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04年10月开始,我园进行了《如何提高幼儿自我安全保护能力》的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幼儿知识与能力脱节的现象。为此,我们通过案例,对“知行统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案例一:春季如何预防感冒?片段一:一天,我在点名时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因感冒请假,并有孩子窃窃私语:“我前几天也感冒了,还打针了呢。”“我没有打针,妈妈叫我多喝水。”  相似文献   

2.
园本教研,终极目的是促进幼儿生机勃勃的发展。因此,任何的研究须根植于幼儿生命成长与发展的土壤。但反思日常教研,这个根扎得不牢,甚至有所偏离。一、现象与分析【案例一】教师:研究活动中有幼儿,常态行为中缺幼儿教研中,某老师讲:瑞瑞是班上最调皮的小朋友,所以,家长们不让孩子跟他玩。其实,我发现瑞瑞很渴望和小朋友一起玩。但瑞瑞和小朋友交往,一遇  相似文献   

3.
钱瑜欣小朋友是一入园就拒食的幼儿,这引起了我的好奇。经过努力和一学期的锻炼后,她和其他幼儿一样进餐、饭量正常,和最初的拒食情形形成鲜明对比。作为她的老师成功转化了她的不良习惯,故把对她的转化经历记录下来,形成这篇教育案例。  相似文献   

4.
姜夏 《考试周刊》2014,(38):193-193
正幼儿存在一定的"说谎"行为,以及由"说谎"行为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说谎引起同伴关系的疏远,说谎不利于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等,但家长对问题只做一般、简单的处理,对幼儿的"说谎"行为没有适当的措施和具体分析。因此,认真分析这个发生在幼儿身上的普遍现象而引出的问题,对幼儿教育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案例早晨玩桌面游戏的时候,我让部分幼儿玩数学卡片,孩子们玩得都很认真,这时候有小朋友跑来说缺了"2"的卡片,一  相似文献   

5.
<正>钱瑜欣小朋友是一入园就拒食的幼儿,这引起了我的好奇。经过努力和一学期的锻炼后,她和其他幼儿一样进餐、饭量正常,和最初的拒食情形形成鲜明对比。作为她的老师成功转化了她的不良习惯,故把对她的转化经历记录下来,形成这篇教育案例。  相似文献   

6.
吴淑云 《成才之路》2013,(22):71-71
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幼儿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参与科学活动,促进幼儿发展,提高幼儿整体素质。一、转变科学教育观念,关注、尊重幼儿差异案例:《让蛋宝宝站起来》科学活动课上,涵涵小朋友一  相似文献   

7.
有的幼儿在家里会做许多事,还觉得挺能干,可到了幼儿园里,却产生了自卑情绪,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怎样消除幼儿这种不正常的心理呢?我的办法是在幼儿中开展“自己夸自己”的活动。一天,我利用班会时间,专门让幼儿告诉老师和别的小朋友自己会做什么事。我则在全体幼儿面前说:“陈平小朋友会自己穿衣服,亭亭在家里是自己吃饭的。我们大班小朋友已经学会了很多本领,老师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夸夸自己,人人都可以站起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自  相似文献   

8.
案例一天,在幼儿园户外活动时间里,许多幼儿都在各种游戏设施上玩耍。带班老师几次告诉玩转椅的孩子,不要把腿伸到转椅下面,以免发生危险。但幼儿王某出于好奇,趁老师照顾其他小朋友时,把腿伸到转椅下面玩.致使一条腿骨折。出事后,幼儿园园长和有关教师很快将王某送到医院治疗,并垫付了费用。在幼儿住院治疗期间,  相似文献   

9.
案例背景: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良好的礼仪是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无数研究表明,幼儿期不仅是智力早期开发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用餐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基本环节,是每天都在做,而又特别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环节……用餐时讲话、吃饭慢、挑食、偏食,个别的小朋友不会用筷子,也有个别小朋友掉米粒等等。  相似文献   

10.
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儿童社会化是幼儿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皮亚杰指出,儿童道德的形成是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儿童在六岁以前,多是他律,慢慢才形成自律。本文从实践经验出发,小结几种教育行为是如何对幼儿进行他律慢慢让其形成自律,成为一个有道德的、能遵守幼儿园规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小朋友的。  相似文献   

