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心理接受层面上讲,影视受众的信息接受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而"经验图式"则是相关研究学者在研究了影视受众固有的接受意愿、审美倾向与主观价值选择等方面基础之上构建出来的一种分析模型。这种"经验图式"的存在对影视受众的心理接受态度具有强大的吸附力,要探究这种吸附力的强度与影响就要从源头上对"经验图式"进行解构。深入剖析"经验图式"的形成因子,并在相反的向度解构这种影视受众心理接受模式下的"经验图式"。  相似文献   

2.
<正> 艺术欣赏是整体艺术的接受过程或称为艺术的非文本意义的完成形态。在过程的命题下,其明显地呈现出一种系统性质——电影与电视艺术固然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但在一种通则的意义上却显出共同的系统属性。在这个系统中,除了心理层面和审美的视角之外,一个最重要的标志便是其固有的社会属性。按目前笔者所列,影视艺术欣赏社会属性各范畴,主要包括:一、时代精神与历史意识;二,真实观、真实属性及对应关系;三、情感、个性的社会化及有序的结构状态。本文主要论及第一个问题。十八世纪的哲学家维柯在探讨人类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时,考察了文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认为荷马史诗(文艺)不是某个人或一时代的产品,而是希腊人民长期集体创  相似文献   

3.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了在西方古典悲剧中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中存在着的隐性"补偿心理"运用,从而揭示了成熟的西方古典悲剧同样符合人类共同的情感与心理、观众的接受心理与审美心理;符合戏剧艺术欣赏的一般审美心理:欣赏戏剧艺术的审美活动应始终伴随着一种心理满足.  相似文献   

4.
戏剧审美接受心理机制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剧审美接受心理机制是一种在戏剧情境中完成的撩诱与触动交融、整合、互动的心理过程。戏剧接受的角色效应、集体心理体验和语言体验等共同促使戏剧审美接受心理机制的形成。观众通过与演员和其他观众的直接交流,进入了一种心心相印的交融状态,促成集体心理体验,从而触发感知心理机制,在联想和想象中,观众潜在的审美心理机制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5.
以读者为中心的接受美学为影视研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域,令我们对影视艺术的接受者——观众及其接受心理给予了关注。在影视艺术接受中,文学期待视野表现为观众对影视剧的类型、结构、具体表现手法、风格的定向性期待以及对影视剧中所表现的道德观念、人生理想的崇尚,甚至是对影视剧中人物的行为方式等的模仿。而能够重视和把握观众的公共期待视野是我国新时期影视剧创作能够复兴、繁荣的重要原因。接受美学理论对读者接受的重视和对期待视野的探索对于影视剧创作的繁荣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影视童谣是儿童对影视剧审美指向的一种综合体现。考察重庆土家、苗族儿童影视游戏童谣,不难发现儿童对成人影视形象的接受之维主要表现为四化,即性格的扁平化、服务主题的相对单纯化、心理呈现的具象化、情感基调的儿童情趣化。这种接受维度与儿童的直观浅显的思维方式、特殊的身体——动作意识、无意注意的思维态势以及自我中心思维等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弗洛伊德的文学接受论散见于他的文学艺术批评文章,其要点有三:“前期快乐”是原则,也是接受效果;对人物的“同情”基于“理解”,而“理解”也成为接受者对高水平创作的心理吁求;“认同”是文学接受过程中的一种心理表现,也可作为作品价值判断的标准之一。在论述方式上,弗洛伊德对文学接受心理特征的分析总是与对文学创作技巧的探讨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8.
面对文学与影视,受众的预接受心理有着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接受条件和接受心境不同、期待视野不同、接受动机不同。这使受众首选影视成为必然,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学的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9.
大众文化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人类社会信息渠道的拓宽,也意味着小说基本存在模式和接受模式的更新。小说获得了一种崭新的呈现形态——影视文本。现代生活对快节奏、高效率的诉求,使得人们越发地青睐快餐文化、大众消费。相较之下,传统小说读者群的潜在性流失就成为了小说在现代社会中不得不倍加思量的问题。与此同时,接受者多重身份的交叉,还可能招致一个严重的后果——期待视野的交互影响。因而,影视文本的大量制作与影视化接受方式的日益扩张在对传统小说形成挑战之余,也对接受美学产生着富有现代意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依据接受美学的观点,艺术批评本身就是一种创作和再生产,文本的未定点和意义空白需要欣赏者以丰富的想象去衔接和补充,进而达到欣赏者和艺术品、欣赏者和作者视域的融和。欣赏者不仅是鉴赏家、批评家,而且是作家,艺术欣赏中的多维性是必然存在的。  相似文献   

