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是教育史研究的客观对象,也是教育史评的客观基础和确立教育史评标准的重要依据.教育史学评论的社会标准往往集中体现为一定的阶级和政治标准,尤重其"资治"功用,但必须尊重教育历史的客观事实,遵循教育史学自身的客观规律.教育史学评论的学术标准主要是史学内容的真实性和表现形式的完美性.  相似文献   

2.
西方教育史学在战后经历了从传统教育史学到新社会教育史学再到新文化教育史学的嬗变历程,对教育史的阐释也从一元发展到多元.在各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下,西方主要国家先后出现了修正派教育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教育史学、女性主义教育史学和多元文化主义教育史学等流派.其发展的一般趋势是:各流派都有自己的特征,同时又存在交叉和相互影响的情形;各流派研究触角不同程度涉及劳工教育史、少数族裔教育史、城市教育史、妇女与性别教育史、婚姻与家庭史、儿童史、青年史和地方教育史等领域;在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存在着历史相对主义盛行和"碎化"危机.当代西方教育史学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在多元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综合.  相似文献   

3.
史学受众具有自我和他者两个面向,求真与致用两个维度.史学受众的问题实际上是史学认识论批判的内容.从受众的角度来看,教育史学的危机可以转换成一个受众流失的问题.教育史学应从内、外两个路径寻找受众,以摆脱危机,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4.
《新史学》是美国历史学家鲁滨孙的代表作,虽为历年论文和演说的汇编,却集中反映了新史学观的逻辑思路,其中不乏闪光之处:第一,敏于感受时代变化的挑战,持发展的史学观;第二,善于从其他学科中接受启迪,促进史学地新,第三,重视史学与现实的联系,强调发挥史学的社会功用。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第一,只承认量变,而否认质变,陷入庸俗进化论的泥潭,第二,否认史学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开中国史评之先河 ,其史学思想影响深远 ,刘知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著《史通》专书以论史。两者之间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十分明显 ,在关于史学功用论、直笔论、采撰论、撰史原则、史学体裁体例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王贞仪是清代著名女科学家,有着先进的科学思想和突出的科学成就。同时,也熟读史书,认为史学功用是明教化,而且强调史学的经世作用。其社会思想中又有提妇女守节、仇视农民起义等内容,都与其科学思想相矛盾。王贞仪思想上矛盾的一面,说明了传统社会里思想上的桎梏是科学发展的巨大障碍。  相似文献   

7.
以白寿彝、刘家和、瞿林东等学者为代表的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史家群体,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就史学功用论所涉及的多方面问题有持续而深入的严肃探讨。虽然他们各有相应的具体研究对象和学术风格,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呈现出鲜明的学术共性:一是将史学功用论置于史学史学科建设的高度看待;二是极其重视史学致用与求真的辩证统一;三是密切关注历史知识普及和历史教育的实践得失,并予以理论的阐述。作为一个有着独特学术传统传承的学术集体,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相关论述,是当前开展史学普及工作可以汲取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8.
清代史学属于中国传统史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总结期,同时也是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变的重要阶段,研究这一时期的史学发展有利于加强对传统史学的认识。清代史学的发展状况主要从明清鼎革之际私人历史的撰述,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史馆制度的完善,历史考证学的兴起与繁荣,对古代史学理论的总结,逐步迈向近代史学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史学从思想和研究方法上也都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发生变化,史学发展的每个方面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也都呈现各自的特点。因此,分析清代史学的发展原因一定要在对各个方面的状况有了了解后进行。  相似文献   

9.
特纳的边疆学说和地域理论影响颇大,重政治史和精英史的狭隘,扩展了史学研究的范围;究的现实功用,将史学研究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并重。但他对史坛的贡献更在于他的新史观。他打破了传统史学只提倡跨学科研究,拓宽了史学研究的路径;开始重视史学研  相似文献   