11.
小朋友向老师告状在幼儿园是个普通的现象。有的幼儿一天告状达四十多次。怎么办?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变幼儿的告状现象,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和独立性。1.让幼儿自己解决。幼儿告状后,老师要先了解情况,然后清能力强的小朋友去解决,教师适当加以指导。然后,逐渐过渡到让那些能力一般的孩子尝试着去解决。这样,幼儿间的纠纷他们就会自行解决。对于那些处理得好的小朋友,教师就予以表扬,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一天,我班举办幼儿自编自讲故事会。一位小朋友上来讲:“一天,有一只小猴,它跑到树林里去采蘑菇……”刚讲到这里,下面的小朋友就叫了起来:“不对,不对,是小白兔采蘑菇,小猴怎么去采蘑菇呢?”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把这位讲故事的小朋友搞得十分尴尬,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他只好用求援的目光望着我。这时,我便用手势让幼儿们安静下来,然后我说:“老师和你们一起想一想,为什么小猴就不能去采蘑菇,而只  相似文献   

13.
听课偶得     
前不久,我到一所幼儿园听课。课上,老师发现有一小朋友老是回头看我,就说:“今天,客人老师来看我们小朋友上课了。小朋友不要去看客人老师。”话音刚落,全班小朋友都把目光转向了我。显然,这位老师的语言在这里起了反作用——分散了幼儿的注意,把他们的注意转到了听课老师的身上。幼儿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注意的特点是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开始形成和发  相似文献   

14.
王辉 《教育导刊》2007,(4):43-43
小红花作为一种激励幼儿的物质载体,对幼儿的价值与它本身具有的价格并不等同。案例1:离园前,教师拿出小红花,要奖励给当天表现很棒的小朋友。青青因为妈妈从家里带来了教师需要的  相似文献   

15.
幼儿年龄小,对什么都感到新奇,也不管这东西是吃得还是吃不得,都会拿过来吃。不久前,在我园发生的两起幼儿乱吃东西的事,值得引起家长和我们幼儿教师重视。一天上午下课时,大班的一个小朋友将老师丢掉的一包药,拾起来,分给班上十几个小朋友吃了,吓得老师连忙将小朋友都送到医院。幸好是一包过期了的一般药,没出事。  相似文献   

16.
哑铃?葫芦?     
一天喝完了水,大班小朋友在外面练习哑铃操,我便组织我班幼儿一起观看他们的表演。小朋友看得很认真,有时还不时地随着音乐学着哥哥、姐姐的样子做着动作。这时,我的身旁不时发出与大班幼儿不和谐的哑铃撞击声,我寻声望去,只见陈元手里拿着两个葫芦站在那里比划着,...  相似文献   

17.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老师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区角游戏",有的幼儿在美工区绘画,有的幼儿在阅读区看图书,有的幼儿在科学区练习排序……活动结束后,一位小朋友一个劲地问老师:"老师,我们什么时候才玩游戏呀?"老师回答道":你们不是刚玩过吗?"小朋友一脸疑惑地望着老师……在老师看来,似乎是在组织游戏,可在幼儿看来,那根本就不是游戏,而是外部强加的活动,变相的  相似文献   

18.
在幼儿园里“小帮手”现象很常见,我们经常会看到老师请班上个别小朋友帮忙做事情,幼儿都很乐意做老师的“小帮手”。那么,是不是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就不值得关注了呢?当然不是。正是这一现象的普遍存在,才更加引发我们去探讨它,发现隐藏在其背后的一些东西,比如说在这一现象中,教师是怎么想的,孩子又是出于怎样的一种心理……下面,我们通过案例进行解析,以便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一、案例描述【案例1】某大班,老师对一名幼儿说:“果果,你坐到前面来看,谁坐得好,就让他玩游戏。”被老师点到名的小女孩立刻离开座位,走到全班幼儿的面前…  相似文献   

19.
幼儿期孩子的思维特点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他们眼中,万物都是有灵性、有生命的东西。一天,我正在组织幼儿活动,突然一阵叫喊声把全班幼儿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哎呀,好痛呀,椅子咬我!”接着一个小朋友放声大哭起来了。我忙走过去看个究竟。原来陈山小朋友的小手臂被椅子松开的一条裂缝夹住了,手臂红肿了一大块。我给他处理好伤口后,心想,这是对幼儿进  相似文献   

20.
在幼儿入园体检表中,幼儿疾病史一栏需家长填写。可是,不少家长对此并不重视,甚至不如实填写。 其实,全面了解幼儿的疾病史是幼儿园一项重要的保健措施。幼儿园可以根据不同疾病的诱因、发病机理、护理常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发病率,控制病程发展,以减轻疾病对幼儿身心的损害程度。特别是幼儿有癫痫病史,家长更应该如实填写。因为癫痫病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每次发病时脑细胞均可能受损。我园曾有一位小朋友的家长没有填写孩子的疾病史。一天吃午饭时,这个小朋友突然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