11.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与任务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思想感情,广大教育工作者采用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影视教育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作为一种娱乐与传播媒介,电影以艺术的手段传达着某种思想理念,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让人们在艺术欣赏中接受思想教育。可以说,  相似文献   

12.
所谓“接受心理”是人们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认识以及接受与否的一种心理情境。任何一种教育活动都存在着一种双边关系,通俗地说,即传授与接受的关系。继续教育的教学与常规教学一样,同样存在着双向选择和双边活动。其教学中的双边关系有其特殊性:执教者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传授表现出诸多的灵活性和实验性,接受者在学习中对所传授的知识具有较大的选择性与自主性,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有一种良好的接受心理情境,是能否积极主动地将科学理论内化的关键。本人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注意对学员在培训中的心理情境进行观察分析。下…  相似文献   

13.
博客作为一种新的网络传播方式,在近几年来迅速发展成长,博客的繁荣与读者的接受密不可分。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而言,博客的繁荣最终是由读者来完成。从博客繁荣这一现象中探讨一下读者接受心理,包括消遣心理、窥秘心理、交流心理和求知心理,以期对博客繁荣现象作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心理防御机制作为一种自我心理保护的方式,在道德接受过程中广泛存在。否定、曲解、冷漠等是大学生在道德接受中进行心理防御的主要方式,这种心理防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道德接受的发生和深化。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科学地把握道德文化信息的差异强度、信度及其与大学生原有的道德意识之间的交叉度,就可以有效地突破和化解大学生的心理防御,从而提高大学生对道德文化信息的接受水平,改善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艺术欣赏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其最主要的标志是形象性与情感性。对于艺术之外的认识范畴,情感未必是“法定因素”。但在艺术及至艺术欣赏中,失去情感的力量,不能动人以情,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和艺术欣赏,影视艺术欣赏亦然。那么,影视艺术欣赏中的情感,其最一般又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呢?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显然,如果离开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及二者的辩证统一,也就无所  相似文献   

16.
穿越电影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并充斥于电影院线的一种新类型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的欢迎。穿越电影的出现与流行,与受众的接受心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接受美学角度入手,试从期待视野、潜移互动和艺术共鸣与升华三个方面分析穿越电影的受众心理,为穿越电影从众多电影类型中脱颖而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陈相伟 《教育探索》2006,1(3):63-65
任何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既离不开主体的审美创造,又离不开欣赏者(接受主体)的审美接受。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只有经由审美接受的过程才能最终体现出来。艺术的审美接受是一种接受主体精神上、情感上的认同和欣赏过程。艺术的审美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艺术作品,二是接受主体(欣赏者)。艺术的审美接受中投入了接受主体的全部心理因素且这一过程是一种情理交融的体验过程,内含多种心理现象。艺术作品包含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三个层次:与这三个层次相关的则是接受过程中主体的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和审美升华三种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英文电影资源越来越容易获取,逐渐成为大学生学习英文的首选.本研究小组通过实践观察,发现影视接受心理同样适用于英语学习,影响学生选择电影.本文从接受心理的角度进行分析,解读大学生在众多学习资源中,更偏爱通过英文电影进行英语学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影视艺术欣赏教学是中职校美育教育选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文章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教师的审美素养和完善影视艺术欣赏教学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接受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接受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影响和制约投射到接受主体的内心,便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接受心理。本文将接受心理分为认知接受心理、需要接受心理、情感接受心理、行为接受心理四种基本类型,并探讨了各种接受心理在受教育主体接受过程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