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有感情诵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实践“读——悟——赏”的创新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秋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背诵;学会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春天美景;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运用;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有感情诵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实践"读--悟--赏"的创新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秋天,描绘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采取正确的方法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本文立足于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深入探索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学生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2.教师抓住关键词“只”、“又”、“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思乡情感。3.拓展阅读《乡愁》,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怀乡思亲的情感。教学重点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教学难点入境入情,理解诗人表达的思乡之情。教学流程一、创境,未成曲调先有情1.配乐诵读。(1)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而思乡是古诗中常见的题材,你们都读过或学过哪些思乡诗呢?(2)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诵读思乡诗。2.引入诗题。…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与根本,组织、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能够培育我们团结各民族的情感,继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可以感染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人格熏陶也是有益处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习惯,积淀文化。以下从经典诵读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试图找到解决目前经典诵读方面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悟 ,让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2 .通过情感熏陶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 ,热爱祖国之情。 3.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品悟语言的能力、自学探究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去感受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 :对诗中四种意象的体会把握。设计思路 :诗是最精练的语言艺术 ,它用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结构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有无言之美 ,无尽之意。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以一组偏实的比喻性意象抒发了海外游子对故土故国的思念与热爱之情 ,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学中教者应引导学生走进诗人…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以饱满的感情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揣摩精彩语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继承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信心。3.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目标:掌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法。(二)教材分析诗人光未然在1939年抗日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豪迈的颂歌。《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是…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中国文化中的精品,对诗歌进行学习和把握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诵读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诗歌学习及教育方法,在学习诗歌时应用诵读的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诗歌。诗歌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必须重视对学生诗歌诵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的: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训练体会人物形象,把握情感。 教学难点: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新课标强调多读,重视诵读,重视积累,在各学段课程目标中都提出了诵读优秀诗文的要求.在小学阶段,优秀古诗文的教学目标不外乎两个方面(抛开"学习生字词"不谈):一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二是感悟诗文的内容和情感(即:低、中年级"体验情感,领悟内容".高年级"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可以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是基础性目标,是必须达到的;"感悟诗文的内容和情感"是发展性目标,在目标的达成上允许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弹性,不追求绝对的同一.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古诗文作为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有效载体。在此背景下尝试以“诵读入境,整体感知;想象画面,赏析意境;了解作者,体悟情感;妙笔生花,读写结合”这四个环节来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古代诗歌与传统节日都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既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语文课本对这些传统文化进行了精挑细选,供学生诵读、学习并从中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语文教学担负着传承文化、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这一重任。所以古诗文教学中,要引领学生感受古典诗文的博大精深,品味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4.
洪本光 《文教资料》2010,(23):63-65
本文主要从结合诗人生平,了解写作背景,注意诗作题目;反复诵读,推敲词句,找准诗眼;抓住作品意象,领会诗词意境;理顺诗词线索,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激发学生情感,与诗人产生共鸣;把握诗的修辞,领会诗人情感六个方面论述了教师如何有效进行古诗词阅读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晖”,能正确理解“泊、数重、游子、寸草心、三春晖”等词语。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会默写。3.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诗人思念家乡 ,热受母亲的真挚感情 ,培养审美情趣 ,丰富学生的情感。4 .通过本课学习 ,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 ,并提高鉴赏能力。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 ,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教学难点 :体会诗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教师 :CAI课件。学生 :查找有关诗人的资料和作品 ,带字典和词典。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相似文献   

16.
1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学习本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法,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散文的能力;2)品味本文语言,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及掌握运用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讨论、鉴赏、仿写。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在山河破碎、内外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掌握朗读方法,能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能力目标:理解诗中的意象及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3.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之情。[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读准节奏,读出情感。[教学难点]感悟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  相似文献   

18.
焦茹 《辅导员》2011,(16):20-21
古诗经典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有着辉煌的历史。今天,在少先队员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既有利于陶冶队员情操,又有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还有利于灌输培养他们爱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情感。一、挖掘内涵,寻找朴素感情与经典诗文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诵读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应该是诗歌教学的核心目标。学生诵读诗歌,正是通过对诗人瞬间情绪的把握,补充自己情感经验的不足,或引起心灵的共鸣,或体验某种人生情绪的极致,从而更好地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基于此,我认为诵读应该是诗歌教学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诗歌鉴赏离不开反复诵读 ,因为诵读能够带动和加深领悟。通过诵读 ,体验诗的节奏、韵律 ,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 ,感受诗的艺术魅力。学生是有血有肉、有丰富情感的鲜活个体 ,他们富有悟性和创造性。在诗歌教学中 ,我注重诵读训练这一重要环节 ,让学生在诵读中自主完成联想、想像这一思维过程 ,体味诗歌这一艺术形式的独特美感。一、在诵读中品味意象什么是意象 ?李元洛在解释意象时说 :“意象是客观的生活场景和诗人的主观的思想感情相交融 ,通过审美的创造而以文字表现出来的艺术景象或境界。”简洁地说 ,就是出现在作品中的带有主观感情的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