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最近,笔者进行了一节历史研讨课教学的尝试,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高,也达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之目的。下面以“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进程”这一课题为例,就历史研讨课教学进行探讨和研究。一、历史研讨课的组织实施(一)课前准备1.确定课题。课题是研讨课教学的中心,课题的选择要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创造性。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史,又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逐步走向近代化的发展历史。为了使学生能熟悉和掌握这一段历史,在学完《辛亥革命》一课后,笔者设置一…  相似文献   

2.
正如何重新审视历史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培养中学生的历史意识?本文结合笔者近日承担的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教学观摩研讨课——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复习,谈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一些做法。一、复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能列举出中外历史重大事件,拓展全球视野,增强历史时序意识。  相似文献   

3.
2013年4月24日至25日,江苏省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培训在连云港市举行.笔者以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为课题开设了一节观摩研讨课.这节课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到课后研讨,均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来实施.从课后的专家点评和自我反思来看,再次印证了重视"双基"依然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命线.笔者现就这节课的"前世今生"作一梳理与反思.  相似文献   

4.
为了帮助广大中学历史教师更好地把握新编教材;为了给中学历史教师撰写论文提供咨询和建议;为了交流史学信息;为了研讨历史测试的标准化命题,《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中学生学习报》等十家历史报刊定于今年八月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纺织学院(地处市区)举办历史教学报告会。会议内容有:一、吴泽(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和中学历史教师谈如何撰写专题研究论文;二、孙思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员):关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历史研究中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热潮的逐步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笔者就历史校本课程问题不妨抛砖引玉,谨与大家共同交流研讨。《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等方面都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从而引起初中历史课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新变革。为了适应这种要求和变革,初中历史校本课程的编写理念相应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6.
1923年,由全国教育联合会组织编制并颁布的<初级中学历史课程纲要>(常乃德起草,以下简称<纲要>)[1],引起了大家的研究兴趣,其研究成果推动了民国中学历史教育研究的深入.不过还有继续深入探讨的必要.下面笔者拟主要从<纲要>的核心内容"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两个角度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7.
2010年8月下旬,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民俗学学科与韩国历史民俗学会合作主办的中韩历史民俗与区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温州召开。参会者主要为韩国历史民俗学会成员和国内相关领域知名学者,也有美国和台湾地区的学者。大会就历史民俗学研究的历史和方法、中韩历史文化交流(尤其是温州地区与朝鲜半岛的交流)、温州区域文化研究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会上  相似文献   

8.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要求:“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由此,怎样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就成为历史教师必须要加以关注的现实问题。那么,教师该如何正确理解“历史思维”?又该如何在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笔者谨结合自己参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年“刊网微研”活动执教研讨课的体会,以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的设计为例,谈谈对培养和提升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思考及实践举措。  相似文献   

9.
历史教材中的图片,分为五大类:历史地图,历史人物图,历史事件图,历史文物(实物)图,图表图柱图。每一张图片,都是编者根据教学需要精心安排的,所以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历史图表的作用,培养学生识读图表的基本技能,提高历史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运用好历史插图呢,笔者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一、研究概况《历史教学》创办于1951年,是新中国建立后创办最早的历史教学专业刊物。笔者整理了近14年《历史教学》(1990—2003年)刊登的所有文章。按照文章主题和作者写作意向,笔者首先从“史学研究”和“历史教学理论与实践”两大方面对这些文章作了一次梳理,制作了表1。表1  相似文献   

11.
宋丽平 《考试周刊》2007,(35):116-117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对于历史事件的教学,习惯于按照原因(包括背景、条件等)、经过(包括时间、人物、地点、性质等)、结果(包括意义、影响、启示等)的三段式教学法,并认为是水到渠成,线索清楚,笔者称此为"顺向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有时如果把这种教学顺序倒一倒,效果会更好,笔者称之为"逆向教学法"。  相似文献   

