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驹凹陷近年来在勘探领域取得突破,多口井在泰一段获工业油流或油气显示活跃,展现了该地区的勘探开发潜力.在岩心的观察描述、粒度分析、录井、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基础之上,结合研究区的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对研究区进行沉积相标志识别以及沉积微相分布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泰一段以三角洲前缘亚相及前三角洲沉积为主.三角洲前缘亚相进一步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前缘席状砂、远砂坝等5种微相.  相似文献   

2.
工区储层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物性较差,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目前对储层沉积微相类型不确定.为了更有效的开发该区块,从区域地质资料出发,利用岩心颜色、沉积遗迹构造、岩心粒度特征及古生物标志等岩心相标志,结合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对正270区长6地层的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正270井区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的沉积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并且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是本区占主导地位的骨架砂体.同时探讨了研究区沉积相和油气成藏的关系,为进一步勘探和开发目的层提供了地质线索.  相似文献   

3.
太原西山地区石炭-二叠纪沉积环境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野外露头、剖面、钻孔岩心等对太原西山地区石炭-二叠纪地层沉积相进行分析,识别并总结出台地-泻湖、障壁岛-泻湖-潮坪、浅水三角洲和河流4大沉积体系以及若干沉积相类型.该区晚石炭世本溪组沉积期主要发育台地-泻湖沉积体系;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太原组沉积期以障壁岛-泻湖-潮坪的障壁海岸沉积体系为主,其次发育碳酸盐台地相和沼泽相.早二叠世山西组沉积期及以后,整个地区发生区域性海退,以浅水三角洲和河流沉积体系广泛发育为特征.沉积环境的演化经历了早期的陆表海、中期海陆过渡沉积和晚期的三角洲、陆相河流沉积,聚煤作用发生于太原组和山西组沉积期.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地质剖面勘察、岩心的观察与描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各个地层的岩电特征、沉积构造类型以及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长2+3进行了沉积相研究.研究表明:古盐度计算结果为0.85‰~4.44‰,本区延长组应为陆地淡水湖相沉积物.长2、长3属三角洲平原亚相,以分流河道和河漫沼泽沉积为主,偶见有决口扇沉积.本区分流河道砂体发育,砂岩粒度较陕北东部细,以细砂为主,长3时期的水动力条件明显较长2弱.研究区内三叠纪延长期(中、晚期)为受北东东物源.  相似文献   

5.
收集前人研究成果,结合薄片鉴定、重矿物分析、稀土元素及地震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沉积期物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镇北地区延长组长7物源来自盆地西部和西南方向,其中西南物源为主要物源区,主要岩性为变质岩、中酸性岩浆岩;西部方向仅为沉积区提供白云岩等碳酸盐岩碎屑.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彭阳地区发育三叠系延长组长7烃源岩,受岩心测试样品有限的约束,仅通过样品实测有机碳含量评估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致密油精细勘探的需求.针对研究区测井资料较为丰富的特点,结合实测数据与测井曲线,利用改进的Δlog R技术对研究区烃源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改进的Δlog R技术相对于传统的Δl...  相似文献   

7.
利津西坡沿凸起带广泛发育近岸扇体,但对沉积展布特征及成藏规律认识不清,导致该区勘探工作停滞不前.通过分析测井、录井、地震资料,对利津西坡沙四上亚段沉积特征、成藏规律进行精细解剖,研究发现重力流近岸扇体前端存在牵引流沉积体现象,提出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共同控制下的沉积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成藏特征为从洼陷带向凸起带油藏类型...  相似文献   

8.
在野外剖面、钻孔岩心宏观沉积相分析及岩相类型的归纳总结基础上,根据各类岩相在垂向上的组合关系及在平面上的分布,识别出障壁-泻湖相、三角洲相、河流相及湖泊相等4种沉积相及其多种亚相类型,并建立了相应的垂向沉积序列。其中障壁岛-泻湖沉积相发育于本溪组—太原组中下部,三角洲沉积相对应于太原组上部—山西组,河流沉积相主要发育于下石盒子组—红庙岭组,湖泊沉积相发育于双泉组。研究区总体上沉积环境有从海到陆的演化过程,古气候有从温暖潮湿到相对炎热干燥的变化,聚煤作用发生于气候温暖潮湿的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沉积期,在下石盒子组、红庙岭组及双泉组沉积期由于气候相对干旱,区内聚煤作用停止,没有发育煤层。  相似文献   

