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是中西戏剧史上著名的以"复仇"为主题的两出戏剧,两剧都以"复仇"展开剧情。由于国仇家恨紧密相连,剧中人物也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凭借个人复仇方式完成社会性复仇,用个人复仇的正义之举反抗社会中的非正义。但《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两剧的"复仇"中又暗含了不同的含义,本文即就《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两剧同中有异的复仇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雷雨》和《茶馆》两剧的题材和风格特点均不相同 ,尤其是结构 ,前者运用的是锁闭式 ,后者运用的则是行云流水式 ,但两剧的事故结局都表现出必然的趋势 ,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3.
《三关排宴》与《四郎探母》分别是上党梆子与京剧的代表性剧目。两剧虽然都取材于杨家将,却存在诸多差异。文章从4方面对两剧进行了比较分析:桃花公主性格刚烈,铁镜公主机敏;配角在剧情发展中有的推动情节发展,有的则是调节气氛;杨延辉与佘太君相见的背景、动因及结局各不相同;《三关排宴》侧重表现爱国主题,《四郎探母》着重展示人性之美。  相似文献   

4.
《麦克白》和《琼斯皇》都是表现人欲的狂想剧,两剧主人公都经历了在欲望驱使下的心理畸变,其中充溢着狂想的幻象(illusions)和意象(images)。本通过平行比较的方式对两剧的表现手法作了探究,评析两剧中广泛采用的幻象和意象,强调了它们对提升主题的重要作用。结语简评了奥尼尔对莎士比亚的承继性。  相似文献   

5.
豫剧之父樊粹庭为豫剧发展所做的贡献不啻于莎士比亚为英国戏剧所做的贡献,樊戏《义烈风》与莎剧《奥赛罗》用不同的方式诠释不同文化中的真善美。前者起于外因而后者起于内因;两剧在惩恶方面义不容辞,在扬善方面殊途同归。两剧要么彰显道义、要么惩戒内心的黑暗,共同追求历史的进步和道德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夏衍的历史讽喻剧《赛金花》问世后,随着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引起了不同的评价.本文根据剧本的内容,结合当时的现实情况,具体地分析了作为艺术形象的赛金花的典型意义和《赛金花》一剧在当时所发生的作用,充分肯定了该剧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7.
比较元代剧作家郑廷玉的杂剧《看钱奴》和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可以发现两剧均以塑“吝啬鬼”形象见长,其共同性在于,人物身份一致,都运用了夸张手法,注意生活细节等,而差异性则主要是:《悭吝人》运用了误会,巧合手法并善于安排多个人物出场,两个吝啬鬼的个性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8.
1959年,郭沫若创作了历史剧《蔡文姬》。《蔡》剧问世以来,论家踊跃评说,褒贬誉毁参半,意见分歧很大。其中对于《蔡》剧的主题,争议尤为激烈,甚至各持一端,互难相容。今年《蔡》剧问世已经40周年,我国改革开放也已历时20周年.过去的若干问题在时间老人面前都得到了解决,但是,《蔡》剧的主题争议还将继续。因此,对这个问题还有研讨的必要。本文就此说一说自己的看法,以表示对郭老创作《蔡》剧的纪念。  相似文献   

9.
《赛金花》是夏衍的第一个多幕剧,也是他所创作的剧本中遭受磨难最多、最复杂的一剧。自从一九三六年发表以来,四十余年,或毁或誉,众说纷纭,至今未有公论,遂使《赛金花》一剧的评价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难点之一。夏衍在《历史与讽喻》一文中,把他写作《赛金花》一剧的意图和盘托出。他说:“去年深秋,我在北国的一个危城里面困处了两个月之久,在当时的那种急迫惶遽,可也点缀了  相似文献   

10.
清代焦循在《剧说》中说:“玉茗之《还魂记》,亦本《碧桃花》、《倩女离魂》而为之者也。”关于元杂剧《碧桃花》、《倩女离魂》与明代汤显祖传奇《牡丹亭》的关系,本文不拟论述。但从焦循这段话可以看出,在现存162个元人杂剧剧本中,《碧桃花》与《倩女离魂》属于同一个类型。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剧本都反映了青年男女的爱情要求与封建礼教的矛盾;从文艺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剧本都采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剧本都着重描写了幻想。本文拟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两个剧本在表现幻想方面的成败得失,作一番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