12.
冯光 《中学教学参考》2014,(25):113-113
<正>近年来,南通市历史中考试题的专题性较强,在考前的复习中,如何帮助学生树立专题意识,进行专题复习,将复习落到实处,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已成为广大初三历史教师的热门话题。在2013年南通市港闸区初三历史复习研讨活动中,笔者执教了一堂专题复习课《美国史》,现结合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来谈上好初三历史专题复习课的想法。一、恰当取舍,保留主干即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对专题复习涉及的基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推进,如何在教学中涵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日益成为当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笔者就自己作为研讨团队成员参与以“中学生历史思维品质培养”为主题的“刊网微研”活动中所做的一点思考,整理成此文,以就教于大家。一、学会思考:历史思维品质培养的意义所谓“历史思维”,是指用历史的眼光审视历史与现实的一种思维品格和思维方式,“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的,用以认识过去、现在并预见未来的智力活动”。  相似文献   

14.
概况由全国历史教学研究会主持、上海教育学院历史系与上海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首次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研讨会于1989年8月9日至13日在上海举行。主题是交流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经验,探讨历史教学的不同风格与流派。采取录像观摩、专家讲评、分组研讨相结合的形式。研讨会收到全国16个省(市)选送的教学录像课67节(其中推荐录像35节,交流录像32节)。来自19个省(市)自治区的240多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中学生学习报》、《上海教育》和《中学历史》等报刊采访、报导了会议情况。  相似文献   

15.
面对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 ,所以 ,必须转变已有的观念 ,打破旧的历史教学模式的束缚 ,从课堂到社会、从调查到研讨 ,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新世纪对人才的一种要求。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本教研组 (陕西师大附中历史组 )同仁们的尝试谈几点认识 ,敬请方家指正。一、通过社会调查 ,掌握第一手资料 ,提高学生的认识判断能力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很多 ,其中进行社会调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西安是座历史文化古城 ,这座古城所在的地区 ,蕴涵着各朝…  相似文献   

16.
黄清强 《教师》2014,(21):110-110
正2014年春季,笔者上了一堂初三年级历史复习观摩课。在课后的教学研讨活动中,获得了与会教研员、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被认为是一堂富有创新和高效的复习课。回眸这一堂复习课,让笔者对如何上好初中历史复习课有了更多的反思和感悟。笔者以北京师范大学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伟大的抗日战争》为例,就如何上好初中历史复习课做一个肤浅的剖析。一、明确考点,准确把握考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历史课程标准》和福建省教育部门颁发的  相似文献   

17.
一、历史阅读:历史教学实践改进的关键2012年3月9日-10日,我们组织了由绍兴县全体高中历史教师参加的《启蒙运动》教学研讨活动。活动由前阶段活动综述(2节课)、专题讲座(2节课)、互动辩论(2节课)、研究课展示(2节课)、说课评课(3节课)等内容组成。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如果能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这一教学手段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必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成效。笔者结合近几年来历史CAI教学实践,尝试探讨如何在历史CAI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通过深入解读《论历史概念》(包括"补遗")这部作品,力图挖掘德国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思考历史的独特方式:一种基于辩证意象的理解。而且,本雅明的思想正是在这种辩证意象式的历史哲学中发生了历史唯物主义与弥塞亚(救世)主义的"相遇"与交织。实际上,在笔者看来,这一"相遇"正是出自思想家本人对激进革命的承诺与期待。此外,本雅明在这种历史的辩证意象语境下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发,也是本文着力考察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历史问题教学的界定 问题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常用的方法,而且是一门教学艺术和教育科学问题。 究竟怎样的历史教学,才是具有教学艺术和教育科学意义的历史问题教学?笔者以为,起码要符合三条: (1)基本形式是激疑置问,释疑解惑。 (2)一堂课中,只是就教材某一环节或某一部分,孤立地或偶尔地激疑置问,就不能体现历史问题教学的特色。必须是整堂课充满着激疑置问的气氛,营造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