9.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层序地层的概念被提出,九十年代进入理论与生产全面发展时期,至今大体上分为Exxon沉积层序理论学派,Galloway的成因地层学学派和T.A.Cross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学派,主要以陆相层序地层及海相层序地层研究为主要对象。国际上目前研究内容包括海相、湖相、河流相碎屑岩层序地层;碳酸盐层序地层;煤和其他沉积物层序地层研究,而国内以陆相河流相、湖泊相层序地层研究为主,对裂谷层序地层研究较少[1-6],虽然对于被动陆缘盆地层序地层学概念已提出,但裂谷地区层序地层还没有合适的沉积模式提出,本文从传统的层序地层原理及层序地层格架控制因素包括:野外露头、测井、地震等方面对裂谷层序地层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裂谷盆地的层序地层模型。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东部的鹤岗盆地是早白垩世开始形成的众多陆相断陷盆地之一,其主要含煤地层为早白垩世石头河子组。在鹤岗盆地西部矿区,主要通过钻探、测井资料及层序地层学理论等方法对石头河子组进行层序地层和古地理的分析。在石头河子组中识别出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湖泊三角洲及湖泊等5个沉积体系及相应的11种沉积相类型,在此基础上将石头河子组划分为一个三级复合层序,并在层序格架下对其古地理及聚煤作用进行了分析,得出矿区厚煤层主要发育在湖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TST)中的结论。最后提出了今后的勘探工作重点应往矿区的东北部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探明五阳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受到矿井突水威胁的实际情况.本文从水源、通道和强度三个因素方面综合分析五阳煤矿钻孔资料,研究岩性的粒度变化,岩石的颗粒、杂基、胶结物各个组分的构成关系,各个岩相的组合方式,以及测井曲线的形状和组合形态;结合相关古生物特征,综合相关地震相研究研究岩相的沉积构造、颜色;进一步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研究,结合相关沉积相分析,参考区域地质图和区域地层简表.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可以判定K8砂岩形成于上三角洲平原沉积,且基本不受潮汐影响;可将其细分为分流河道微相和天然堤微相,从而最终确定3#煤顶部的沉积微相分布.研究区水源主要为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石炭-二叠系砂岩裂隙-岩溶水以及第四系孔隙水.结论:五阳煤矿可采煤层3#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且不同区域构造类型不一,应注意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重点研究断层和陷落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为三角洲前缘沉积,长81油层属于低渗透、特低渗透、超低渗透致密砂岩油藏.综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等试验资料,深化认识马岭地区长81储层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通过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的研究发现:马岭油田长81储层砂岩以岩屑长石质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中等偏低.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物性差异与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方向一致,水下分流河道的物性最好;,压实残损孔隙平均为22. 2%,胶结孔隙度残损平均5. 0%,次生溶蚀孔隙度增加平均为4. 8%,胶结孔隙度残损平均值7. 7%,最终计算孔隙平均为8. 3%,成岩作用中的压实作用对本区的物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随着长庆油田对鄂尔多斯盆地边缘构造区勘探力度的加大, 复杂构造地震成像成为地震资料处理的焦点.通过对西缘地区构造成像方法的长期研究,初步形成了以联合静校正、多域去噪、叠前时间偏移为主要内容的配套技术.该套技术用于西缘区实际地震资料处理,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为该区进行高精度地质解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山西组海陆过渡相页岩孔隙结构特征,以盆地内大宁—吉县地区D4井山西组10块样品为研究对象,基于有机地球化学测试、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实验、低温氮气吸附测试分析,运用孔隙分形研究方法探究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山西组海陆过渡相页岩的分形维数与总有机碳(total org...  相似文献   

15.
鸡东盆地是新生界盆地,古近系虎林组预测煤炭资源储量较丰富。通过对沉积相标志的研究,在鸡东盆地古近系虎林组划分出冲积扇相、河流相、扇三角洲相、湖泊相、泥炭沼泽相等沉积类型,总结了各沉积相的沉积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聚煤规律,寻找煤炭资源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冷湖四号构造E1+2主要油气储层砂体的分布受地层沉积影响,具有薄、多、散、杂的特点.用常规技术手段很难对其进行刻画,严重影响了勘探部署工作.该文利用沉积相研究、地震属性分析以及神经网络预测等技术手段,对该区下第三系路乐河组(E1+2)主要含油层段砂体展布情况进行刻画,进而对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平面分布规律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之上划定有利储层分布范围,为进一步勘探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台南部地区寒武系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地台南部地区下古生界以碳酸盐沉积为主,为典型的陆表海环境。由于钻遇下古生代地层钻井较少,因此选择一些露头良好,地层出露完整的野外剖面进行考察。通过野外沉积剖面观测,结合室内镜下鉴定、区内井资料、区域构造、沉积背景分析,研究区寒武纪沉积相类型可以划分为潮坪、局限碳酸盐台地、开阔碳酸盐台地、台地边缘斜坡、鲕粒滩、浅海陆棚、盆地相及风暴岩沉积等类型,以潮坪相和台地相为主要沉积类型。寒武纪早期开始第一次海侵,开始了混积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寒武纪晚期,碳酸盐岩沉积逐渐占主导,以清水碳酸盐岩台地环境为主,寒武系芙蓉统地壳微抬,区内再次出现大面积潮坪沉积,局部地区缺失上寒武统地层。加强寒武纪地层研究对下古生界勘探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盆地中沉积体系的形成演化受构造作用的控制或影响。结合地震资料解释,对临南洼陷构造特征和沉积充填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从孔店期至沙三期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沉积体系及砂体的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构造活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从孔店至沙三期临南洼陷控洼断裂活动为走滑-伸展性质,控制了盆地结构和沉积砂体入盆位置、沉积砂体空间位置、展布范围和发育规模等。孔店期主要发育冲积扇和浅水的扇三角洲、三角洲,至沙三期由于断裂活动增强湖盆扩张发育深湖-半深湖,并在三角洲和扇的前缘发育滑塌浊积扇。三角洲在洼陷北部和南部都有发育,扇三角洲、浊积扇等发育情况北部好于南部。  相似文献   

19.
辽东东地区胜顺油田馆陶组获得高产工业油流,展现较大的勘探潜力,但对于其储层发育规律及有利储层展布特征等的研究尚不深入.结合渤海海域新近系馆陶组沉积体系宏观展布规律与研究区实际,将区内馆陶组沉积体系发育演化过程划分为馆陶组下段早期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馆陶组下段沉积晚期三角洲—滨浅湖沉积及馆陶组上段三角洲沉积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冷湖四号构造E1+2有利储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冷湖四号构造E1+2主要油气储层砂体的分布受地层沉积影响,具有薄、多、散、杂的特点.用常规技术手段很难对其进行刻画,严重影响了勘探部署工作.该文利用沉积相研究、地震属性分析以及神经网络预测等技术手段,对该区下第三系路乐河组(E1+2)主要含油层段砂体展布情况进行刻画,进而对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平面分布规律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之上划定有利储层分布范围,为进一步勘探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