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倾听不仅是为了明白情况,也是为了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心里话的倾听是教育的重要链条.教师要站在生命与生命之间平等的位置上,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立足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倾听学生的心声.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教学中要学会倾听学生心灵的声音,真正的做到和学生平等对话,学会倾听就要做到师生平等,尊重个体,要做到保守学生的私人秘密,对学生要宽容,做到了认真倾听才能真正的让学生感觉到师生的平等。  相似文献   

3.
京派代表作家沈从文以家乡湘西的败土人情作为他一生创作的“源头活水”。他受儒家道家平等思想的熏染,抱着对生命的虔诚信仰,建构起了一个具有平等生命形式的湘西世界。在这个浸润着“平等”文学理念的艺术世界里,人与自然平等相通,人与人平等和睦,人与动物平等对话,呈现出一种平等祥和,充溢着人情美、人性美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4.
一、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和谐相处 教学对话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即对话教学中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为此,教师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一、平等对话,感受“真情”平等是增进情感、融洽关系的柔和剂。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就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我们的小朋友,既然是朋友,我们和孩子应该平等对待。”为此,我总是尽可能地走近学生,俯下身来和学生交朋友,去倾听学生的心声,  相似文献   

6.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倾听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巧.是一种修养,更是一门艺术。叶澜教授说:“教师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作为一名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来接纳,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要用“心”、用“脑”、用“眼”倾听学生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佛教平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的"四姓平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平等思想既是针对印度现实社会中的出身、种姓、性别和宗教信仰的诸多不平等现象之反抗,又体现出了完善的人格,提高了人的觉悟,使人能真正成为不愧为万物之灵的人。该思想既是佛教的世界观、价值观又可以看成是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理论基础。佛教的生命平等观和万物平等思想,是把其他生物放在和人类平等的甚至是至亲的位置上来诠释的,重新定位人类在自然界中的角色。佛教中的"缘起性空"的无我论是对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否定。任何生命没有可以驾驭其他生命的特权,这有助于提升人们的现代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的差异性平等是一种真正的、实质的平等,体现了每个人独特的价值以及实现价值的权利。传统课堂教学以高效、标准化为焦点,承袭工业社会“工厂批量生产”模式,遵循单向运作的原则,漠视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应完全开放自己,思考性倾听,沟通理解;形成课堂学习功能小组,培植学生势力;进行弹性的课堂设计,针对学生独特的学习方武,进行适切的教学,从而从深层感受和理解差异,实现相对的、动态的平等。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而个性化学习的动力来自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在师生对话中,教师倾听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度和广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主动、创造性地倾听学生的个人见解,还要真诚、平等地倾听学生的欲望和需求,以此推动学生的语文个性化学习。  相似文献   

10.
王玉婷 《考试周刊》2013,(73):167-167
青年教师怎样才能和学生更好地沟通和交流,和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呢?文章认为倾听是有效沟通的基础,平等是有效沟通的前提,尊重是有效沟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纪丽萍 《考试周刊》2009,(42):66-66
构建和谐语文教学,就必须把“平等的师生对话”真正引进课堂。只有师生关系平等,才能产生真正的合作.从而相互造就。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表扬,激发学生自信心:要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要尊重学生,学会倾听;要引导感悟,彰显学生个性。平等地对话,教师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入知识的大门。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教学是直面生命本义、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作为师者,应始终本着一颗平等而智慧的心,以儿童本位,智慧地解读文本,与学生平等对话,引领孩子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为鲜活的生命虔诚奠基.一则国外课例,可为我们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平等意识与智慧内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论中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那么,如何创设有生命活力的小学数学课堂呢?笔者认为有生命活力的小学数学课堂她呼唤着师生平等自由的对话,她包容着师生间心灵相通的倾听,她还孕育着不同个体体验之后的精彩生成.  相似文献   

14.
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关注人的生命发展的新时期,作为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人”的教育,重视对学生的关怀,重视对生命的尊重。新课程倡导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在平等对话教学中,师生融为一体,共同学习着,共同思考着,共同灵动着,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涌动着生命的美丽。  相似文献   

15.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倾听和应答的过程。积极、主动、有效地倾听,是实现有效课堂的重要突破口。可是,如果只是狭义地理解倾听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言语层面的传达和交流,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积极捕捉学生的各种想法,就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沟通,就是"被倾听"。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人文主义传统,建立在彼此尊重基础之上的平等是达至和谐的基石。由平等得到的自由是释放生命活力,实现和谐的路径。由平等得自由而和谐是法国基础教育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的最好体现。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对于大力弘扬主体精神,培养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现对话式教学,教师要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真诚、信任的对话氛围。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的对话情境。教师要学会倾听,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进行。  相似文献   

18.
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关注人的生命发展的新时期,作为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人的教育,重视对学生的关怀,重视对生命的尊重。新课程倡导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在平等对话教学中,师生融为一体,共同学习着,共同思考着,共同灵动着,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涌动着生命的美丽。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是追求公平与正义的社会,但公平、正义与平等并不能同日而语。平等概念的出发点在于大家都是具有自然生命的同质的“人”,其最大的意义在于其精神性、应然性;不平等只能存在于个体层面、个别事物之间,作为不平等概念的出发点在于大家都是不同的“人”。在人人生而不同的前提下,实现人人平等以及公平与正义的手段只能是通过法律中的不平等手段。这种手段的应用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权宜原则、尊重规律的原则、向弱者倾斜的原则、比例原则、机会与结果并重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正>在小学阶段进行全面性教育具有重要作用,社会性别平等教育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社会性别平等是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第2版)(以下简称《珍爱生命》)贯穿始终的关键教育议题之一,从内容安排,到文字描述,再到插图设计,都传达了社会性别平等的理念。重视小学全面性教育中的社会性别平等教育,对小学生性知识的掌握及正确性态度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