10.
刘丽 《考试周刊》2010,(47):236-237
译事,横古亘今,影响甚远,上与君国,下与民众,外与世界,内与灵魂。从曾盛极一时的佛经翻译,到甲午战争前后,乃至今日,翻译无疑都在诠释着译事与国与民的功用。本文从多元系统论视角下透析五四以前译事的功用与缘由。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其中的《史传》篇专论史学,对史学源流、史书体裁、史学功用、撰史原则、修史态度、著史方法和步骤等都有精辟见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评论史学的专文,在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尤其是近50年来在史学与政治关系问题上有种种不同认识,并影响到史学的发展.虽然我国史学发展历程中有过被政治化、简单化、庸俗化的痛苦经历,但问题的实质不在于史学与政治有关系,而是没有正确处理好史学与政治的关系,曲解了史学在社会中的位置.把史学与政治关系简单化以及把史学等同于政治是错误的.同样,割裂史学同政治的关系,强调史学要“超越”现实也是不正确的.在史学工作中应该正确处理好史学与政治关系的三个维度,使史学在与现实政治运动的双向互动中保持合理的运动形态.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较早重视史学方法论研究的资产阶级史学理论家.他提出了历史存在发展规律的观点,但他否定历史因果律,提出"互缘"说.对历史进化论也产生动摇.他认为归纳研究法在史学界,其效率只在整理史料上.梁启超在史学的认识上有他的局限性,但在当时,他的史学认识论、史学研究方法等,较之前人都有质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历史的目的在于"求真"但是却在"求真"过程当中会出现与"求用"相冲突的状况.在历史研究过程中,历史学家是起主导作用的.但在选择历史研究客体和当时社会和时代的需要上存在令人争议的地方,从而使历史客体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即受到质疑.史学是什么、历史的真实性、历史的学科性质、历史的功用,对于此类问题的讨论,无论是中国传统史学还是现代史学皆是经久不息的.本文将在阅读《历史哲学引论》 的基础上,就此类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就明代史学发展的历程而言,自正德、嘉靖迄至明末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不仅史学风气渐盛,私修当代史成就显著,而且史家在历史编纂思想领域不断探索,在论述史学功用、史家素养、撰史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创见,有些认识更是被直接施用于实践而取得了巨大成功,甚至为清代学者所直接继承.即便现在看来,依然不乏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史家对史学本体问题的探讨,积累了相当厚重的理论遗产.在中国古代史学本体论的内涵中,史学"求真"和"寓义"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然而从先秦至清代史家对于史学本体的认识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偏颇,一个时期过度强调史学本体的"求真"理念,另一个时期则过分强调史学本体的"寓义"理念,导致史学思潮在征实与空疏之间畸轻畸重循环发展,给史学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很有必要深入考察古代史家对"史义"认识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站在今天的认识高度借鉴和吸收,丰富和滋养当代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7.
现代历史学家对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研究是有不同意见的,同样史学史的专家们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建立之前的中国历史学发展的阶段划分上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对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阶段”的划分,有的认为是隋唐五代宋元时代,有的说当为唐到鸦片战争前.尽管学者们各持一端,但有个共同点,那就都把唐代划到“发展阶段”.以此可看出唐代史学处于发展时期是无疑的,笔者认为唐代政治上长期相对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十分频繁,这样的社会现实促进这一历史阶段史学的发展是必然的.所以不仅可以说唐代史学处于“发展阶段”,而且应当看到它对中国历史学的发展是有突出贡献的.本文力图从下述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一问题,以为佐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史学理论的发展演变,从古代史学的"实事求是"观念、近代史学的进化史观到唯物史观,对中国史学的不断进步与繁荣作出了贡献.回顾中国史学理论的发展历程,考察不同理论形态的利弊得失,有助于对中国史学作出深刻反思、清醒认识和正确评价,促进史学理论体系进一步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时至今日,许多人依旧怀疑史学的功用。这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等客观因素有很大关系,但从主观而言,它与历史科研成果脱离现实有关,与教学活动割裂现实有关系,也与受教育者被动接受历史知识有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由于认知主体在教育观、历史观和主体意识上的差异,会导致在再现教育历史时形成不同的理论框架,进而显示出程度不同的史学功用.因此,要使中国教育史研究具有现实感和时代感,必须纠正把政治尺度作为衡量中国教育史唯一尺度的偏向,采取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手段,认真分析中国教育由传统教育发展到现代教育的整个过程,以提供今日教育发展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