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室金匮玉版"一语,主要见于下列文献资料: <尚书·金藤>:"武王有疾,周公作<金滕>."孔安国传:"为请命之书,藏之于匮,缄之以金,不欲人开之."孔颖达疏:"武王有疾,周公作策书告神,请代死.  相似文献   

2.
夏、宋文书档案保密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有阶级、有竞争的社会里,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和政党都有自己的秘密,都需要制定并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密措施。文书档案的保密历来为古代统治集团所高度重视。早在殷周时期就首次创立了文书档案的保密制度,王室活动形成的官文书(如甲骨文辞)多藏于王室地下秘室,“约于西周保密制度探析时,创制了用金属封缄的匮子,称‘金藤之匮’,用来收藏一些最机密、最重要的档案。如武王于开国后病倒,周公眼见王朝初立,天下未定,不能失去武王,就祈求祖先神灵,愿以自己代武王去死。这一记录就藏于‘金藤之匮’中。这一方法为历代王朝所继承…  相似文献   

3.
《尚书·金》是现存最早、且以较多篇幅记述古代档案管理及利用状况的文献。作为篇名的“金”则是藏于“金之匮中”的档案的代称。透过《金》可窥知西周初年由史官起草文件的“作册”制度 ,与文件归档相关的“纳册”制度 ,以及档案保护和保密制度等。“金”之简册对于西周初年政治局势的稳定发挥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图书的整理保存。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官府藏书处是周朝的“藏室”,传说老子曾任过“周守藏室之史”(《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但“秦(始皇)拨去古文,焚灭诗书”,使正常的图书发展惨遭厄运,造成“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的恶果(《史记·太史公自序》)。汉朝建立后,图书事业很快振兴起来。汉初,丞相萧何攻入咸阳后即“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汉书·萧何传》)高祖刘邦为藏“秦之图籍”,专门在长安未央宫内建造石渠阁、天禄阁及麒麟阁等。(《三辅黄图》)汉武帝时对图书也格外重视,官府不仅广“开献书之路,置写书之官”,而且建立了更加系统的图书机构,史称“外有太常、太史、博士……内有廷  相似文献   

5.
羹隐公元年:“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杜预曰:“食而不啜羹,欲以发问也。”杨伯峻曰:“羹,肉汁也。《尔雅·释器》及《仪礼》郑《注》并云:‘肉谓之羹。’此即指上文所舍之肉,盖熟肉必有汁,故亦可日羹。”按:“羹”即肉。上言“肉”,此云“羹”,《传》变其文耳。《尔雅·释器》:“肉谓之羹。”《说文·(?)部》: “(?),鼎实。”段玉裁注:“肉谓之羹,菜谓之芼,皆主谓孰物实于鼎者。”《说文》又云:“(?),五味和羹也。从(?),从羔……羹,小篆从羔,从美。”古代食肉,用鬲、鼎之类的器具烹煮,食用时  相似文献   

6.
“刑不上大夫”的意思究竟是什么呢?根据古人的解释,有以下含义: 其一,“刑不上大夫者,据礼无大夫刑。”(班固:《白虎通·德论》)在儒家的眼里,奴隶制时期,大夫之类的贵族、高官,重礼知法,不会触犯法律中所规定的刑罚,因此,刑法中没有关于惩罚大夫犯罪的条款。这种说法已为商、周两朝的历史实际所驳倒。殷纣王曾醢九侯,脯鄂侯,剖比干之心;周公也曾杀掉兴兵作乱的管叔和蔡叔。《周礼·夏官·司马》中说:“放弑其君则残之”,即对于破坏宗法等级秩序、“犯上作乱”者,处以割裂身体的酷刑。这  相似文献   

7.
智人睿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为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孔子:《礼记·学记》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谓学问也。——荀况:《荀子·大略》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相似文献   

8.
吴慧莉 《新闻前哨》2005,(11):47-47
一、围绕防病选稿唐代大医家孙思邈是位极重视“治未病”的医家。他比较科学地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他反复告诫人们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依照“治未病”的理论,比照“亚健康很难用仪器检查出”的特征,我给《养生》专版做了以下的定位:一是防  相似文献   

9.
《礼记·表记》说:“情欲信,辞欲巧。” 《文心雕龙·诠赋》中说;“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现,故辞必巧丽。” 这些道理,对于指导文学创作是确有实效的,对于指导新闻写作同样也有实效。新闻不仅同文学作品一样要讲究“情信”、“义明雅”,而且同文学作品一样要追求“辞巧”。大概没有哪个记者认为新闻作品可以不讲究技巧和无文采。 设置悬念,是文学作品中的欲露故藏,收到似藏反露效果的常用手法。这种手法用在新闻写作  相似文献   

10.
余读《四库提要》,探究《存目》诸书版本,先后寓目《存目》之书不下五千种,以校《提要》,偶见9牾,尝撰《举正》数条,刊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2期,此则赓续之也。1·《玉山遗响》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张贞生撰。《提要》云:“玉山,在泰和仁善乡,初名义山,又改匡山,土人称子瑶山。”按:殿本《四库总目》作“王山”。余见中科院图书馆藏清康熙中讲学山房刻《张篑山三种》本亦作《王山遗响》。此则浙本《总目》。乍视之,“义山”、“玉山”似有语音关系,而“子瑶”与“玉”亦复语义相联。考《读史方舆纪要》卷八七《江西》五吉安府泰和…  相似文献   

11.
引进版:偏爱“怪力乱神” 《哈利·波特》的旺销余热未退,另一部外国儿童读物《鸡皮疙瘩》系列丛书又打入国门闪亮登场。这套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列为销售量最大的儿童丛书,几乎重演《哈利·波特》版权之争的激烈一幕,多家出版社角逐“酣战”,几经交锋,最终落入接力出版社和美国金桃子出版公司之手。这两家出版公司借势扬帆,携手通力,马不停蹄地加紧了系列丛书的出版。  相似文献   

