力做的功,简称为功.由此可见,物理学中的做功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物体有力的作用,二是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所谓对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存在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当我们在讲授功的概念时常会进入"说文解字"的古典的教学轨道.于是,问题便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力的功是指力对运动物体的哪个方面有"功劳"?有"贡献"呢?学生们通常会错误地回答:对物体的移动(位移)有"功劳"和"贡献".其实,在物理的逻辑中物体发生位移是可以不需要力的,因为物体运动是可以不需要力的.我们在初中教材中关于功的切入角度很容易导致学生犯这样的错误.学习任何东西都应从它最简单、最基本的情形入手,功的最简单最基本的情形就是:恒力(与位移方向相同的恒力)做功.因此,按此恒力做功的公式"W=FS"来切入功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初中的物理教材就是这样处理功的概念的.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让初学者较轻松地把握住功的概念,并能很快地进行简单运用,在活动中去感受它,在运用中去熟悉它,至于它的清晰度和准确度就只能留到后面去发现了.  相似文献   

18.
中学物理教学传授知识的任务,就是向学生讲清楚物理事实、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物理理论。其中,物理概念是物理客体的概括、抽象、深化,揭示物质的某方面的属性。定律是概念间的联系,是以概念为基础的,而物理理论又是定律的概括。所以物理概念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处于一个核心的环节,概念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物理量是“量度物质的属性的描述其运动状态时所用的各种量值”。因此在物理概念中有许多是物理量,如力、速度、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也有些不是物理量,如质点、平  相似文献   

19.
王红梅 《物理教师》2005,26(5):38-38
人教社新版高中<物理>课本(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第5页关于弹力概念有如下叙述:"……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如果变形过大,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变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相似文献   

20.
<正>"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中的基石,如果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记忆不准确、不到位,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应用,还会使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缩、畏惧心理,甚至使有些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强化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掌握好物理概念,以使学生可以从容学习,更好地去应用呢?结合笔者的从教经验,浅谈教学方法。一、抓关键字理解如,力的概念是"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多数学生对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