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研究”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应注重做好以下工作:提高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在科研实践中提高科研能力;建立研究团队;注意资料的搜集、积累和利用;努力提高写作能力和成果应用、推广能力;建立与科研、专业教研人员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力水平是衡量学院教师教学质量高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评判标准,对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和支撑作用。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在科研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强化约束机制,完善科研评价机制,拓展合作机制,切实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实现教师科研能力与企业技术的真正融合。  相似文献   

3.
李莉 《成人教育》2011,31(7):39-40
校企合作能够促使双方各自取长补短,将课堂由教室转移到真正的生产现场,用生产实践来完善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同时企业也实现了产品的生产与科研的突破创新,取得双赢的效果。文章在分析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论述了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可行性以及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共建"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教师质量的关键.以科技科研合作为切入口,坚持互利双赢原则,在良好的合作过程中校企共建"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一方面吸纳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技师来担任学校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的实践训练,作为学校"技能型"教师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把学校现有的专业教师送到企业中顶岗实践,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中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工作分析是能力结构建构的主要方法,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采用DACUM工作分析技术开发了由9项职责共91项任务构成的职业院校教师工作分析表。采用问卷法对548位教师就该工作分析表进行调查,数据显示,该工作分析表很好地反映了职业院校教师的工作本质和能力要求。研究找出了入门级别和较高级别任务。数据还显示,最重要的任务并非是最困难的任务;教师"课程评价"、"开展社区/企业服务"及参与教科研的意识较弱,均被认为是较难的任务;"专业建设"任务被认为是较高级别任务,参与程度较低。建议加强职业教育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强化课程评价、校企合作及社会服务、专业建设能力和教科研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和培训;建立基于工作分析的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6.
针对生物工程专业特色探索建立了一种毕业实习的新模式,以学校发挥主动性为主,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转变模式;通过与企业建立科研合作关系,转变企业对毕业实习的态度。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解决了企业和学校的科研及就业难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与企业、行业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实施"合作教育"办学模式,设立联合培养的"工作学期",为学生提供2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学生边学习边参与企业、行业的生产实践,学习现代化的畜牧生产工艺,掌握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全面地了解并掌握了本专业岗位对技术、技能的要求,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分析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有:建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管理、评审和聘任的规章制度;创新校企合作途径,有计划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努力培育合作式的"双师型"教师团体;建立良好的"产学研"深度合作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专业综合试点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举措。环境工程试点专业建设,应该实行校企联合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队伍建设内涵包括:委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锻炼,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增加教师企业经历;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全程参与完成教学工作;加强专聘兼职教师培养、培训;建立专兼职教师一体化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科研定位和教师科研能力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一般应以应用型研究为主。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存在理论基础差、精力不足、缺乏科研方法的问题,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一方面,教师要苦练内功,结合自己的专业所长,选准研究方向,树立学术规范意识;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建立科研导师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外横向课题的合作研究,参加社会实践与服务活动,强化科研激励机制建设等措施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通过校企合作进行"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进行总结和探讨,表明通过校企合作,专业教师进入合作企业担任企业岗位工作,专业教学聘请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实现专业与合作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合作互融,是解决"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捷径。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教学模式,需要企业的合作、学校的服务.在建立互利互惠的双赢合作机制中,企业扮演着主导角色,学校则起着主体作用.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以"加强内涵建设,创新专业模式"为主题,以产学合作为基础,构建"1234"实践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促进了专业群发展,同时增强了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校企合作进行"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让专业教师进入合作企业担任企业岗位工作,专业教学聘请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实现专业与合作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合作互融,是解决"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捷径.  相似文献   

14.
园林专业在打造园林城市、建设美丽乡村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中,园林专业又是重点建设的应用型专业之一。本文阐述了园林专业在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过程中,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将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人才培养过程之中。该培养模式提升了园林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科研素养和创新创业意识。因此,在探索应用型本科园林专业教学改革中,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具有较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应不断提升其知识层级和科研能力,教学与科研两者可相互促进。高职院校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企业研发创新链和教育科研创新链映射对接,建立双链对接模型下的“一二三”科研体系,可以培养教师科研创新能力、规范科研管理、帮助中小型企业解决研发创新“痛点”等。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师横向科研能力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教师横向科研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师缺少科研时间、缺少科研氛围、缺少科研平台以及社会资源,企业的规模以及企业领导的理念等。高职院校应通过组建科研团队,开展科研活动;加大投入,校企合作搭建科研平台;行业主管部门牵线搭桥以及激励机制的建立等措施来提升高职教师科研团队的横向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7.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与企业合作的主要形式包括:由企业向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毕业设计岗位;委托大学进行科研或与大学开展联合研究;担任大学双元制专业合作伙伴;参与大学的师资建设;资助大学设立实验室/研究机构;参与高校的管理与决策。德国大学与企业的合作涉及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等不同方面以及学生、教师、学校和政府等不同参与主体,表现出全方位和立体式的特点。目前,德国的校企合作正在由短期的、零散式的合作转向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8.
"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学与科研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教师。目前在铁路企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乌鲁木齐铁路局铁路局职工教育培训基地"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可以进行多层次、全方位构架的深化,即高职院校和企业将高职教育理念与企业人才培养理念融合一体,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模块的制定、实训基地的建设、科研教师与预就业学生的培养。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煤炭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为例,通过煤炭专业校企深化合作的运行机制和合作内容,建立并拓展了当前煤炭行业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合作共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一项程序工程,合作各方应按照“寻求伙伴、建立关系;形成共识,达成意愿;强化行政干预、制定政策保障;建立工作制度、保障工作进程”的程序,有务不紊地开展建设工作。而在“合作互补、互惠共赢”的原则下,由教育局(区教育体育局)、中小学、高校建立的“三位一体”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模式,则是促进教师与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新的探索,在新模式下,合作各方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共同承担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教育的重任,充分体现了教师教育职前培养、职后发展的一体贯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