12.
《颜氏家训·文章篇》云:“沈隐侯曰:‘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诵读,三也.’邢子才常曰:‘沈侯文章,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深以此服之。”沈隐侯,即沈约。沈约是南朝梁大臣,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沈约死后,谥曰隐,故人称沈隐侯。沈约从小孤贫,立志好学,昼夜不倦,博通群书,诗文兼善。当时,刘勰著《文心雕龙》,“既成,未为时流所称。勰自重其文,欲取定于沈约。约自贵盛,无由自达,乃自负其书,候约出,干之于车前,状若货鬻者。约命取读,大重之,谓为深得文理,常陈诸几案”(《梁书·刘勰传》)。《文心雕龙》得到沈约的赞赏,才为时人重视。由此可见沈约十分精通文理,在当时文坛有很高的地位和威望。沈约一生著述很多,有《宋书》、  相似文献   

13.
关于舜的崩葬之处,早期的典籍有如下三种记载:第一,《墨子·节葬下》云:“舜西教乎七戎,道死,葬南己之市。衣装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吕氏春秋·安死》亦云:“舜葬于纪市,不变其肆。”所谓“纪市”当与“南己之市”无异。此地究在何处,无从查考。照此记载,舜乃崩葬于西方。第二,编子·离娄下》云:“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呜条,东夷之人。”“鸣条”究为何地?与商场代纣的“鸣条”是否一地?众说纷法,兹不絮论。但《孟子慨然总结舜为“东夷之人”,那么其崩葬之地当亦偏于东方。第三,《山海经·海内南经》云:…  相似文献   

14.
“腹稿”一词,《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已经想好但还没写出的文稿。”据《新唐书·王勃传》:“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授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辞海) 明代李贽《初潭集·为文》:“王勃所至,请托为文。金帛丰积,人谓心织舌耕。每为碑颂,先磨墨数升,引被掩面而卧,忽起一笔书之,初不窜点,时人  相似文献   

15.
《颜氏家训·文章篇》云:“沈隐侯曰:‘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诵读,三也.’邢子才常曰:‘沈侯文章,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深以此服之。’沈隐侯,即沈约。沈约是南朝梁大臣,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沈约死后,谥曰隐,故人称沈隐侯。沈约从小孤贫,立志好学,昼夜不倦,博通群书,诗文兼善。当时,刘勰著《文心雕龙》,“既成,未为时流所称。勰自重其文,欲取定于沈约。约自贵盛,无由自达,乃自负其书,候约出,干之于车前,状若货鬻者。约命取读,大重之,谓为深得文理,常陈诸几案”(《梁书·刘勰传》)。《文心雕龙》得到沈约的赞赏,才为时人重视。由此可见沈约十分精通文理,在当时文坛有很高的地位和威望。沈约一生著述很多,有《宋书》、  相似文献   

16.
帝王,是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帝王的称号有天子、皇帝、君王之别。由于帝王乃“至尊之称”,因此古代对其称谓,也就特别慎重、讲究,并出现了许多代称。这些代称,大体上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谦称,也就是帝王的自称;一类是尊称,即臣民百姓对帝王的称谓。一、谦称: (一) 予一人。《礼记·玉藻》曰:“凡自称,天子曰予一人。”“予一人”,即天子的谦称,意思是说我在天下也只是一个人而已,与众人没什么甚异。表示一种谦退。(二) 予小子。《礼记·曲礼下》曰:“天子未除丧,  相似文献   

17.
今年初《光明日报》发表的《钟敬文教授对研究生的日常教育》一文中写道 :“一位当代诗人 ,酷爱新诗 ,60年代在中文系听他的课一年 ,他送了一本新诗集给钟老 ,颇有私淑之意。”何谓“私淑”?此词源出《孟子·离娄下》 :“予未得为孔子徒也 ,予私淑诸人也。”赵岐注曰 :“淑 ,善也。我私善之于贤人耳 ,盖恨其不得学于大圣人也。”这是孟子因未能亲炙受教而抱憾 ,可见称“私淑” ,有两个基本要素 :私淑的对象是值得尊为师者(没有时空限制) ,自称的学生并未亲自受业(跟随老师学习)。以之与上文衡量 ,相去甚远。第一点钟敬文无疑是作者心…  相似文献   

18.
“金箧何人深汉策,白云千载护秦封”(明·李攀龙《怀泰山》句)。古代帝王封禅泰山,其祭告天地文书皆镌之五版,敛之金匣,封埋祭坛之下,史称“金崔玉册”(亦作玉简、玉牒、玉检)。《汉书·武帝纪》注弓据康之语:“王者功成治定,告成功于天,……刻石纪号,有金策石函金泥玉检之封焉。”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卷五《封禅》篇亦云“树石九,泥金八幽;鸿律蟠来,如龙如虬。”早在汉代之初,已有泥金检玉之制。(史记·封掸书)载:“(汉武帝)封广文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工谋书,书秘。”又明王思任(登泰山记)称岱顶有“汉武王检…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一向认为,要想传之久远,必须借助于金石。《墨子·兼爱下》说古者圣王“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墨子》一书中多次表达了这层意思。《吕氏春秋·求人》说夏禹“功绩铭乎金石,著于盘盂”。高诱注曰:“金,钟鼎也;石,丰碑也。”可见,这种观念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  相似文献   

20.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文献典籍与政治的密切关系。隋代牛弘《请开献书之路表》说:周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及四方之志。武王问黄帝、颛顼之道,太公曰‘:在《丹书》。’是知握符御历,有国有家者,曷尝不以《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