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实践技能的构成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业斌 《高教论坛》2012,(12):106-107,115
农业推广硕士的专业实践技能由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构成,基本能力是形成基本技巧的前提,能力通过不断训练演变为基本技能,基本技能通过与专业实践的有效结合形成专业技能,专业技能进一步提升为创新能力。提出了在研究生阶段应进一步提升专业实践技能,强化创新能力尤其是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及适应生物产业能力的培养,首先确立了"以基本知识掌握为基础,基本技能训练为先导,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的实践教学理念;然后通过"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的课堂实验教学,构建校内外相结合的生物技术实践平台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应用研究型或应用技术型生物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3.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以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而建立的一套模块化、进阶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内容划分为基本技能、专项技能、专业技能、综合能力训练四大模块。通过沿着能力训练的主线进行教学组织和教学安排,分阶段地逐渐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高职电子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电子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专业基本技能实训和综合专业技能训练三部分。实验主要是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专业实训主要通过一系列实训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综合专业技能训练主要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实验可以使学生在操作中的观察、动手和动脑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既能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又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研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农林高校生物学系列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学实验教学是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农林高校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构建了生物学系列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包括基本技能训练实验课程、研究法实验课程、综合性实验课程和研究性实验等四个环节,构成学生基本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平台,并提出了保证实验教学环节落实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数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要构建相对独立的体系,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以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为主要目的,及时跟踪现代数控技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形成互相关联、循序渐进的3个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专业综合训练。  相似文献   

8.
从高等教育要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出发,从通信原理实验的教学改革是将通信原理实验课发展成为一个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综合能力、设计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的目的出发,结合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通信原理实验的多元实践教学模式,介绍了该模式下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创新能力训练平台,并详细说明了多元实践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乃至创新能力。最后,通过实例给出了该模式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实践及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创新能力是当今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是发挥创新性的重要平台,我国很多高校已在专业技能训练中实施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作者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通过集体讨论和参考其他院校成功经验,初步探索了能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专业技能训练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评价形式和方法,并展开了实施。实践证明,改革后的专业技能训练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低碳经济和我国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市场急需大量光伏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光伏企业人才需求特点,创建"两平台+能力模块"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两平台"指在课程体系中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两个平台,主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训练和基本应用能力培养;"能力模块"是指在课程体系或实践教学环节中设置多个课程组合或实践教学环节组合,形成多个教学模块,主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专业技能训练和应用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可编程器件的实验平台是以EPlK50TC144芯片为核心,辅以基础、综合应用功能模块和基本接口而设计实现的一种实验平台.它既可以服务于教学,又可以服务于学生技能竞赛;既可以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使学生具备电子工程师的基本能力和科研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电子数据取证课程特点,分析了实训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设计了一套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科研能力为目标的综合性实训平台。该平台基于虚拟仿真技术,整合了电子数据取证课程中的基础性实验,开发了具有创新实践特点的综合探究性实训项目。除了满足日常教学需要,实训平台应用于学生科研创新,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提出高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以创新教育为目标,构建包括基础性实验、改错和综合性实验、设计和研究性实验的三级能力培养体系。该实验教学体系以模块式教学为软件支撑,以开放式的基础硬件实验平台为硬件条件,改变本科实验依附于理论课的观念,让实验课和理论课相互协调,统筹发展,形成了从基础到应用、从接受知识到培养综合创新能力逐级提高的新模式,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李振  杨超 《煤炭高等教育》2012,30(4):114-115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这一现状,提出"三位一体"的专业教学平台建设规划,即"理论教学平台-实验教学平台-校外实践平台"相启承的培养模式。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该教学体系在打好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实现85%以上优质实验教学资源为本科生开放,并有效推动实践教学从实验中心延伸至教学实习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满足了学生基本理论认知、实验技能、实践技术、现场体验、综合应用等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为矿物加工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多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机械设计实践实验教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为解决机械设计实践实验教学效果差的问题,文章提出可基于Fischertechnik模型搭建机械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结合教师科研、机械工程专业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16+2实践周“职业技能训练”开展机械设计综合创新实验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构建航空航天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培养综合型、创新型人才,搭建功能集成、资源优化、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航空航天专业类实验教学平台。结合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建设情况,将教学实验平台分为基础学习型与综合型实验、研究设计型实验、创新提升型实验三大类。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全面提升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通过自制改制实验教学设备,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7.
开放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基地之一,实验室开放训练是物流工程专业研究型人才培养能力获取的重要环节。物流工程专业学生通过在开放实验室进行专业基础技能、专业综合设计、自选课题型综合训练及科研创新型实验等不同程度的实验,可获得关于物流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综合设计能力、前瞻能力和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8.
高职高专英语技能大赛是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舞台,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推力,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训练场,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职业流动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此,旨在通过研究高职英语技能大赛对高职学生的关键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来重新建构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新工科创新型人才是适应并满足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具有更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物理实验课和物理实验竞赛在新工科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优质的物理实验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而物理实验竞赛不仅能够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而且也能让普通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北京市物理实验竞赛的宗旨是创新、实践、合作,竞赛采用半开放的命题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参赛者的创新思维及与工科专业结合。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基础上,把物理实验竞赛作为实践教学平台,更有利于新工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高职高专创新竞赛搭建了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等职业能力的平台,为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创造了条件。基于创新竞赛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平台,对相关竞赛应该有明确的标准,平台应该建立明确的奖励体系、指导体系、保障体系等。通过平台建设促进学生能力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