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在生物教学中设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阐述了如何在生物教学中设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即充分利用书本现有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用类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通过电教媒体,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音乐教师担负着用音乐艺术美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丰富的思想情感的重担,同时还要担负着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重任.那么,应该怎样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情怀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高尚情怀,它是一个必须具有的基本情操.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除了具有使人愉悦心灵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培养人形成高尚情操的功能,以及培养他们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功能.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的音乐知识,欣赏高雅的音乐作品,还要具有坚定地爱国主义感情.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趁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它们成为有文化、有素质的爱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3.
在说明文的教学中,体现了文道统一的原则,即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也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下面试就语文教材在说明文教学中如何体现“道”的问题,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一、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在教学中,我采用纵向比较法,让学生在了解我国悠久历史的同时,更加热爱我  相似文献   

4.
历史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做法马继红为了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觉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激发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奋发学习的热情,笔者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中国历史的丰富材料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课内校外相结合,认真进行热爱中国...  相似文献   

5.
屈光耀 《考试周刊》2013,(37):26-26
高中语文老师要充分挖掘学科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做到: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感悟教材,激发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开展多形式的活动,加强学生集体意识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6.
山东地方历史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笔者把山东历史文化引入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7.
1要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地理教材是很好的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材。中国地理每章节都有能渗透着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必须身怀爱国主义情怀,从而教育我们的学生热爱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富饶的资源就容易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师要用爱国主义的激情唤起学生改造自然、保护环境、创建美好家园的爱国主义情操。例如:我国国土面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内容中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思想,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就要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力求做到:范读课文要有音韵美;讲解课文要有鉴赏美;板书设计要有艺术美;教态要有感官美.  相似文献   

9.
《大学语文》作为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营造大学文化氛围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培养青年学生良好品德、健康情感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若能有效利用《大学语文》课堂,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励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将会对帮助学生成为格调高雅、充满人文情怀的人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人的审美观念和美好情操的情感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因此语言教学必须进行审美教育,必须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引导学生从文质兼美的课文中充分吸取营养,陶冶性情、开阔视野、  相似文献   

11.
卢向茹 《成才之路》2011,(11):54-54
戏曲教学作为一门综合舞台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专职音乐教师必须认识到戏曲教学的重要性,它能通过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欣赏和兴趣,启迪思维与心智,增强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感恩的品德及其他良好的品德,寓情感于教学之中,为学科知识的吸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13.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辉煌成就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常听到学生说:课本中那么多定理、定律都是外国人发现的,像牛顿运动定律、欧姆定律、焦耳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为什么没有用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呢?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说明,这种情况确实反映出中国在近代科学的发展上远远落伍。其原因不是因为中国人不如外国人聪明,而是由于社会制度造成的。在欧洲科学飞速发展时期,中国却闭关锁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环境极大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是每一位中国公民应当具备的道德情感,它是中华传统文化和精神的核心。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和发展爱国主义,有利于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本文对爱国主义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作出了阐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渗透策略,希望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美德。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物理学科的重要功能。按照科技发展及科学著作诞生的历史顺序,介绍中国灿烂五千年文化对物理学发展的巨大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结合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的奋斗史及他们在物理学领域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报国之志。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介绍近年来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丰硕成果,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相似文献   

16.
结合教材实际,寓爱国主义教育于阅读教学之中,是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一条途径。我在教学《别了,我爱的中国》一课中做到“五抓”,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始终,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的《生物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生物课的教学目的要求,主要包括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三个方面。”《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生物课的教学,要求达到以下教学目的:要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笔者结合初一、初二、高二这三个年级生物课教学综合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测验法和经验总结等方法进行研究,为生物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音乐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而音乐欣赏又是高师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音乐欣赏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音乐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音乐欣赏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起到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第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第三,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缘自课堂中学生回答的困惑 由于种种原因,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已成为习惯,然而,按部就班地行走在爱国主义教育道路上的我,竟然困惑了,困惑于学生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情意教学又称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发挥以情感人的作用,充分利用课文的情感因素,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感情为中介,强化学生认识和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高尚情操的教学方法.情意教学作为一种运用现代教育心理学原理进行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和个情的发展.(一)实施情意教学必须制定情意目标.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并借鉴教育心理学一般的分类法则.历史科学情意目标一般可分为四类:即“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和“爱国主义感”.历史知识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极好教材,而爱国主义又是形成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纽带.因此,爱国主义作为情意目标应在历史学科四项情意目标中占突出地位.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属于理论知识的范畴,不宜单列为情意目标,但作为观点和意识,应当贯穿和体现于情意教学的各类目标之中.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为达成“爱国主义”的情意目标.就要通过无数爱国仁人、志士为民族繁荣、祖国富强而抛头胪、洒热血的生动事例,向学生传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历史教学情意目标的制定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依据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