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少林武术作为文化品牌,在文化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意义,对少林武术的历史进行挖掘,能够丰富其内涵,提升其品质.《清稗类钞》有6个类别的35个条目记述有少林武术.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场景分析法,对这些条目进行研究,在认识清代少林武术方面可补正史之不足.《清稗类钞》关于少林派和少林宗派的使用频次说明有清一代“武术派别”广被接受,少林作为拳术流派之一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吸附力.从概念的使用上看,“少林拳棒”“少林拳法”和“少林寺拳法”是就整个少林派而言,属于集合概念,“少林拳”则仅仅是少林派诸多拳法中的一种.在《清稗类钞》的记载中,少林派功夫无论养生还是技击,都有较强的实用性.《清稗类钞》所栽习练少林武术者,遍布大江南北,囊括各个阶层,充分体现出天下功夫出少林的社会情景.从习练少林武术的时间看,最短百日能运气,十年方可尽得其秘.  相似文献   

2.
许寅辉的《客韩笔记》是清末民初出现的众多笔记史料中的一部,记载了中日甲午战争时期作者在朝鲜的经历,是研究甲午战争的一份重要参考资料。通过对作者亲身经历的探索与分析,一方面发掘出传统档案史料中有意隐去的史实,一方面梳理出印证档案史料记载的细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笔记史料从多种角度更加全面的审视重大历史事件,重新认识其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川戏剧中的巴蜀武术文化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学视角,通过查阅大量相关史料,对巴蜀武术关系密切的川剧武打戏以及巴蜀武术与川剧渊源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四川武打戏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古代巴蜀武打戏中包含了古代武术的内容;发源于巴蜀地区的"巴渝舞"是古代战争武舞的体现;武戏结合是巴蜀武术文化的特点,现代川剧变脸与武术的结合是巴蜀武术.武戏"文化的融合与反映.川剧武戏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武打戏剧的特征,也彰显出武术文化内容的庞杂性和传统文化性.  相似文献   

4.
史料是环境史研究开展的基础,其相关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将其分成五个方面:一是部分学者从总体上论述了环境史史料的分布、特点、种类、研究方法等;二是对环境史史料的案例分析,即以某种、某类史料为主,对其中蕴含的环境史史料掘取和研究;三是环境史史料的断代分析,即以时间段为视角,分析、研究时间段内的环境史史料;四是分析、研究区域内的环境史史料;五是环境史史料的整理、信息化研究.并分析其成就、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中医经典巨著<黄帝内经>探讨中华武术与中医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交融.方法:通过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的方法从文化哲学的角度进行横向比较分析,认为中华民族之武术和中医这两种优秀的传统文化确系一个整体,即中国文化"黑箱"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华武术从健身、养生、训练和技击等方面进行实践,而中医则阐释人体生理、病理、解剖等基础理论问题和防治疾病,二者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结论:<黄帝内经>在中国武术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起过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华武术与中医在其发展过程中实现了彼此的相互影响和交融.  相似文献   

6.
《河朔访古记》是元朝文人廼贤的一部笔记体游记作品,今只残存三卷,主要记载了真定路、彰德路、河南路这三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书中保留了许多碑刻文字和书画名目,对佛教文化和僧人有一定的记录,并且对古都邺城也有较为详实的记载,因此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史料笔记对地方史研究具有一定的独特价值。近代以来与地方史研究密切相关的笔记有《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天咫偶闻》、《津门杂记》、《白下琐言》等多部。它们对地方人物研究、社会史研究、经济史研究等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是我们研究地方史时所不应忽略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8.
武术之美学因子亦是武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提炼出武术审美的理想追求对当代武术的创新性发展乃至武术学科的多元化建构均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史料整理与分析,发现武术审美追求呈现出“三部曲”的态势。形美只是武术审美的初始阶段,随着武术审美文化的不断纵深发展,神美转而成为武术追求内在美的重要向度。形美和神美是构成武术动作评价的二维指标,武术动作之“完美”的和谐性、统一性最终聚焦于武术审美的理想追求——形神兼备。明确形神兼备的武术审美追求之终极指向,能为当代武术的创编与展演、教学与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相关史料和研究资料的整理分析,从“道、佛之争”、峨眉山的道教背景、道教影响下的峨眉武术这三方面入手,指出峨眉武术起源于道家文化,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今日之峨眉武术流派.  相似文献   

10.
弘扬民族体育重视高校武术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武术发扬光大.然而,就目前高校中存在的对武术重视不足的问题来看,武术大有被冷落之势.本文通过分析讨论,提出"三个建设"的观点,即建设一条顺达的习武通道,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武术师资队伍,建立一个武术科学研究中心,以期实现弘扬光大武术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多少年来,少林武术以它自身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皈依弟子,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社会声誉。然而,如何看待少林武术的历史形成,至今为止依然有着不同的看法。在有关少林武术的历史源起问题上,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分别为南北朝说、隋唐说和元明说。前两种观点,目前尚未得到史料佐证,而后一种观点,据各种文献记载,依稀可梳理出它的基本脉络,并不晚于明中期,少林寺内的习武活动已成规模,并以勇武而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12.
2015年11月,保山文史专家耿德铭先生的《耿德铭文集》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文集资料翔实,内容丰富,特色鲜明,集中体现了耿先生的学术成就和宝贵的治学精神及科研方法,它的出版对启发后学、推动地方社科发展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市内外的专家学者宣传和研究保山历史文化提供基础支持。  相似文献   

13.
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与“明代僧兵抗倭”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与“明代僧兵抗倭”的史料分析,还原了隋末唐初、明代少林寺僧参与政治与军事文化的历史事实。“十三棍僧救唐王”与“明代僧兵抗倭”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们对少林武术文化的历史记忆,进一步丰富了少林武术文化“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二者文化价值取向趋同,一致指向“匡扶正义、维护国家与民族利益”的精神层面。“十三棍僧救唐王”培育了“明代僧兵抗倭”的精神规范与价值取向,而“明代僧兵抗倭”演义了“十三棍僧救唐王”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4.
嘉靖万历时期私人修史呈多样化,一是体例体裁的革新;二是史书内容的扩展;三是官方修史活动刺激私人著史;四是当代史撰述取材广泛;五是通史撰述进一步发展。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虽然嘉靖万历时期的私人史著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但他们为万历以后私人著史和清初《明史》的写作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唐代还没有形成少林武术少林武僧,只有“十三僧助唐”,而没有所谓 “十三棍僧救唐王”;唐代僧人习武已经比较普遍,但唐代少林僧习武于史无证; 而五台山僧在唐代即以武名。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领域,有关中西音乐互动的碎片化研究比比皆是,但从整体上观照“中国近代音乐转型过程”的总体叙事阙如。《海上乐事》的出版不仅还原了该时段长期缺位的历史史实,同时从学术观念与叙事范式的视角思考音乐史问题。该书以大量晚清新闻媒体的前沿“另类”史料,将上海音乐置入世界范围的整体观之下,采用了一种全景式年代下的主题叙事体例,不仅改写了前人囿于资料所定论的某些历史,还在叙事方式上使材料能够有效地服务于各个主题,清晰地展现出自身叙事的发展轨迹,更为音乐史书写提供了较大的综合叙事空间。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时期是广东武术的繁荣期,主要采用文献综述、史料调查等方法,对广东武术在清末民初时期的发展进行系统分析,从地域环境及政治环境两大方面来探讨其繁荣发展的原因。经研究分析得出,清末民初时期广东武术发展繁荣的原因主要是:独特的地理位置为武术发展提供了土壤;近代政治风云变幻,社会动荡不安,为武术繁荣提供了契机;岭南是近代民主革命的活跃地,为武术繁荣提供了助力。  相似文献   

18.
接受美学的引入,为古典文学接受史研究奠立了理论基础。从传播接受史的角度看,唐诗经典意义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多元化历史过程。中唐的元和时期是中国诗史上的重要时期,既导致了唐诗的大变,又开启了宋诗某些重要特征之先河,且形成了明确的、自觉的流派意识。对元和诗歌的接受学研究,可以整个元和诗人群为对象,按中晚唐、两宋、金元、明清、近现代诸时期为线索,考察其在传播接受过程中的不同变化和情形,揭示传播接受史的某些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9.
武术是中华民族身体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和脊梁.然而,今天武术这个传统文化脊梁已经"病入膏肓"危机重重,走进了一个问题的时代.文章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运用文化学、社会学的理论,在首先论述武术20世纪以来的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基础上,全面剖析20世纪以来武术传统流失的社会文化学动因,进而提出:今天的武术存在着实是传统的成份越来越少,越来越缺少民族文化的厚重根基,相反的是外来文化的因子越来越多,越来越占据"武术"文化的核心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对武术传统的当代回归及振兴,做出了文化学意义上的阐述.文章认为:武术的传统回归,是武术振兴的前提保障.只有武术发展中多一些传统的要素,武术的现代化、世界化进程才会加快.最后指出,武术发展应该走自己的路,从传统的流变中寻找规律;走自己的路,坚持文化个性的存在和张扬;坚持"退而后进"的发展方针,也许武术的发展才会走出一条宽敞、通顺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才子佳人小说是世情小说的一个分支,它大量、集中地产生于明末清初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一时之间十分兴盛,在中国古典通俗小说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究其出现的原因而言,明末清初大量存在的才子佳人小说与当时的社会思潮、中央政府的文化政策、文化传统,作家心态以及地域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